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5614-2011 岩石荧光薄片鉴定

SY/T 5614-2011 岩石荧光薄片鉴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486.3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3 14:22:42



相关搜索: 鉴定 薄片 岩石 荧光 5614

内容简介

SY/T 5614-2011 岩石荧光薄片鉴定 ICS 75-010 E 11 备案号:33509—2011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614—2011 代替SY/T5614—1993
岩石荧光薄片鉴定
Thin section examination for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2011-07—28发布
2011-11-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614—2011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设备与试剂 4样品制备 5 工作流程 6. 荧光薄片显微镜鉴定法
荧光薄片图像分析法 8拍照 9 质量要求 10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附录A(资料性附录)碎屑岩荧光薄片镜下鉴定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碳酸盐岩荧光薄片镜下鉴定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火山碎屑岩、火成岩、变质岩荧光薄片镜下鉴定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碎屑岩荧光薄片图像分析鉴定表附录E(资料性附录)碳酸盐岩荧光薄片图像分析鉴定表附录F(资料性附录)火山碎屑岩、火成岩、变质岩荧光薄片图像分析鉴定表
7
8
10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net SY/T5614—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及GB/T 20001.4《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614—1993《岩石荧光显微镜鉴定方法》,与SY/T5614-199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更改为《岩石荧光薄片鉴定》;将荧光薄片鉴定方法分为两种,即荧光薄片显微镜鉴定法和荧光薄片图像分析法;一简化或删减“设备材料”、“试剂”、“选样”、“样品制备”等章节内容;调整和增加资料性附录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中海油能源发展湛江南海西部研究院、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实验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英、孙玉善、李莉、陈金定、祝嗣全、马慧杰、余水生。 本标准代替SY/T5614—1993。 SY/T5614—1993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E11002—1989.
亚 SY/T 5614—2011
岩石荧光薄片鉴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荧光显微镜下用紫外光对岩石中烃类及其他有机物含量、类型、分布产状的鉴定方法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岩石中沥青质性质的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368-2000岩石薄片鉴定 SY/T5913岩石制片方法
3设备与试剂
3.1设备 3.1.1 偏光荧光显微镜:透射偏光系统、反射荧光系统、紫外光激发滤色片(波长365nm)。 3.1.2显微照(摄)像系统。 3.1.3荧光薄片图像分析系统。 3.2试剂 3.2.1盐酸:分析纯。 3.2.2染色剂:见SY/T5368-2000中的附录A。 4样品制备 4.1 用于荧光薄片鉴定的样品,不得用有机溶剂浸泡或污染。 4.2米 岩石荧光薄片的制备见SY/T5913。
5工作流程
5.1岩石标本的肉眼观察,挑选适宜做荧光薄片鉴定的样品。 5.2荧光薄片制片。 5.3岩石矿物类型、储集空间特征鉴定。 5.4详细描述荧光颜色、亮度、分布,确定含油气特征。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 SY/T 5614—2011
6荧光薄片显微镜鉴定法
6.1工作原理
根据岩石中烃类及其他有机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光颜色不同,通过荧光颜色、亮度和发光部位确定含油气性质。 6.2沥青组分、含量的确定
荧光颜色反映沥青组分特征,发光亮度反映沥青的含量。荧光颜色与沥青组分的关系见表1,发光亮度与沥青含量的关系见表2
表1沥青组分与荧光颜色关系
荧光颜色
沥青组分油质沥青胶质沥青 以橙为主:褐橙、浅褐橙、淡橙、黄橙、淡黄橙沥青质沥青 以褐为主,褐、淡褐、橙褐、淡橙褐、黄褐、淡黄褐炭质沥青 不发光(全黑)
黄、黄白、淡黄白、绿黄、淡绿黄、黄绿、绿、淡绿、蓝绿、淡蓝绿、绿蓝、淡绿蓝、蓝、淡蓝、蓝白、蓝白、白
表2发光亮度与沥青含量关系
沥青目估含量
发光亮度极亮
最高高较高中低低极低
亮中亮中暗暗极暗
6.3 不同岩石类型荧光鉴定 6.3.1 碎屑岩荧光鉴定
荧光颜色、发光亮度及特征描述的鉴定内容参见附录A。在鉴定过程中应注意描述: a)碎屑颗粒的蚀变与含油性的关系。 b) 孔隙类型、形成时间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 c) 胶结物的形成顺序、充填期次、演化过程与含油性的关系。 d 泥岩除对生油岩发光特征进行描述外,要注意孔隙和裂缝的荧光显示。
6.3.2 碳酸盐岩荧光鉴定
荧光颜色、发光亮度及特征描述的鉴定内容参见附录B。在岩石特征及荧光特征描述中需注意: a)粒屑:描述粒屑本身的缝洞发育情况、延伸范围,荧光颜色、色晕、亮度、部位。
2 SY/T 5614-2011
b)胶结物:胶结物结晶晶粒大小与含油性质的关系,胶结物与次生孔、洞、缝之间的关系及
含油显示等情况。 c 裂缝:描述裂缝的成因类型与充填期次,缝与基质的关系,荧光显示的浸染方向、范围、颜
色、色晕、亮度与发光部位等,特别要注意晚期缝的荧光显示情况。 d)孔洞:描述基本与裂缝相似,要注意孔洞与裂缝之间的关系。
6.3.3火山碎屑岩、火成岩、变质岩荧光鉴定
荧光颜色、发光亮度及特征描述的鉴定内容参见附录C。在鉴定过程中,应着重描述孔、洞、缝中沥青物质的荧光颜色、亮度、浸染方向及色晕,详细描述沥青物质与各期充填物、交代物之间的关系。
7荧光薄片图像分析法
7.1工作原理
通过摄像装置获取薄片荧光图像信息,将人传统的颜色视觉感官描述转换为数学表达,根据荧光颜色确定波长,根据图像的亮度分量确定发光亮度,对各种沥青组分的荧光颜色进行分类,以区分不同组分的沥青,并计算出各种沥青的含量和发光亮度。颜色与波长范围之间的关系见表3;图像的亮度与发光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4。
表3颜色与波长范围对照橙
颜色波长范围,nm
红/ 770~620 620~600 600~580 580-490 490~450
绿
蓝靛

