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7853-2011 化学品 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

GB/T 27853-2011 化学品 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18:30:19



相关搜索: 系统 沉积物 系统 试验 化学品 27853

内容简介

GB/T 27853-2011 化学品 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 ICS13.300;13.020.40 A 80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853—2011
化学品 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
厌氧转化试验
Chemicals-Aerobic and anaerobic transformation
in aquatic sediment systems test
2012-08-01实施
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853—2011
目 次
前言引言 1
-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受试物信息 5 试验原理 6 参比物质 7 试验方法概述 8 试验程序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0 数据与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好氧和厌氧测试系统说明附录B(资料性附录) 气体流式培养试验装置图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 生物计培养装置图例附录D(资料性附录) 试验容器中的添加剂量计算示例参考文献
3
.2
10 11 12 13 14 GB/T 27853—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308(2002年)《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
和厌氧转化》英文版)的技术内容相同。
本标准做了下列结构和编辑性修改:
将计量单位改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一为与现有标准系列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化学品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一删除原OECDNo.308(2002年)引言的资料性部分;一原文“受试物资料”部分对六个理化指标给出了参考的测试方法。其中五个指标的八个测试方
法有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GB/T21845《化学品水溶解度试验》、GB/T21851《化学品批平衡法检测吸附/解吸附试验》、GB/T21852《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GB/T21853《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试验》、GB/T21855《化学品与pH有关的水解作用试验》、GB/T22052《用液体蒸汽压力计测定液体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及初始分解温度的方法》、GB/T22228《工业用化学品固体及液体的蒸汽压在 10-1Pa至105Pa范围内的测定静态法》、GB/T22229《工业用化学品固体及液体的蒸汽压在10-3Pa至1Pa范围内的测定蒸汽压平衡法》。这八个我国标准与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104《蒸汽压》、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112《水中解离常数》一起作为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检测中心、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纯新、杨力、周红、石利利、刘济宁、殷浩文、杨婧、黄星、朱江、王晓兵。
1 GB/T 27853—2011
引言
化学品通过直接使用、喷洒飘移、径流、下水道排水、废物处理以及工业、城市或农业废水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进人浅层或深层地表水。本测试导则描述了一种用于评价有机化合物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好氧和厌氧转化的实验室测试方法。直接应用于水体或通过上述途径进人水环境中的化学品均应开展这些研究。
天然水-沉积物系统的上层水相一般是好氧的,而表层沉积物可能是好氧的也可能是厌氧的,但深层沉积物则通常厌氧。本文涵盖了好氧及厌氧试验中上述所有可能。好氧测试模拟了好氧沉积物层上部的好氧水体,在该好氧沉积物层的下部是梯度厌氧层。厌氧测试模拟了完全厌氧的水-沉积物系统。 如果环境条件出现明显的偏离,例如使用完整沉积物柱状样品或已处于受试物暴露下的沉积物,则应用其他的方法9开展试验。
日 GB/T27853—2011
化学品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
