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5080-2010 超导用Nb-Ti合金棒坯、粗棒和细棒

GB/T 25080-2010 超导用Nb-Ti合金棒坯、粗棒和细棒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3 11:04:57



相关搜索: 合金 超导 nb-ti 25080

内容简介

GB/T 25080-2010 超导用Nb-Ti合金棒坯、粗棒和细棒 ICS 77.120.50 H 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080---2010
超导用Nb-Ti合金棒坏、粗棒和细棒
Niobium-Titannium alloy billet , bar and rod for superconducting applications
2010-09-02发布
201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5080—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订货信息 5
1
材料和制造 6 化学成分 7 物理性能 8 力学性能 9 尺寸允许偏差 10 工件质量、粗糙度和外观 11 取样· 12 检测和复检次数 13 数字修约规则· 14 试验方法 15 验收 16 拒收和再审。 17 证书. 18 产品标记 19 包装和包装标识,附录A(规范性附录) 超导用Nb-Ti合金棒坏、粗棒和细棒的超声波检测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ASTMB884一2005相比的结构变化
-
.
C GB/T25080—2010
前言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B884一2005《超导用Nb-Ti合金棒坏、粗棒和细棒标准规范》。
本标准在采用ASTMB884一2005标准时进行了一些技术性修改,主要有以下变动:一删除了原ASTMB884一2005中所有以英制单位表示的数值,对相应的以公制单位表示的数
值做了适当调整。对表A1.1所列参考反射体的推荐技术条件中数值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一根据我国Nb-Ti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对棒坏、粗棒和细棒的规格划分进行了重新规定。
在八个引用标准,用相应的我国标准替代六个ASTM标准,除一个ASTM标准及一个 ANSI标准。五个引用的ASTM标准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因此本标准采用国标替代;维氏硬度可按ASTME92或ASTME384给出的方法检测,本标准采用GB/T4340.1替代 ASTME92作为维氏硬度检测的参考标准,故删除另外一个引用标准ASTME384;国内普遍采用标块对比法进行粗糙度检验,因此删除ANSIB46-1--2002表面纹理标准。 一本标准与ASTMB884一2005相比,有一些结构上的变化,详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的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超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向宏、付宝全、李林、刘京州、史蒲英、卢亚锋、汪京荣、徐晓燕。
H GB/T25080—2010
超导用Nb-Ti合金棒坏、粗棒和细棒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导用Nb-Ti合金棒坏、粗棒和细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及标记和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超导用含钛46%~48%的锯钛合金棒坏、粗棒和细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一2009,ISO6507 1:2005,MOD)
GB/T6394金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6394—2002,ASTME112:1996,MOD)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445 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一2008,ISO9712:2005,IDT) GB/T18851.1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18851.1—2005,ISO3452:1984,
