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83.140.10 G 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519—2016 代替GB/T13519—1992
包装用聚乙烯热收缩薄膜
Polyethylene heat-shrinkable film for packaging applications
2016-11-01实施
2016-04-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O
纠涂服查真
GB/T1351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3519—1992《聚乙烯热收缩薄膜》。 本标准与GB/T13519-1992《聚乙烯热收缩薄膜》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分类(见第3章);增加了宽度偏差的规定(见4.2.1);修改了厚度偏差的规定(见4.2.2,1992年版的4.1.1);增加了每卷段数和每段长度的要求(见4.2.3);增加了其他性能的规定(见4.4);修改了收缩率的试验条件(见6.3,1992年版的5.7);增加了摩擦系数测定的试验方法(见5.7.1);增加了透光率测定的试验方法(见5.7.2);增加了润湿张力测定的试验方法(见5.7.3);增加了热合强度测定的试验方法(见5.7.4);增加了抗冲击性能测定的试验方法(见5.7.5)。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华诺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高分子行业协会、东莞市正新包装制品有限
公司、深圳市万达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维宝诺包装分公司、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龙、王文广、全明德、魏文昌、姜华、钟俊辉、刘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519—1992。
GB/T13519—2016
包装用聚乙烯热收缩薄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包装用聚乙烯热收缩薄膜(以下简称薄膜)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次吹塑法生产成型的薄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0.3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GB/T6673—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GB/T9639.1—2008 塑料薄膜和薄片抗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自由落镖法第1部分:梯级法 GB/T10006—1988 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GB/T14216—2008 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 QB/T1130—1991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 QB/T2358—199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
3分类
薄膜按应用范围分为横向收缩膜和纵向收缩膜两类,见表1。
表 1 分类
应用范围
类别横向收缩膜纵向收缩膜
以横向收缩率为主要指标,应用于托盘堆置物品的集合外包装或纸箱等定型物品的外包装
以纵向收缩率为主要指标,应用于固定形状物品的单体或组合体等外包装
4要求
4.1外观
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气泡、穿孔、条纹、折皱、鱼眼、杂质等缺陷。
1
GB/T13519—2016
4.2尺寸 4.2.1 宽度偏差
宽度偏差应符合表2要求。
单位为毫米
表2宽度偏差
宽度偏差 ±5 ±10 ±15
标称宽度 ≤500 501~900 901~1 500 501~2000 >2000
25
±35
4.2.2厚度偏差
厚度偏差应符合表3要求
厚度
厚度平 偏差%
标称厚度/mm
度极限偏差/0
±0.010 ±0.015 0.020 0.025
12 11 ±9 ±8
0.050 0.051 ~0.100 0.101~0.150 >0.150
4.2.3 每卷段数和每段长度
每卷薄膜段数应不大于3段,每段长度应不小于50m,断头(或接头)处应有明显标记。 4.3 物理力学性能
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要求。
表4物理力学性能
要求
项目
标称厚度>0.060mm
标称厚度≤0.060mm
≥18 ≥16 ≥150 ≥400 ≥60
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16 ≥14 ≥150 ≥300 ≥50
拉伸强度/MPa
断裂标称应变/%
直角撕裂强度(纵向、横向)/(kN/m) 2
GB/T13519—2016
表4(续)
要求
项目
标称厚度≤0.060mm
标称厚度>0.060mm
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65 ≥25 ≥65 5~25
横向收缩膜
收缩率 /%
纵向收缩膜
4.4 其他性能
薄膜的摩擦系数、透光率、润湿张力、热合强度、抗冲击性能的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5试验方法
5.1取样
从完好的膜卷外端先剪去不少于3㎡,再裁取长度不少于3㎡的薄膜试样进行试验。 5.2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试样的状态调节应按CB/T2918—1998的规定进行温度为(23千2)℃ ,调节时间不少于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 5.3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自测。 5.4 宽度偏差