厌氧转化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的术语和定义、受试物信息、试验原理、参比物质、试验方法概述、试验程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与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低挥发性或无挥发性的、水溶性或非水溶性的、能够被精确测定的所有化学品(包括放射性标记物或非放射性标记物)。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化学品在淡水及沉积物中的转化,也适用于河口/海水体系。 本标准不适用于在水中具有易挥发性,且本试验条件下无法在水和/或沉积物中保留的化学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模拟流水(如河流)及开放式的海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845 化学品水溶解度试验 GB/T 21851 化学品批平衡法检测 吸附/解吸附试验 GB/T21852 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 GB/T21853 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试验 GB/T21855 化学品与pH有关的水解作用试验 GB/T22052 用液体蒸汽压力计测定液体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及初始分解温度的方法 GB/T22228 工业用化学品 固体及液体的蒸汽压在10-1Pa至105Pa范围内的测定静态法 GB/T22229 工业用化学品固体及液体的蒸汽压在10-3Pa至1Pa范围内的测定蒸汽压平
衡法
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104表 蒸汽压(VapourPressure) 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112 水中解离常数(DissociationConstantsinWater)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受试物testsubstance 任意物质,包括母体物质或相关转化产物。
3. 2
转化产物transformationproducts 由受试物经生物和非生物转化生成的所有物质,包括CO2和结合残留物中的产物。
3. 3
结合残留物boundresidues 经提取之后仍以母体物质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植物以及动物中的化合物。提取方法
> GB/T27853—2011
不能在本质上改变化合物结构。结合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改变提取方法和分析技术来确定。例如,可通过此种方法鉴别出共价键、离子键、吸附结合以及诱导效应。结合残留物的形成通常会使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显著减少[1]。 3. 4
好氧转化(氧化)aerobictransformation(oxidizing)有分子氧存在时发生的反应[3]。
3. 5
厌氧转化(还原) anaerobic transformation (reducing) 无分子氧存在时发生的反应[3]。
3. 6
天然水naturalwaters 从池塘、江河、溪流的水面取得的地表水。
3.7
沉积物sediment 被水自然沉积下来并构成水体一个边界的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后者含有高分子化合物,并且
碳、氮含量高。 3. 8
矿化mineralisation 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完全降解,在好氧状态下变为CO2和H2O,在厌氧状态下变为CH4、CO2
和H,O。
注:本标准的试验条件下,当使用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时,矿化作用即为分子的彻底降解,在该过程中标记的碳原
子被定量地氧化或还原,释放出相当量的1"CO:或CH。
3. 9
半衰期half-life,to.5 当转化能够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定律描述时,受试物转化50%所用时间。 注:受试物质半衰期与其初始浓度无关。
3.10
50%衰减时间disappearancetime50,DTso 受试物质浓度减少到初始浓度50%所用的时间。
3.11
75%衰减时间 disappearancetime75,DTz 受试物质初始浓度减少75%所用的时间。
3.12
90%衰减时间 disappearance time 90,DTgo 受试物质初始浓度减少90%所用的时间。
4受试物信息
4.1受试物信息包括:
a)水中溶解度(GB/T21845)[10]; b)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c) 蒸汽压(GB/T22052、GB/T22228、GB/T22229和OECDNo.104)和亨利常数; d)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GB/T21853和GB/T21852)[10); 2 GB/T27853—2011
e) 吸附系数Kd,K,或K。*GB/T21851)(101 f)水解性(GB/T21855)[10], g) 解离常数(pK,,OECD112)(10); h)化学结构及同位素标记位置(适用于已标记化合物)。 注:宜说明上述参数测定所对应的温度。
4.2其他信息包括:
a)受试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数据、快速和/或固有生物降解性数据以及土壤中好氧和厌氧转化
数据; b) 受试物及其转化产物在水和沉积物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提取与纯化方法,见9.2)。
5试验原理
