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8769-2012 脂肪酸甲酯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8769-2012 脂肪酸甲酯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6 11:21:35



相关搜索: 气相 色谱 测定 含量 含量 中游 脂肪酸甲酯 甘油 甘油 28769

内容简介

GB/T 28769-2012 脂肪酸甲酯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ICS 75.160.20 E 3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769—2012
脂肪酸甲酯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free glycerol content in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FAME) bygas chromatography
2013-03-01实施
2012-11-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数码防伪 GB/T2876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欧洲标准EN14106:2003《动植物油脂衍生物 脂肪酸甲酯游
离甘油含量测定法》。
本标准与EN14106:2003的主要差异如下:
在9.1中增加了采用不分流进样方式的色谱条件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
(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长秀。 GB/T28769—2012
脂肪酸甲酯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警告:本标准的应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并未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前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FAME)中质量分数范围为0.005%0.07%的游离甘油含量的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评价纯态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的质量。甘油作为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其浓度会影响燃料的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 GB/T15687动植物油脂试样的制备(GB/T15687—2008,ISO661:2003,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游离甘油含量freeglycerolcontent 动植物油脂经酯交换反应并将廿油相分离后残存于脂肪酸甲酯中的少量甘油。
4方法概要
将乙醇、水和正已烷及一定量的内标物加人到已知量的试样中,使混合物形成两相。游离甘油定量转移至下层溶液中。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下层溶液以定量确定游离甘油的含量。
5试剂和材料
如非特别说明,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5.1正已烷。 5.21,4-丁二醇:纯度不低于99%。 5.3乙醇:纯度不低于95%。 5.4甲酸:纯度不低于99%。 GB/T28769—2012
5.5甘油:纯度不低于99%。 5.6载气:氮气或氢气,符合气相色谱载气要求,一般纯度不低于99.99%。 5.7辅助气体:
氢气:纯度不低于99.99%,不含水和有机化合物;空气:干燥空气,不含有机化合物。
5.8内标物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准确称量约80mg(精确至0.1mg)1,4-丁二醇,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加入1mL甲酸,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按此步骤制备的溶液在室温下可以稳定存放24h。
6仪器
6.1具备有下列配置的气相色谱仪 6.1. 1 色谱柱箱:设定温度的控制精度为主1℃。 6.1.2 进样口:分流/无分流进样口或填充柱进样口。 6.1.3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及信号转换/放大系统。 6.1. 4 记录仪/分仪,能够与信号转换/放大系统连接使用,最大响应时间小于1 S,绘图速度可以调节。 6.1.5毛细 告色谱生:类型为PoraPLOTQ.长度10m.内径0.32mm 液膜厚度10m(见注),或采
CHROMOSORB.101,内径4mm,良度 1m的填充柱采用的色谱柱应满足甘油和内标
用固定相为
物的色谱峰 完全 分离(两色谱峰之间的基线接近零熊),分析时间小于工 min,并且按照9.3测定得到的甘油的校 正因 于不超过2.6.
注:已注大 意到 同生产商所提供的毛细管色 谱柱 的性能存在差别,有些在便用中 会带来一些问题 有人提出使用
游高用 脂肪酸务 分析用固定相(FFAP)或聚 醇固定相的毛 细管色谱住 无论使用何种类型色谱往,其分离效果需调是指标要求。
6.1.6流量控制器,用手载气和辅助气流量控制。 6.2气相色 增用微量注射器,5或10 6.3 容量瓶: ml和100mL 6.4移液管:1 mL 6.5 带刻度移液管5ml 6.6 分析关平:感量0 1mg. 6.7 玻璃锥形离心试管,10mL。 6.8 离心机:转速可达到2000r/min。 7取样
7.1按照GB/T4756的方法取样。 7.2取样过程应考虑到脂肪酸甲酯中的游离甘油与玻璃容器有很强的亲和性,因此应避免使用玻璃容器收集和储存样品,可使用合适的塑料容器。
8试样制备
按照GB/T15687的要求准备试样。试样不能加热或过滤。
2 GB/T28769-—2012
9 操作步骤 9. 1 色谱条件 9. 1. 1 毛细管柱可使用下列条件:
不分流模式: a) 色谱柱箱温度:初温150℃,保持1min,升温速率40℃/min,终温210℃,保持12min; b) 进样口温度:250℃; c) 检测器温度:250℃; d) 进样0.5min后打开分流阀,分流比约20 e) 载气流量:3ml/min。 分流模式: a)色谱柱箱温度:210℃; b) 进样口温度:230℃; c) 检测器温度:250℃; d) 分流比:约501
