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2158-2015 煤系针状焦

GB/T 32158-2015 煤系针状焦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42.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16:48:49



相关搜索: 针状焦 32158

内容简介

GB/T 32158-2015 煤系针状焦 ICS 75.160.10 H 32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158—2015
煤系针状焦 Coal-basedneedlecoke
2015-10-09发布
201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215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银萍、彭莉、屈彬、于洪武、王素秋、王磊、谢国威、高原、徐秀丽、张建华、
孟庆波、孙伟、仇金辉、郑景须、赵建斌。
H GB/T32158—2015
煤系针状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系针状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以煤沥青为原料,经原料预处理、延迟焦化装置生产的,并通过高温熳烧后制成的针
状焦,可用做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特炭等的原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29 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1997 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GB/T 2001 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 GB/T 3074.4 石墨电极测定方法 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CTE)测定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9227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 GB/T21354 粉末产品振实密度测定通用方法 GB/T24203 炭素材料真密度、真气孔率测定方法 煮沸法 GB/T24521 焦炭电阻率测定方法 GB/T24526 炭素材料全硫含量测定方法 YB/T5189 炭素材料挥发分的测定
3 技术要求
3.1 煤系针状焦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煤系针状焦技术指标
指标一级 2.13 0.40 0.60 0.40 0.30 0.15
项目
优级 2.13 0.40 0.50 0.30 0.20
二级 2.12 0.50 0.70 0.40 0.30
> ≤ ≤ ≤ 7 ≤
真密度/(g/cm)硫/%(质量分数)氮/%(质量分数)挥发分/%(质量分数) 灰分/%(质量分数)水分/%(质量分数)
1 GB/T32158—2015
表1(续)
指标一级 1.3 600 0.88
项目
二级 1.5 600 0.85
优级 1.0 600 0.90
热膨胀系数(室温至600C) (CTE)/(10-/C) 电阻率(p)/μn·m 振实密度(1mm~2mm)/(g/cm) M
≤ ≤
3.2月 用户对技术指标有特殊需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3 煤系针状焦粒度按用户要求协商确定。
4试验方法
4.1 真密度的测定按GB/T24203或附录A规定进行,附录A规定方法为仲裁法。 4.2 硫含量的测定按GB/T24526的规定进行。 4.3 氮含量的测定按GB/T19227的规定进行。 4.4 挥发分的测定按YB/T5189的规定进行。 4.5 灰分的测定按GB/T1429的规定进行。 4.6 水分的测定按GB/T2001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4.7 电阻率的测定按GB/T24521的规定进行。 4.8 热膨胀系数(CTE)试样的制备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测定方法按GB/T3074.4的规定进行。 4.9 振实密度试样按GB/T1997中要求,逐级破碎,混合缩分至1kg,再用二分法缩分至500g,将 500g试样全部破碎成1mm~2mm(圆孔筛)的试样以供实验,测定方法按GB/T21354的规定进行。 5检验规则
5.1煤系针状焦的质量检验和验收由供方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进行。 5.2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按GB/T1997规定进行。 5.3以1000t为一个批次,不足1000t的按一个批次检验。 5.4当产品出现不合格项时,对不合格项应重新取双倍试样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本批产品判为合格,如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5.5数值的修约按GB/T8170规定进行。