按GB/T66732001的规定进行。 5.5 厚度偏差
按GB/T6672一2001的规定进行,按式(1)计算厚度极限偏差,按式(2)计算厚度平均偏差。
(或T
AT
.(1)
式中: T Tmax 实测厚度的最大值,单位为毫米(mm); T min 实测厚度的最小值,单位为毫米(mm); T。
厚度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mm);
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100
..(2)
T。
式中: AT T
厚度平均偏差,%;实测厚度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3
GB/T13519—2016
T。——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5.6物理力学性能 5.6.1拉伸强度和断裂标称应变
按GB/T1040.3一2006的规定进行试验,采用2型样,宽度为15mm,夹具间初始距离为100mm,试验速度为(500士50)mm/min。 5.6.2直角撕裂强度
按QB/T1130—1991的规定进行试验。 5.6.3收缩率 5.6.3.1试验装置 5.6.3.1.1恒温浴槽
用于盛装液体传热介质,容积应满足试验要求。 5.6.3.1.2液体传热介质
传热介质选择导热油,以对试样无影响为原则。 5.6.3.1.3框架
两个嵌有金属网的框架,金属网外形尺寸大于试样10mm以上。两金属网间距为1mm~3mm,应不影响试样的自由收缩。 5.6.3.1.4试样
用精度为0.5mm的钢直尺、刀片或专用工具,裁取100mm×100mm的试样3块,标记薄膜的纵、 横方向。 5.6.3.2试验步骤
将试样放入两框架之间,迅速浸入(140士2)℃恒温浴槽的介质中并开始计时,试验过程应保持试样均匀受热自由收缩,20s后取出试样,并浸人冷却用的常温浴槽介质中,冷却5s取出,水平静置 10 min,分别测量试样的纵、横向尺寸。 5.6.3.3计算
按式(3)计算收缩率,结果取3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S= Lo-L
(3)
×100
Lo
式中: s 收缩率,%; Lo 加热前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收缩后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
4
GB/T13519—2016
5.7其他性能
5.7.1摩擦系数
按GB/T10006一1988的规定进行试验。 5.7.2透光率
按GB/T2410—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 5.7.3润湿张力
按GB/T14216—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 5.7.4热合强度
按QB/T2358—1998的规定进行试验。 5.7.5抗冲击性能
按GB/T9639.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
6 检验规则
5
6.1组批
同一类别、规格、配方和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薄膜为一批,每批不超过10t。 6.2抽样 6.2.1外观、尺寸按GB/T2828.1一2012规定的二次正常抽样方案抽样,采用一般检验水平I,接收质量限(AQL)为6.5,见表5。每卷薄膜为一个样本单位。
表5抽样方案样本量
单位为卷拒收数Re
批量 2~25 26~150 151~280
样本第一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第一第二
累计样本量
接收数Ac
2 5 5 8 8 13 13 20 20 32 32 50 50
2 5 10 8 16 13 26 20 40 32 64 50 100
1 2 2 3 4 3 5 5 7 6 10 9 13
0 0 1 0 3 / 4 2 6 3 9 5 12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6.2.2物理力学性能从每批薄膜中随机抽取3卷,分别按5.1的规定取样。
5
GB/T13519—2016
6.3检验分类 6.3.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4.1、4.2和表4中的收缩率项目。 6.3.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要求中的全部项目,一般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考核对产品性能影响时; c) 正常生产过程中,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周期性地进行一次检验,考核产品质量稳定性时;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前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4判定规则 6.4.1外观、尺寸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卷不合格。 6.4.2物理力学性能检验结果若有不合格项,应在原批中重新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如复验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为不合格。 6.4.3按6.4.1、6.4.2判定均合格时,则判定该批合格。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每卷薄膜至少应有下列标志:产品名称、批号或生产日期、规格、重量、生产厂名、厂址、执行标准、检验员章。 7.2包装
膜卷应使用塑料膜或编织袋包装,如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7.3运输
运输时应避免与锐利硬物触及,防止机械碰撞、跌落和日晒雨淋,保持包装完整。 7.4贮存
膜卷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阴凉的库房内,库房温度不得高于50℃,堆放整齐,避免挤压变形或损伤。贮存期自生产之日起不超过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