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恒定的温度、避光),分别在好氧和厌氧水-沉积物测试系统(具体情况参见附录A)中加人一定量受试物,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对水相和沉积物相中转化产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测定受试物和主要转化产物在水中、在沉积物中的浓度,检测受试物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在沉积物中的转化率;检测受试物和/或受试物转化产物矿化速率及恒温暗培养(避免藻华等干扰)期间在两相间的分布,确定to.5、DTso、DT7s及DTg值。
数据认可范围内可确定to.5、DTso、DT7s及DTgo值,但不可外推至实验周期以外。
6参比物质
用光谱和色谱方法定性及定量分析转化产物时宜使用参比物质。
7试验方法概述
7.1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验中可能需要下列设备和试剂: a) 试验一般采用玻璃容器(如瓶、离心管),但如果受试物信息(如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吸附数据
等)表明受试物可能附着于玻璃壁上时,应更换为其他材料的容器(如特氟龙)。 b) 典型气体流式培养试验装置参见附录B的图B.1;静态密闭生物计培养瓶装置参见附录C的
图C.1。供气装置应能够在空气和氮气之间进行切换;出气口应具备收集挥发性产物的密闭容器(11.13]。
c) 仪器的规格应满足8.1.1试验的要求。培养容器的数量根据取样的次数确定。 d) 化学分析仪器,总有机碳分析仪(TOC)、气相色谱仪(GC)、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薄层色
谱仪(TLC),质谱仪(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 MS)和核磁共振仪(NMR)等用于受试物及转化产物化学分析的仪器设备,以及用于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标记、非标记受试物及反同位素稀释法的试验系统。
e) 滋内仪和氧化燃烧分析仪。 f) 测定水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粒度分布、碱度、硬度、盐度、NO:/PO,"-(比率及各自
数值)的设备;测定沉积物阳离子交换量、碳酸盐、持水量、总氮和总磷的设备;分析沉积物及水中的硝酸盐、硫酸盐、生物可利用铁及其他电子受体的设备(见表1)。
g)底沉积物采样设备及用于理化分析、生物检测的标准实验室设备和玻璃器具。 h)NaOH或KOH、HzSO、乙二醇、乙醇胺、二甲苯、石蜡、分子筛等其他合适的试剂。
3 GB/T27853—2011
7.2水和沉积物的选择 7.2.1好氧试验沉积物的选择
通常用两种有机碳含量、质地差别比较明显的沉积物进行好氧试验汀。一种是具有较高有机碳含量(2.5%~7.5%)、细密质地的沉积物A。A的“细密质地”为“黏土加粉砂”(即沉积物中粒径小于 50μm的无机碎片)含量大于50%。另一种是含有较低有机碳(0.5%~2.5%)、粗质地的沉积物B。 B的“粗质地”为“黏土加粉砂”含量小于50%。A与B两者有机碳含量的差异至少应为2%。“黏土加粉砂”的含量差异至少应为20%。
如果受试物有可能进人海水中,则至少需要一种源自海洋的水和沉积物。 选择沉积物时,还应考虑pH值等其他参数的影响。
7.2.2厌氧试验水和沉积物的选择
在严格的厌氧试验中,两种沉积物(包括其相应的水相)应采自地表水体的厌氧区汀。沉积物及水相均应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存细处理及运输。
pH值等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参数,应根据受试物的性质及其他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7.3水和沉积物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7.3.1采集位点
采集位点应依据试验目的和环境进行选择。选择采集位点时,应考虑小流域及上游水域可能的农业、工业或生活污水的排放史。宜注意区分沉积物与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淤泥。在采集前四年内受到受试物或与其结构类似物质污染的沉积物不得用于试验。 7.3.2采集
沉积物样品应采自沉积物上层5cm~10cm处,相应的水样应在相同时间、相同位点收集[8.20]。厌氧研究时,沉积物及其相应水样应在无氧条件下采集和运输[25]。 7.3.3水和沉积物的处理
沉积物通过过滤方式与水分离,即通过孔径为2mm的筛网,利用过量采集的水通过湿筛法进行分离,之后弃除水。然后将已知量的沉积物及水按比例混合(见8.1.1),装人培养容器为驯化作准备(见 7. 4)。
进行厌氧研究时,所有的处理步骤都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26-30]。 7.3.4水和沉积物的保存
尽可能使用新采集的沉积物及水样,如果在采集后不能立即进行试验,沉积物及水样应按7.3.3的方法过筛后一起保存,浸水(水层深度6cm~10cm),置于暗处,4℃士2℃条件下最多可保存 4周(7-8.20]。
好氧试验的样品应在有空气流通的环境下保存(如在散口容器中),而厌氧试验的样品应在无氧条件下保存。
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水和沉积物不得结冰,沉积物不得出现干燥现象。 7.4水和沉积物的驯化
沉积物和水样在加入受试物进行试验之前,应进行一段时期的化。驯化就是在与正式试验完全 4 ICS13.300;13.020.40 A 80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853—2011
化学品 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
厌氧转化试验
Chemicals-Aerobic and anaerobic transformation
