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83.140 A 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508—2011 代替GB/T13508—1992
聚乙烯吹塑容器
Polyethyleneblown containers
2012-09-01实施
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3508—201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35081992《聚乙烯吹塑桶》。 本标准与GB/T13508一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改为《聚乙烯吹塑容器》;
一扩大了标准的容量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不适用于危险品、食品包装容器;增加了透气性口、盖结构包装容器;有液位线容器和多层容器;增加了容器提手结构、形状,大、小口径的规定;增加了容量偏差的测试方法;修改了容量偏差、质量偏差、尺寸偏差、对称部位壁厚比和最小壁厚、耐内装液试验的要求;一修改了跌落试验;修改了判定规则和抽样方案;一删除了分类;删除了附录A。
-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佛山市南海东兴塑料制罐有限公司、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佛山市南海区
标准化研究与促进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意自、肖领、李洁涛、庞启雄、梁广威、周于强、李显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508—1992。
I
GB/T 13508—2011
聚乙烯吹塑容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乙烯吹塑容器的产品结构、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吹塑工艺成型的容积为250L以下(含250L)灌装使用温度50℃以下,贮存温度40℃以下的塑料瓶、、桶(以下简称容器)。250L以上的吹塑容器可参照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危险品、食品包装容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16288 塑料制品的标志
3产品结构
3.1口径
分为开口式和闭口式两种,注人口径大于70mm为开口式,注人口径不大于70mm为闭口式。用于盛装液体的包装容器应为闭口式。 3.2提手
分整体式、安装式和端手式。整体式:一次性吹塑成型;安装式:吹塑成型后在固定部位装配;端手式:吹塑成型用于搬动的凹凸部位。
3.3口、盖
分为采用螺纹或其他结构。 3.4液位线
可根据供、需双方协商是否有液位线及位置。
3.5多层容器
采用共挤吹塑工艺制成的两层(或以上)的容器。
1
GB/T135082011
3.6透气性容器
口、盖结构具有液体密封性能且具有透气性能的容器。
4规格
5L以下不予规定,5、10、15、20、25、30、40、50、60、100、120、125、150、160、180、200、220、230、250L 为优先采用的规格。
5要求
5.1满口容量偏差
满口容量应不小于公称容量1.05倍。 5.2质量偏差
容器体(不含盖)实际质量与核定质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质量偏差
规格 L 质量偏差 %
<5
10~30
40~100
>100
±4. 0
±3.5
±3. 0
±2.5
5.3 3尺寸偏差
容器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方型和扁方型容器的外径以对角线长度计算。
表2尺寸偏差
规格 L 项目尺寸偏差 mm
≤5
10~30
40~250
外径 高度 口径 外径 高度 口径 外径 高度 口径
±1
±3
±5
±2
±2
±:8
5.4外观
外观应符合表3要求。
2
GB/T13508—2011
表3 外观要求
规格 L
项 目
≤2.5
3~5
10~50 3 3
60~250 ≤5 ≤4
个数泡径 mm
≤2
气泡
≤2
≤1
螺纹处和容器底部不得有间距小于30mm的气泡
个数最大长度1 mm
<5
≤8
每100cm表面中≤5
黑点杂质
0.5<≤4 4<≤6的不多于3个
0.5<≤2
分散分布,不影响使用;l≤0.5mm不计;不允许有穿透状杂质
塑化不良裂缝孔洞变 形油 污色 差粘 把擦 痕液位线清晰度口盖配套
不允许容器内壁成絮状或颗粒状
不允许
不应有影响使用的变形
允许轻度油污
允许轻度色差,多层容器的内层颜色不得外鳞
中空把手内部不得粘连、不积液
轻微,约小于表面积的5%
轻微,约小于表面积的10%
不允许影响容器外观整体美观性
可到内装物的液位
配合适宜;采用螺纹结构时,扣旋紧应1圈以上
5.5 壁厚
容器对称部位壁厚比及最小壁厚应符合表4要求。
表4 对称部位壁厚比及最小壁厚
规格 L 最小壁厚 mm
≤0.5 1 1. 5 2 2.5 3 4
10 15 20 25 30 40 50
0. 6 0. 7 0.8 0. 9 1. 0 1.1 1. 2 1. 5
0.3
0. 4
0. 5
≤1.3 : 1
对称部位璧厚比
规格 L 最小壁厚 mm
60 100 120 125 150 160 180 200 220 230 250
1. 8 2.0 2. 3 2.4 2. 5 2. 7 2.8 2. 9
3. 0
≤1.51
对称部位壁厚比
3
GB/T13508--2011
5.6液位线要求
液位线应符合表5规定。
表5液位线要求
规格 L
≤1
3.5~5
1.5~3
液位线最小宽度
2, 5
6
4
mm
液位刻度容量偏差
±3
±5
% 液位线透明度
可看到内装物的液位
注:5L以上亦可参照本要求或供需双方商定。
5.7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物理性能应符合表6要求。
表6性能要求
序号 1
项 目密封试验
规定
不泄漏,对透气口、益应透气无破损、不蹦盖、撞击时允许容器口部有少量漏液,之后不得再渗漏
拟装物液体(水)
2
跌落试验
无破损、不雕盖,如果全部内装物仍留在样品之中,即使封闭装置不再防筛漏,试样即通过试验
拟装物固体(沙)
公称容量
5
10~25
30~50
60~250
L
3
悬挂试验
残留变形量
≤2
≤3. 5
≤5
不裂
mm
堆码试验应力开裂试验” 耐内装液试验
4 5 6
不倒坶
开裂的试样数(容器体、盖)小于投人试验试样数50%
符合本表第1、2、4项的规定
:仅有端手结构的容器不进行本试验;造型结构不能堆高的容器,由供需双方协商是否进行该项试验; “通过耐内装液试验的容器可不进行本试验; “耐内装液试验若供需双方认为不影响使用,可不进行本试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