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7.060 N 9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8747-2010 代替GB/T8747—1988
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
Meteorological liquid-in-glass thermometer
2011-05-01实施
2010-12-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8747—2010
目 次
前言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T
A
类型 5 组成及规格尺寸 6 要求
4
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7 8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温度表的规格尺寸
...
10
GB/T 8747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8747—1988《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本标准与GB/T8747一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GB/T8747一1988中的条文进行了编辑性修改;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类型和示意图;增加了检验项目列表,并给出了详细的规定;一对制造温度表的玻璃和感温泡的要求进行了部分修改;一对检验规则进行了部分修改;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温度表的规格尺寸”(见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气象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华辰医用仪表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国家气象计
量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展、王锡科、李谦、温晓清、朴明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747—1988。
II
GB/T 8747--2010
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用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表(以下简称温度表)的研制、生产和产品验收等。其他
型式的玻璃液体温度表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 GB913—1985汞 GB/T 2828.1~2003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857.3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3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GB/T4857.3-
2008,ISO2234:2000)
GB/T4857.5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4857.5—1992,eqV2248:1985) GB/T4857.7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7部分:正弦定额振动试验方法(GB/T4857.7—
2005,ISO2247:2000,MOD)
GB/T8170一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QX/T8一2002气象仪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8一200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温泡 bulb 可容纳感温液体的玻璃泡。
3. 2
安全泡 gexpansionchamber 防止因温度过高(压力过大)而使感温液体膨胀冲破温度表的玻璃泡。
4类型
按使用要求主要分为: a)干湿球温度表; b)通风于湿表用温度表; c)直管地中温度表; d) 最高温度表; e)E 曲管地中温度表;
1
GB/T8747—2010
f) 地面温度表; g)最低温度表; h) 低温温度表。
5组成及规格尺寸 5.1组成
温度表主要由安全泡、标度板、毛细管、套管、感温泡和感温液体等组成,有带顶帽和不带顶帽两种类型,如图1所示。 5.2规格尺寸
温度表的规格尺寸参见附录A。
6-液柱;
1-顶帽; 2 一安全泡; 3—套管;
4——毛细管;
一感温泡和感温液体。
标度扳;
LC
7-
图1温度表组成示意图
2
GB/T8747-2010
6要求 6.1温标
温度表应按1990年国际实用温标(ITS一90)定义的摄氏温度(符号:℃)进行标度。 6.2基本参数
温度表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温度表的基本参数
测量范围
最小分度值
最小分度值间距