in aquatic sediment systems test
2012-08-01实施
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853—2011
目 次
前言引言 1
-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受试物信息 5 试验原理 6 参比物质 7 试验方法概述 8 试验程序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0 数据与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好氧和厌氧测试系统说明附录B(资料性附录) 气体流式培养试验装置图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 生物计培养装置图例附录D(资料性附录) 试验容器中的添加剂量计算示例参考文献
3
.2
10 11 12 13 14 GB/T 27853—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308(2002年)《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
和厌氧转化》英文版)的技术内容相同。
本标准做了下列结构和编辑性修改:
将计量单位改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一为与现有标准系列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化学品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一删除原OECDNo.308(2002年)引言的资料性部分;一原文“受试物资料”部分对六个理化指标给出了参考的测试方法。其中五个指标的八个测试方
法有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GB/T21845《化学品水溶解度试验》、GB/T21851《化学品批平衡法检测吸附/解吸附试验》、GB/T21852《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GB/T21853《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试验》、GB/T21855《化学品与pH有关的水解作用试验》、GB/T22052《用液体蒸汽压力计测定液体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及初始分解温度的方法》、GB/T22228《工业用化学品固体及液体的蒸汽压在 10-1Pa至105Pa范围内的测定静态法》、GB/T22229《工业用化学品固体及液体的蒸汽压在10-3Pa至1Pa范围内的测定蒸汽压平衡法》。这八个我国标准与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104《蒸汽压》、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112《水中解离常数》一起作为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检测中心、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纯新、杨力、周红、石利利、刘济宁、殷浩文、杨婧、黄星、朱江、王晓兵。
1 GB/T 27853—2011
引言
化学品通过直接使用、喷洒飘移、径流、下水道排水、废物处理以及工业、城市或农业废水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进人浅层或深层地表水。本测试导则描述了一种用于评价有机化合物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好氧和厌氧转化的实验室测试方法。直接应用于水体或通过上述途径进人水环境中的化学品均应开展这些研究。
天然水-沉积物系统的上层水相一般是好氧的,而表层沉积物可能是好氧的也可能是厌氧的,但深层沉积物则通常厌氧。本文涵盖了好氧及厌氧试验中上述所有可能。好氧测试模拟了好氧沉积物层上部的好氧水体,在该好氧沉积物层的下部是梯度厌氧层。厌氧测试模拟了完全厌氧的水-沉积物系统。 如果环境条件出现明显的偏离,例如使用完整沉积物柱状样品或已处于受试物暴露下的沉积物,则应用其他的方法9开展试验。
日 GB/T27853—2011
化学品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
厌氧转化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水-沉积物系统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的术语和定义、受试物信息、试验原理、参比物质、试验方法概述、试验程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与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低挥发性或无挥发性的、水溶性或非水溶性的、能够被精确测定的所有化学品(包括放射性标记物或非放射性标记物)。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化学品在淡水及沉积物中的转化,也适用于河口/海水体系。 本标准不适用于在水中具有易挥发性,且本试验条件下无法在水和/或沉积物中保留的化学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模拟流水(如河流)及开放式的海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845 化学品水溶解度试验 GB/T 21851 化学品批平衡法检测 吸附/解吸附试验 GB/T21852 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 GB/T21853 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试验 GB/T21855 化学品与pH有关的水解作用试验 GB/T22052 用液体蒸汽压力计测定液体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及初始分解温度的方法 GB/T22228 工业用化学品 固体及液体的蒸汽压在10-1Pa至105Pa范围内的测定静态法 GB/T22229 工业用化学品固体及液体的蒸汽压在10-3Pa至1Pa范围内的测定蒸汽压平