载 气流低lmL/min~2mL/mi 充柱可使用下列条件
9. 1.2 典
色谱 柱箱温度:200. 进样 口温度:230℃m 检测 器温度:250 裁气 流量:20 mL/anin 30ml
mi
注:推荐采用毛细管柱的不分流进样模式色 条件 保证测定的灵敏度 9.2 色谱锋定性
根据相向条件下甘油和内标谱图。
甘油和内标物的色普峰。图1为典型色
PA
300- 250 200- 150 100 50
10
mir
说明: 1 1,4丁二醇 2、 甘油。
图1用于甘油校正因子测定的混合溶液的典型色谱图
3 GB/T28769—2012
9.3甘油校正因子的测定
准确称量约100mg(精确至0.1mg)甘油和100mg(精确至0.1mg)14-丁二醇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乙醇(见5.3)溶解,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配制过程中注意水/醇混合时的放热效应和体积的减少。取1μL此混合溶液注入色谱系统并按照前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至少平行测定三次,计算甘油的校正因子。该溶液在室温下可以稳定储存几周。根据色谱图结果和式(1)计算甘油的校正因子F.:
F= A, /M,
(1 )
A/M2
式中: A,—1,4-丁二醇峰面积; A2—甘油峰面积; M,一—溶液中1,4-丁二醇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z——溶液中甘油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按照式(2)计算的甘油校正因子F,应不超过2.5(见6.1.5中注)。
9.4定量分析 9.4.1试样准备
称量约3.5g(精确至0.1mg)试样(约4mL)于10mL离心试管中,加入1mL乙醇(见5.3),轻轻
振摇使混合均匀。准确加入1mL内标物溶液(见5.8)和4mL正已烷,盖紧试管塞并剧烈振荡5min。 离心分离15min。取下层溶液进行色谱分析。 9.4.2色谱分析
用微量注射器取约1μL下层溶液,然后抽入一定量的空气使针头中无溶液滞留(“热针”技术),仔细将注射器及针头用纸巾擦拭干净,将注射器针头通过隔垫插人进样口,等待5s,快速将试样注入汽化室,5s后拨出进样针头。在色谱图上标记进样时间,甘油色谱峰流出后继续几分钟。
10计算和报告
根据积分结果计算试样中的游离甘油的含量。游离甘油的质量分数w(%)按式(2)计算:
(A,/AI) XF, Xml ×100%
(2)
U
m
式中: A,A2、F. 与式(1)中含义相同;
试样中加入的1,4-丁二醇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1 m 结果以质量分数(%)表示,精确至小数点后第2位。
11精密度
11.1实验室间精密度详细测定数据见附录A。据此得出的精密度值不适用于超出所列试样类型和浓度范围的试样测试。按照下述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4 GB/T28769-2012
11.2重复性(r)
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人员、采用同一仪器设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同一试样两次重复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超过表1中重复性(r)的值。 11.3再现性(R)
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采用不同仪器,对同一试样两个单一和独立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1中再现性(R)的值。
表1测定重复性和再现性(r和R)
精密度
R=0.781 2w+0.0032
r=0.466 4w—0.0012
注:w为两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质量分数(%)。
1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注明:
识别试样的必要信息;所用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及标准号;本标准未列出的操作细节,以及有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其他因素;测定结果(见第10章)。 GB/T28769—20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实验室间试验结果
实验室协作试验涉及欧洲范围5个国家7个实验室对5个试样的分析结果。 试样1:由葵花籽油制备的脂肪酸甲酯。 试样2:由菜籽油制备的脂肪酸甲酯1。 试样3:由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混合制备的脂肪酸甲酯(75:25)。 试样4:由菜籽油制备的脂肪酸甲酯2。 试样5:由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混合制备的脂肪酸甲酯(25:75)。 本试验项目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TC307/WG1工作组于1999年组织进行,获得的试验结
果按照ISO4259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精密度数据见表A.1。
表A.1 精密度数据
试样
2 ? 0 0. 014 0. 001 0. 004 0. 004 0. 015
5 7 6 0.048 0. 006 0. 012 0. 020 0. 042
1 7 6 0. 018
3 7 6
参加的实验室数目/N 去除界外实验室后的实验室数/N
7 6 0. 001 0. 000 0. 002 0. 001 0. 006
测定平均值(质量分数)/% 重复性测定标准偏差(质量分数)/% 0. 001 再现性测定标准偏差(质量分数)/% 0. 003 重复性允许差(质盘分数)r/%
0. 032 0. 005 0. 007 0. 018 0. 025
0. 004 0. 011
再现性允许差(质量分数)R/% ICS 75.160.20 E 3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769—2012
脂肪酸甲酯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free glycerol content in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FAME) bygas chromatography
2013-03-01实施