紫 450~350
表4沥青组分含量与发光亮度关系最高

较高中亮 中暗 暗 极暗
中低 低 极低
沥青组分含量
极亮 1 亮
发光亮度亮度值 255~165 .165~135 135—115 115~85 85~65 <65
测量结果
7.2荧光图像测定 7.2.1 图像分析内容
荧光薄片中有机物受紫外光激发后发出的荧光亮度一般较弱,需选用高灵敏度、颜色还原度真实的摄像头,运用荧光图像分析软件,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域进行图像分析,鉴定内容参见附录D、附录 E、附录F。 7.2.2沥青的总含量分析
提取岩石中沥青发光面积,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得出沥青总含量值,即为岩石中的沥青总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7.2.3沥青组分及含量分析
不同组分的沥青在紫外光下具有不同的波长范围,根据波长范围不同,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沥青
2.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jz321.net SY/T5614—2011
组分,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出各种沥青组分的相对含量,用百分数表示,并由分析系统得出各种沥青的发光颜色。 7.2.4发光亮度分析
由图像分析系统将每个视域中各种沥青组分的发光亮度进行平均,得出整个薄片的平均亮度。 7.2.5视域的选择 7.2.5.1发光均匀的荧光图像分析,每个样品至少测6个以上视域。 7.2.5.2发光非均匀的荧光图像分析,每个样品至少测10个以上视域。 7.2.6洞、裂缝的荧光图像分析
根据洞、裂缝发育情况,选取适当的视域进行分析,测得值不得高于洞、裂缝在岩石中所占的实际面积。
8拍照
选取具有代表性及特殊性的视域进行拍照和注解,并附在鉴定报告中。
9质量要求
9.1岩石中沥青的发光部位、沥青性质、荧光颜色、发光亮度要描述精练、准确。 9.2目估法鉴定矿物组分含量时,含量误差遵循SY/T5368的要求执行。 9.3荧光薄片图像分析法沥青总含量误差的质量要求见表5。 9.4照片清晰,颜色真实,代表性强。
表5沥青总含量误差的质量要求
绝对误差
沥青总含量
% <3 <5 7 10
% ≤10 >10~25 >25~50 >50
10 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
10.1碎屑岩荧光薄片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参见附录A和附录D。 10.2碳酸盐岩荧光薄片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参见附录B和附录E。 10.3火山碎屑岩、火成岩、变质岩荧光薄片鉴定报告内容及格式参见附录C和附录F。 SY/T 5614-20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碎屑岩荧光薄片镜下鉴定表
碎屑岩荧光薄片镜下鉴定表见表A.1。
表A.1碎屑岩荧光薄片镜下鉴定表
井·号(或剖面):样品编号层位标本描述
样品深度(或井段),m
原样号野外定名
结 结构构
分选性磨圆度胶结类型
支撑类型
特 粒径 主征 mm 次
名称
含量
名称
含量
矿物
或碎屑成
填 基 杂
隙物 % 胶
下 分
结物
%

孔隙类型
面孔率,% 孔径,mm
条数 宽度,mm
裂缝类型
定 繁 孔
裂缝

岩石
描 特
征及
述 荧
光特征描述
岩石定名
建筑321---标准查询网 www. jz321.net
上一章:SY/T 5676-2010 石油钻采机械产品用高压锻件技术条件 下一章:SY/T 5588-2012 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

相关文章

SY/T 5368-2016 岩石薄片鉴定 GB/T 35206-2017 页岩和泥岩岩石薄片鉴定 DZ/T 0275.4-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岩石薄片鉴定 DZ/T 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岩石薄片制样 SY/T 5916-2013 岩石矿物阴极发光鉴定方法 交代蚀变岩岩相学:岩石薄片研究指导 SY/T 5125-2014 透射光—荧光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及类型划分方法 透明矿物薄片鉴定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