衡法
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104表 蒸汽压(VapourPressure) 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112 水中解离常数(DissociationConstantsinWater)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受试物testsubstance 任意物质,包括母体物质或相关转化产物。
3. 2
转化产物transformationproducts 由受试物经生物和非生物转化生成的所有物质,包括CO2和结合残留物中的产物。
3. 3
结合残留物boundresidues 经提取之后仍以母体物质或者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植物以及动物中的化合物。提取方法
> GB/T27853—2011
不能在本质上改变化合物结构。结合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改变提取方法和分析技术来确定。例如,可通过此种方法鉴别出共价键、离子键、吸附结合以及诱导效应。结合残留物的形成通常会使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显著减少[1]。 3. 4
好氧转化(氧化)aerobictransformation(oxidizing)有分子氧存在时发生的反应[3]。
3. 5
厌氧转化(还原) anaerobic transformation (reducing) 无分子氧存在时发生的反应[3]。
3. 6
天然水naturalwaters 从池塘、江河、溪流的水面取得的地表水。
3.7
沉积物sediment 被水自然沉积下来并构成水体一个边界的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后者含有高分子化合物,并且
碳、氮含量高。 3. 8
矿化mineralisation 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完全降解,在好氧状态下变为CO2和H2O,在厌氧状态下变为CH4、CO2
和H,O。
注:本标准的试验条件下,当使用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时,矿化作用即为分子的彻底降解,在该过程中标记的碳原
子被定量地氧化或还原,释放出相当量的1"CO:或CH。
3. 9
半衰期half-life,to.5 当转化能够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定律描述时,受试物转化50%所用时间。 注:受试物质半衰期与其初始浓度无关。
3.10
50%衰减时间disappearancetime50,DTso 受试物质浓度减少到初始浓度50%所用的时间。
3.11
75%衰减时间 disappearancetime75,DTz 受试物质初始浓度减少75%所用的时间。
3.12
90%衰减时间 disappearance time 90,DTgo 受试物质初始浓度减少90%所用的时间。
4受试物信息
4.1受试物信息包括:
a)水中溶解度(GB/T21845)[10]; b)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c) 蒸汽压(GB/T22052、GB/T22228、GB/T22229和OECDNo.104)和亨利常数; d)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GB/T21853和GB/T21852)[10); 2 GB/T27853—2011
e) 吸附系数Kd,K,或K。*GB/T21851)(101 f)水解性(GB/T21855)[10], g) 解离常数(pK,,OECD112)(10); h)化学结构及同位素标记位置(适用于已标记化合物)。 注:宜说明上述参数测定所对应的温度。
4.2其他信息包括:
a)受试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数据、快速和/或固有生物降解性数据以及土壤中好氧和厌氧转化
数据; b) 受试物及其转化产物在水和沉积物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提取与纯化方法,见9.2)。
5试验原理
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恒定的温度、避光),分别在好氧和厌氧水-沉积物测试系统(具体情况参见附录A)中加人一定量受试物,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对水相和沉积物相中转化产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测定受试物和主要转化产物在水中、在沉积物中的浓度,检测受试物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在沉积物中的转化率;检测受试物和/或受试物转化产物矿化速率及恒温暗培养(避免藻华等干扰)期间在两相间的分布,确定to.5、DTso、DT7s及DTg值。
数据认可范围内可确定to.5、DTso、DT7s及DTgo值,但不可外推至实验周期以外。
6参比物质
用光谱和色谱方法定性及定量分析转化产物时宜使用参比物质。
7试验方法概述
7.1仪器设备及试剂
试验中可能需要下列设备和试剂: a) 试验一般采用玻璃容器(如瓶、离心管),但如果受试物信息(如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吸附数据