2012-11-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数码防伪 GB/T2876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欧洲标准EN14106:2003《动植物油脂衍生物 脂肪酸甲酯游
离甘油含量测定法》。
本标准与EN14106:2003的主要差异如下:
在9.1中增加了采用不分流进样方式的色谱条件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
(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长秀。 GB/T28769—2012
脂肪酸甲酯中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警告:本标准的应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并未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前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甲酯(FAME)中质量分数范围为0.005%0.07%的游离甘油含量的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评价纯态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的质量。甘油作为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其浓度会影响燃料的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 GB/T15687动植物油脂试样的制备(GB/T15687—2008,ISO661:2003,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游离甘油含量freeglycerolcontent 动植物油脂经酯交换反应并将廿油相分离后残存于脂肪酸甲酯中的少量甘油。
4方法概要
将乙醇、水和正已烷及一定量的内标物加人到已知量的试样中,使混合物形成两相。游离甘油定量转移至下层溶液中。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下层溶液以定量确定游离甘油的含量。
5试剂和材料
如非特别说明,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5.1正已烷。 5.21,4-丁二醇:纯度不低于99%。 5.3乙醇:纯度不低于95%。 5.4甲酸:纯度不低于99%。 GB/T28769—2012
5.5甘油:纯度不低于99%。 5.6载气:氮气或氢气,符合气相色谱载气要求,一般纯度不低于99.99%。 5.7辅助气体:
氢气:纯度不低于99.99%,不含水和有机化合物;空气:干燥空气,不含有机化合物。
5.8内标物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准确称量约80mg(精确至0.1mg)1,4-丁二醇,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加入1mL甲酸,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按此步骤制备的溶液在室温下可以稳定存放24h。
6仪器
6.1具备有下列配置的气相色谱仪 6.1. 1 色谱柱箱:设定温度的控制精度为主1℃。 6.1.2 进样口:分流/无分流进样口或填充柱进样口。 6.1.3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及信号转换/放大系统。 6.1. 4 记录仪/分仪,能够与信号转换/放大系统连接使用,最大响应时间小于1 S,绘图速度可以调节。 6.1.5毛细 告色谱生:类型为PoraPLOTQ.长度10m.内径0.32mm 液膜厚度10m(见注),或采
CHROMOSORB.101,内径4mm,良度 1m的填充柱采用的色谱柱应满足甘油和内标
用固定相为
物的色谱峰 完全 分离(两色谱峰之间的基线接近零熊),分析时间小于工 min,并且按照9.3测定得到的甘油的校 正因 于不超过2.6.
注:已注大 意到 同生产商所提供的毛细管色 谱柱 的性能存在差别,有些在便用中 会带来一些问题 有人提出使用
游高用 脂肪酸务 分析用固定相(FFAP)或聚 醇固定相的毛 细管色谱住 无论使用何种类型色谱往,其分离效果需调是指标要求。
6.1.6流量控制器,用手载气和辅助气流量控制。 6.2气相色 增用微量注射器,5或10 6.3 容量瓶: ml和100mL 6.4移液管:1 mL 6.5 带刻度移液管5ml 6.6 分析关平:感量0 1mg. 6.7 玻璃锥形离心试管,10mL。 6.8 离心机:转速可达到2000r/min。 7取样
7.1按照GB/T4756的方法取样。 7.2取样过程应考虑到脂肪酸甲酯中的游离甘油与玻璃容器有很强的亲和性,因此应避免使用玻璃容器收集和储存样品,可使用合适的塑料容器。
8试样制备
按照GB/T15687的要求准备试样。试样不能加热或过滤。
2 GB/T28769-—2012
9 操作步骤 9. 1 色谱条件 9. 1. 1 毛细管柱可使用下列条件:
不分流模式: a) 色谱柱箱温度:初温150℃,保持1min,升温速率40℃/min,终温210℃,保持12min; b) 进样口温度:250℃; c) 检测器温度:250℃; d) 进样0.5min后打开分流阀,分流比约20 e) 载气流量:3ml/min。 分流模式: a)色谱柱箱温度:210℃; b) 进样口温度:230℃; c) 检测器温度:250℃; d) 分流比:约501
载 气流低lmL/min~2mL/mi 充柱可使用下列条件
9. 1.2 典
色谱 柱箱温度:200. 进样 口温度:230℃m 检测 器温度:250 裁气 流量:20 mL/anin 30ml
mi
注:推荐采用毛细管柱的不分流进样模式色 条件 保证测定的灵敏度 9.2 色谱锋定性
根据相向条件下甘油和内标谱图。
甘油和内标物的色普峰。图1为典型色
PA
300- 250 200- 150 100 50
10
mir
说明: 1 1,4丁二醇 2、 甘油。
图1用于甘油校正因子测定的混合溶液的典型色谱图
3 GB/T28769—2012
9.3甘油校正因子的测定
准确称量约100mg(精确至0.1mg)甘油和100mg(精确至0.1mg)14-丁二醇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乙醇(见5.3)溶解,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配制过程中注意水/醇混合时的放热效应和体积的减少。取1μL此混合溶液注入色谱系统并按照前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至少平行测定三次,计算甘油的校正因子。该溶液在室温下可以稳定储存几周。根据色谱图结果和式(1)计算甘油的校正因子F.:
F= A, /M,
(1 )
A/M2
式中: A,—1,4-丁二醇峰面积; A2—甘油峰面积; M,一—溶液中1,4-丁二醇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z——溶液中甘油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按照式(2)计算的甘油校正因子F,应不超过2.5(见6.1.5中注)。
9.4定量分析 9.4.1试样准备
称量约3.5g(精确至0.1mg)试样(约4mL)于10mL离心试管中,加入1mL乙醇(见5.3),轻轻
振摇使混合均匀。准确加入1mL内标物溶液(见5.8)和4mL正已烷,盖紧试管塞并剧烈振荡5min。 离心分离15min。取下层溶液进行色谱分析。 9.4.2色谱分析
用微量注射器取约1μL下层溶液,然后抽入一定量的空气使针头中无溶液滞留(“热针”技术),仔细将注射器及针头用纸巾擦拭干净,将注射器针头通过隔垫插人进样口,等待5s,快速将试样注入汽化室,5s后拨出进样针头。在色谱图上标记进样时间,甘油色谱峰流出后继续几分钟。
10计算和报告
根据积分结果计算试样中的游离甘油的含量。游离甘油的质量分数w(%)按式(2)计算:
(A,/AI) XF, Xml ×100%
(2)
U
m
式中: A,A2、F. 与式(1)中含义相同;
试样中加入的1,4-丁二醇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1 m 结果以质量分数(%)表示,精确至小数点后第2位。
11精密度
11.1实验室间精密度详细测定数据见附录A。据此得出的精密度值不适用于超出所列试样类型和浓度范围的试样测试。按照下述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4 GB/T28769-2012
11.2重复性(r)
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人员、采用同一仪器设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同一试样两次重复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超过表1中重复性(r)的值。 11.3再现性(R)
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采用不同仪器,对同一试样两个单一和独立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1中再现性(R)的值。
表1测定重复性和再现性(r和R)
精密度
R=0.781 2w+0.0032
r=0.466 4w—0.0012
注:w为两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质量分数(%)。
1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注明:
识别试样的必要信息;所用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及标准号;本标准未列出的操作细节,以及有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其他因素;测定结果(见第10章)。 GB/T28769—20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实验室间试验结果
实验室协作试验涉及欧洲范围5个国家7个实验室对5个试样的分析结果。 试样1:由葵花籽油制备的脂肪酸甲酯。 试样2:由菜籽油制备的脂肪酸甲酯1。 试样3:由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混合制备的脂肪酸甲酯(75:25)。 试样4:由菜籽油制备的脂肪酸甲酯2。 试样5:由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混合制备的脂肪酸甲酯(25:75)。 本试验项目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TC307/WG1工作组于1999年组织进行,获得的试验结
果按照ISO4259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精密度数据见表A.1。
表A.1 精密度数据
试样
2 ? 0 0. 014 0. 001 0. 004 0. 004 0. 015
5 7 6 0.048 0. 006 0. 012 0. 020 0. 042
1 7 6 0. 018
3 7 6
参加的实验室数目/N 去除界外实验室后的实验室数/N
7 6 0. 001 0. 000 0. 002 0. 001 0. 006
测定平均值(质量分数)/% 重复性测定标准偏差(质量分数)/% 0. 001 再现性测定标准偏差(质量分数)/% 0. 003 重复性允许差(质盘分数)r/%
0. 032 0. 005 0. 007 0. 018 0. 025
0. 004 0. 011
再现性允许差(质量分数)R/%
上一章:GB/T 27819-2011 化学品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转化试验方法 下一章:JJF 1427-2013 微机电(MEMS)线加速度计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相关文章

SN/T 2995-2011 B-100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中游离甘油和总甘油测定标准试验方法 气相色谱法 SN/T 3344-2012 粗甘油中游离甘油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30773-2014 气相色谱法测定 酚醛树脂中游离苯酚含量 SN/T 5263-2020 脂肪和油的衍生物 脂肪酸甲酯中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游离甘油和总甘油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33308-2016 化妆品中游离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42238-2022 表面活性剂 环氧丙烷聚合型表面活性剂中游离环氧丙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N/T 2611-2010 食品接触材料 木制品中游离甲醛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38234-2019 航空涡轮燃料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