6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6.1煤系针状焦应用包装袋包装,包装袋的基布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防水,防老化。 6.2每袋包装重量:净重量1000kg士10kg。包装袋上还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批号、等级、 净重、供方名称、地址和商标。 6.3运输时应防潮湿及防雨淋。 6.4应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固定仓库内贮存,并具有防火功能等。 6.5每批出厂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准编号、批号、等级、净重、供方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检测结果。
2 GB/T32158—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煤系针状焦 真密度的测定 煤油置换法
警告:本方法中所用试剂煤油有燃爆危险、刺激性气味,试验操作建议在通风橱中进行。关于煤油的物理性质、使用、储存、灭火等请查阅“煤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A.1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针状焦真密度的测定。
A.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 A.2.1
真密度 truedensity 煤系针状焦单位体积(不含孔隙和颗粒空隙)的质量。
A.3原理
试样经煤油浸润在真空中排气后,用密度瓶法测其在40℃的密度。
A.4样品制备(准备)
取有代表性针状焦试样,按GB/T1997的规定缩减到大约50g,50g试样在圆盘形容器中被研磨直到通过孔径0.074mm(200目标准筛),并且在烘箱150℃~200℃干燥至恒重,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
A.5仪器
A.5.1恒温水浴:可控制在40℃士0.2℃。 A.5.2 密度瓶:50mL毛细管密度瓶,用不同的标识标明一个瓶子,记录下每一个装满40℃的标准煤油质量C(见A.7.6),每更换一批不同的煤油时也重新标定质量C。
注:如新密度瓶的塞子密封不够完全,通常推荐使用碳化硅玻璃磨砂混合物来提高密度瓶的密封性。 A.5.3 真空干燥器:带防护装置。 A.5.4 真空度:能维持0.09MPa以上的压力。 A.5.5 通用滤纸:规格不限。 A.5.6 天平:感量0.0001g。
A.6 试剂
A.6.1 煤油: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无肉眼可见杂质;如有杂质,可过滤后使用。
3 GB/T 32158—201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煤系针状焦热膨胀系数试样的制备方法
B.1试样制备
B.1.1破碎
选取有代表性的粒度在30mm以下的烧后针状焦,按GB/T1997规定缩分至4kg左右。 将其全部破碎成1mm以下的焦粒,再用四分法从中取1kg的试样,在球磨机里进行细磨,其最后
粒度组成控制在:小于0.075mm为:40%±2%,0.15mm~0.5mm为25%±5%,0.075mm~ 0.15mm不控制。 B.1.2混捏
将磨好的试料与粒度为1mm以下的电极沥青(电极沥青质量指标:软化点80℃~90℃、甲苯不容物15%~25%、灰分不大于0.3%、喹啉不溶物不大于3%的干燥中温沥青)混合均匀,然后将此料于预先加热好的混捏锅中进行混捏。混捏锅的容积约为1L,被混捏的混合样为1.1kg,混捏温度为 120℃~140℃,混捏时间约为1h,粘结剂(电极沥青)的量根据吸附性的大小而定,一般约为 27%~28%。 B.1.3压型
将混捏好的糊料立即在挤压机中挤压成直径为30mm、长度为80mm的小圆棒形生制品试样。
模子温度:糊缸温度约95℃,咀子温度约110℃;
a) b) 预压条件:压力为60kg/cm,时间为2min c) 压出条件:调整糊料的温度或挤压压力,保持压出速度一致,每分钟挤压一根。
B.1.4焙烧
将生制品试样装人壁厚为20mm的石墨埚里,用小于2mm的砂子为填充料,在高温电阻炉中焙烧成焙烧试样。操作如下:
石墨底上放一层约为25mm厚的填充料,试样在填充料上面,试样之间及试样与壁之间留下相等的间隙(约15mm),并用填充料填充好。如果试样多的话,应再加上约15mm厚的填充料,以覆盖一层试样,然后与装第一层试样相似的方法在填充料上放第二层试样,再覆盖好填充料(装好时,要记录试样在埚中的位置)。
试样在高温电阻炉中焙烧,焙烧温度按表B.1规定控制。
表B.1焙烧温度
温度范围/℃ 室温~200 200~500 500~700
时间/h 6 30 80
升温速度/(℃/h)
30 10 25
6
上一章:GB/T 1222-2016 弹簧钢 下一章:GB/T 31929-2015 船舶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相关文章

YB/T 4822-2020 煤系针状焦中间相焦 YB/T 4823-2020 石墨电极接头用煤系针状焦 GB/T 37308-2019 油系针状焦 针状焦技术研究进展 YB/T 4910-2021 石墨电极接头用油系针状焦 针状焦预处理单元重相沉积物回收方法 煤系高岭土开采技术研究 DB43/T 2919-2024 煤系石墨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