IDT)
JB/T10061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细棒rod 直径大于10mm并小于60mm的材料。
3. 2
粗棒bar 直径大于或等于60mm并小于150mm的材料。
3. 3
棒坏billet 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的材料。
3. 4
批lot 由同一铸锭生产的具有相同横截面积和相同标称冶金参数的所有产品。
4订货信息
按本标准订货的订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标准代号和发布年份;
1 GB/T25080—2010
b) 重量、件数和尺寸; c) 晶粒尺寸(直径大于200mm的材料,见7.2和表2); d) 表面粗糙度(见103); e) 热处理状态; f) 直径和长度允许偏差(见9.1和9.2); g) 取样和分析方法(见11.3); h) 验收要求(见15章); i) 质量证明书和报告要求(见17章); j) 标准的补充和附加要求。
5 材料和制造 5.1 本标准所涉及的材料应采用真空电弧或等离子体电弧熔炼、电子束炉熔炼或这些熔炼方法的组合方法生产的铸锭制造,所有熔炼应在适用于活性金属的熔炉中进行。 5.2本标准所涉及的产品成形,采用一般金属加工厂常规的锻造、旋锻、轧制、挤压和拉伸等设备来完成。 6 化学成分 6.1 本标准所涵盖的Nb-Ti合金铸锭、棒坏和棒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表1化学成分要求铸锭中最大含量/×10-6
质量分数/%
元 素
100 200 100 100 45 200 100 150 1000 100 2 500
A1 c Cr Cu H Fe Ni N 0 Si Ta Ti
-
46~48
6.2除间隙元素C、O、N和H外,应认为生产厂对铸锭的成分分析等同于对按本标准供应的产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当采购订单有规定时,这些间隙元素的分析应在成品上进行。 7 物理性能 7.1 除非在采购订单上另行规定,材料应以退火状态供应。 7.2最终棒坏或棒的晶粒尺寸,应符合表2规定(见14.3)。 7.3产品上应没有尺寸大于表A.1中规定的相应当量平底孔直径的裂纹、折叠、夹杂、孔洞和其他开裂。这些缺陷应通过超声波检测来确定(见14.5)。 2 GB/T25080-—2010
表 2 晶粒尺寸要求
晶粒度号(加权平均)
细棒、粗棒和棒坏的直径/mm
10~50 >50~115 >115~150 >150~200 >200
4.5或更细 2.5或更细 1.5或更细 1.0或更细
在采购订单中规定
0
力学性能硬度应在每批最终产品上测试,并且三个读数的平均值应小于170HV5(见14.2)。
9 尺寸允许偏差 9. 1 除非厂家和买方另行协商,否则,最终产品直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9.2 最终产品的长度允许偏差应在采购订单中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3直径允许偏差
直径允许偏差
直 径 10~25 >25~100 >100
±0. 25 ±0.40 ±0.50
10 工件质量、粗糙度和外观
10.1 表面状态
最终成品材料应无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疤痕、毛刺、气孔、擦伤和其他有害缺陷。 10.2体渗透检查
坏料和棒材的表面,应采用液体渗透检查方法进行检查(见14.4),存在下述显示是不可接受的: a) 裂纹; b) 线状显示: c) 尺寸超过0.8mm的圆状显示; d) 边缘到边缘之间间隔小于0.8mm的圆状显示(仅对于圆周表面)。
10.3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Ra值应不大于1.6μm(见14.6)。 10.4表面处理
最终表面应酸洗并在水中漂洗;酸洗后又经液体渗透检测的材料,应通过漂洗或再酸洗清除 10.5清洁度
材料应清洗到这种程度:在至少100烛光(11001x)照明下,用矫正到1.2的视力肉眼检测表面,见不到任何污染。 11 取样 11.1铸锭
铸锭的化学分析试样应在沿锭纵向的圆周面上至少三个位置取。取样位置分别为锭的中部和距离两端面不大于125mm处。 GB/T25080—2010
11.2产品
为确保与本标准的一致性,应在经过所有冶金加工之后的最终材料上取化学和力学测试样品。也可以在最终检查之前和通过打磨和酸洗去除表面的小缺陷之前取样,并且样品应能够代表最终产品。 11.3操作