等)表明受试物可能附着于玻璃壁上时,应更换为其他材料的容器(如特氟龙)。 b) 典型气体流式培养试验装置参见附录B的图B.1;静态密闭生物计培养瓶装置参见附录C的
图C.1。供气装置应能够在空气和氮气之间进行切换;出气口应具备收集挥发性产物的密闭容器(11.13]。
c) 仪器的规格应满足8.1.1试验的要求。培养容器的数量根据取样的次数确定。 d) 化学分析仪器,总有机碳分析仪(TOC)、气相色谱仪(GC)、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薄层色
谱仪(TLC),质谱仪(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 MS)和核磁共振仪(NMR)等用于受试物及转化产物化学分析的仪器设备,以及用于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标记、非标记受试物及反同位素稀释法的试验系统。
e) 滋内仪和氧化燃烧分析仪。 f) 测定水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粒度分布、碱度、硬度、盐度、NO:/PO,"-(比率及各自
数值)的设备;测定沉积物阳离子交换量、碳酸盐、持水量、总氮和总磷的设备;分析沉积物及水中的硝酸盐、硫酸盐、生物可利用铁及其他电子受体的设备(见表1)。
g)底沉积物采样设备及用于理化分析、生物检测的标准实验室设备和玻璃器具。 h)NaOH或KOH、HzSO、乙二醇、乙醇胺、二甲苯、石蜡、分子筛等其他合适的试剂。
3 GB/T27853—2011
7.2水和沉积物的选择 7.2.1好氧试验沉积物的选择
通常用两种有机碳含量、质地差别比较明显的沉积物进行好氧试验汀。一种是具有较高有机碳含量(2.5%~7.5%)、细密质地的沉积物A。A的“细密质地”为“黏土加粉砂”(即沉积物中粒径小于 50μm的无机碎片)含量大于50%。另一种是含有较低有机碳(0.5%~2.5%)、粗质地的沉积物B。 B的“粗质地”为“黏土加粉砂”含量小于50%。A与B两者有机碳含量的差异至少应为2%。“黏土加粉砂”的含量差异至少应为20%。
如果受试物有可能进人海水中,则至少需要一种源自海洋的水和沉积物。 选择沉积物时,还应考虑pH值等其他参数的影响。
7.2.2厌氧试验水和沉积物的选择
在严格的厌氧试验中,两种沉积物(包括其相应的水相)应采自地表水体的厌氧区汀。沉积物及水相均应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存细处理及运输。
pH值等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参数,应根据受试物的性质及其他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7.3水和沉积物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7.3.1采集位点
采集位点应依据试验目的和环境进行选择。选择采集位点时,应考虑小流域及上游水域可能的农业、工业或生活污水的排放史。宜注意区分沉积物与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淤泥。在采集前四年内受到受试物或与其结构类似物质污染的沉积物不得用于试验。 7.3.2采集
沉积物样品应采自沉积物上层5cm~10cm处,相应的水样应在相同时间、相同位点收集[8.20]。厌氧研究时,沉积物及其相应水样应在无氧条件下采集和运输[25]。 7.3.3水和沉积物的处理
沉积物通过过滤方式与水分离,即通过孔径为2mm的筛网,利用过量采集的水通过湿筛法进行分离,之后弃除水。然后将已知量的沉积物及水按比例混合(见8.1.1),装人培养容器为驯化作准备(见 7. 4)。
进行厌氧研究时,所有的处理步骤都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26-30]。 7.3.4水和沉积物的保存
尽可能使用新采集的沉积物及水样,如果在采集后不能立即进行试验,沉积物及水样应按7.3.3的方法过筛后一起保存,浸水(水层深度6cm~10cm),置于暗处,4℃士2℃条件下最多可保存 4周(7-8.20]。
好氧试验的样品应在有空气流通的环境下保存(如在散口容器中),而厌氧试验的样品应在无氧条件下保存。
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水和沉积物不得结冰,沉积物不得出现干燥现象。 7.4水和沉积物的驯化
沉积物和水样在加入受试物进行试验之前,应进行一段时期的化。驯化就是在与正式试验完全 4
上一章:JJF(吉) 94-2015 多参数食品现场快速检测仪校准规范 下一章:GB/T 27828-2011 化学品 体外皮肤腐蚀 经皮电阻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GB/T 27856-2011 化学品 土壤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 GB/T 35523-2017 化学品地表水中好氧矿化生物降解模拟试验 GB/T 35523-2017 化学品 地表水中好氧矿化生物降解模拟试验 GB/T 31270.8-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8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 GB/T 31270.8-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8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 NY/T 4192-2022 化学农药 水-沉积物系统代谢试验准则 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立污泥的培养 SN/T 4155-2015 化学品 用加标水或加标沉积物的沉积物-水摇蚊生命周期毒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