应小心操作,确保所选试样能够代表材料且未被取样过程污染。如果对此处的取样工艺或者分析存在任何异议,那么,取样和分析方法应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2检测和复检次数 12.1最初检测
每一产品样品,应按各项产品试验要求逐一检测。 12.2无效检测
一且发现样品被污染或检测操作不规范,其检测结果无效,应重新检测。 12.3重
一旦检测结果不满足标准要求或有异议,可按原先检测的双倍样品重新检测。两个重测值都应满足标准要求,在证书上应报告这三个检测结果,重测值作“R”标记。或者,对该批次的每件产品进行检测,剔除或重新加工不合格的产品。 12.4重新加工
不满足标准的产品,可以重新进行加工以达到本标准要求。 13数字修约规则
为了确定与本标准所列的规定性能限制的一致性,测量值或计算值都应按GB/T8170中规定的修约方法进行修约。 14试验方法 14.1 化学成分应参照行业或厂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析。 14.2产品硬度应按GB/T4340.1规定的方法测试。 14.3晶粒尺寸按GB6394规定的方法测量。 14.4液体渗透按GB/T18851.1规定的方法检测。 14.5超声检测按附录A要求进行。 14.6如果买方在购买订单中有表面粗糙度要求时,表面粗糙度的检验用标块对比法进行。 15验收 15.1除了上述规定的检测,厂家还应检验最终产品的尺寸和标记。其他检测应由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并在采购订单中注明。 15.2一且采购订单有所规定,买方或其代表可在生产地参与材料的试验和检测。在此情况下,买方应在采购订单中注明需要参与的检测项目。厂家应提前通知买方指定项目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如果买方或其代表没有在指定时间到达检测现场,也未曾约定新的日期,厂家应认为买方放弃了生产地检测的要求。当代表买方的检测人员在约定时间和地点出现在检测现场,那么厂家应提供所有合理的设备以向买方代表展示所提供的材料正按本技术标准完成。该检查的实施应不对生产操作产生不必要的于扰。 16拒收和再审 16.1对于不符合本标准或采购订单要求的材料,可以拒收。厂家可以选择修复材料,或请求顾客不坚持原来的要求。 4 GB/T25080-2010
16.2如果买卖双方就材料是否符合采购订单要求产生异议,则应对存在异议的项目进行检测。检测应由买卖双方都可接受的仲裁实验室进行,并且以仲裁结果作为判定材料符合性的最终依据。 17证书
如果在购买订单中规定,生产厂家应提供材料的质量证明书,证明产品已经按照标准或者购买订单中的要求进行了检测,并且符合本技术标准和订单要求。 18产品标记
每根棒坏、棒,每捆和每箱产品,都应清晰和显著地标记或贴上包含下列内容的标签:注明本标准代码、种类、状态、批号、厂家标识、名义尺寸,以及毛重、皮重和净重。如果采用书写液,书写液应具有易于用清洗液去除的特性。这种标记或其清除应不对材料及材料性能产生有害影响。字符应足够牢固,能经受常规的搬运操作。 19包装和包装标识 19.1 所有材料的包装应确保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交货。 19.2 包装箱上的标识应包括:
a) 本标准编号和牌号(Nb-Ti); b) 订单号; c) 批号: d) 件数; e)厂家名称; f) 毛重、皮重和净重; g) 尺寸。
5
上一章:GB/T 24981.2-2010 稀土长余辉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2部分:相对亮度的测定 下一章:GB/T 4698.7-2011 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氧量、氮量的测定

相关文章

GB/T 25080-2022 超导用铌-钛(Nb-Ti)合金棒坯和棒材规范 GB/T 22587-2017 基体与超导体体积比测量铜-泥钛(Cu/Nb-Ti))复合超导线铜-超【体积】比的测量 GB/T 22587-2017 基体与超导体体积比测量铜-铌钛(Cu/Nb-Ti)复合超导线铜-超[体积]比的测量 GB/T 40296-2021 实用超导线铌-钛(Nb-Ti)与铌三锡(Nb;Sn)复合超导体的扭距测量方法 GB∕T 25897-2020 剩余电阻比测量 铌-钛(Nb-Ti)和铌三锡(Nb3Sn)复合超导体剩余电阻比测量 GB/T 25897-2020 剩余电阻比测量 铌-钛(Nb-Ti)和铌三锡(Nb3Sn)复合超导体剩余电阻比测量 GB/T 40296-2021 实用超导线 铌-钛(Nb-Ti)与铌三锡(Nb3Sn)复合超导体的扭距测量方法 JIS H 7306-2012 超导性.剩余电阻比测量.Nb-Ti复合超导体的剩余电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