序号 1 2 3 4 5 6 7 8 6.3玻璃 6.3.1玻璃应无色透明、光滑,不应有妨碍读数的擦毛、斑点、气线和气泡等缺陷。 6.3.2 温度表的玻璃各熔接部位不应有应力集中。 6.3.3 不应有由于玻璃的缺陷造成温度表内液体弯月面发生扭曲现象。 6.3.4 感温泡的玻璃在测量范围内应具有不影响测量性能的热稳定性。 6.4感温泡 6.4.1感温泡应外观光洁,结构匀称。 6.4.2 感温泡内外壁不应有玻璃屑、杂质与气泡。 6.4.3 感温泡与玻璃套管熔接部位应熔接牢固、光滑,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6.5感温液体 6.5.1 感温液体为汞时应符合GB913一1985中1.1(一号汞)的规定。 6.5.2感温液体为有机液体时不应含杂质、纤维和其他夹杂物,也不应有气泡析出。 6.5.3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感温液体不应发生化学变化,不应出现混浊和气泡逸出现象。 6.6套管 6.6.1温度表套管的内外表面应光洁,不应有影响读数和寿命的缺陷,内部不应有杂质和污迹。 6.6.2 :在套管外侧面相对0℃或测量上下限标度线的高度上,应标刻一条永久性基准线。 6.6.3在曲管地中温度表深度标志以下的套管内,应均匀充满洁净、干燥的隔热性填料。 6.6.4干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和低温温度表的套管顶端,应牢固地安放带防腐层的防护顶帽。顶帽下沿不应遮住温度表的安全泡。 6.6.5套管内不应出现影响读数的水汽凝结。 6.7毛细管 6.7.1结构
类型干湿球温度表
感温液体
℃
mm ≥0.60 ≥0.35 ≥0.70 ≥0.75 ≥0.80 ≥0.75 ≥0.80 ≥1.10
-25~50,—35~45 —35~40,—15~50
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直管地中温度表
0. 2
20~40 —35~60,-15~80
汞(水银)
最高温度表曲管地中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最低温度表低温温度表
20~60 35~80
0. 5
-60~30,-50~~40
有机液体
60~30
温度表的毛细管应正直,内径均匀,表面光洁,不应有影响读数或示值准确度的缺陷。除最高温度表外,毛细管内液柱应随温度的升降均匀移动,不应出现中断、滞留现象。
3
GB/T 8747—2010
6.7.2位置
毛细管应在标度板的中心轴线位置上。曲管地中温度表和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的标度与毛细管的偏移不应超过最短标度线,其他温度表的标度与毛细管的偏移应不大于最短标度线的四分之一。标度板与毛细管的间隙应不大于1mm。 6.7.3外径
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毛细管的外径应不大于1.5mm,曲管地中温度表应不大于2mm,其他温度表应不大于2.5mm。 6.7.4最高温度表测最高温度特性
最高温度表毛细管内应有使液柱指示最高温度的结构。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垂直和水平放置的示值之差应不大于0.1℃。当表身相对水平面倾斜30°时,示值不应改变。甩动温度表后,液柱应下降到当时环境温度的位置。 6.7.5最低温度表测最低温度特性
最低温度表毛细管内应带有深色玻璃游标。当温度表水平放置时,游标应随液柱的下降而均匀移动,且不应突破液柱的弯月面;液柱升高时,游标应静止不动。 6.8安全泡
除最高温度表外,其他温度表毛细管上部应设有安全泡。安全泡顶部应呈梨形。当温度高于测量范围上限20℃时,安全泡应能保证温度表不致胀裂。安全泡底端到测量上限标度线的距离,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应不小于5mm,其他温度表应不小于10mm。 6.9填充气体
最高温度表毛细管内液柱上方应为真空,曲管地中温度表和地面温度表应充注氢气,感温液体为汞的温度表应充注氮气或惰性气体。 6.10标度板 6.10.1温度表的标度板应使用乳白色材料制成。标度板应平直、厚度均匀,表面不应有斑点、划痕和其他影响读数的缺陷。在散光情况下,正面不应映现出背面的标记。 6.10.2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的标度板厚度应为0.8mm~1.2mm,曲管地中温度表应为1.0mm~ 1.4mm,其他温度表均应为1.2mm~1.8mm。 6.10.3标度板应固定牢靠。倒转温度表时,标度板不应出现轴向移动。 6.11标度及标志 6.11.1标度线的标刻应符合以下要求:
a)逢5℃和10℃应为长标度线; b)长标度线间的整度应为中标度线; c)指示最小分度线应为短标度线。
6.11.2标度板的标度线应垂直并对称于标度板的中心线。长标度线的长度应不小于标度板宽度的 80%,中标度线约为长标度线的60%,短标度线约为长标度线的40%。
标度线应刻划均匀,宽度不应超过最小分度值间距的五分之一。 6.11.3在温度表测量范围上下限标度线之外,至少应延伸刻画四条短标度线。 6.11.4标度板上逢5℃和10℃的标度线,应标以相应的数字或标志。数字直接标在所属标度线的上方,或使标度线对准数字中心。数字应平行或垂直于标度线。 6.11.5所有的数字、标度线和其他标志应刻画清晰,色泽鲜明,不应有脱落和褪色现象。 6.12测量性能 6.12.1温度表的测量范围、示值允许误差和任意10℃之间示值误差变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4
GB/T8747—2010
表 2 温度表测量性能
单位为摄氏度
序号 1 2 3 4 5 6 n 8 6.12.2 温度表在半年内重新检测的任意10℃之间示值误差变量仍应符合表2的规定,检测点的示值误差变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类型干湿球温度表
测量范围 示值允许误差
任意10℃之间示值误差变量
35~50
± 0. 2
0.2
风干湿表用温度表直管地中温度表
-20~40 -35~80 -20~60 35~80 <-30 30~-20 >-20
最高温度表曲管地中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最低温度表低温温度表
0.3
±0. 3
《0.3 0.7 0.5 ≤0.3
±0. 4 ±1. 2 ±0. 8 ± 0. 4
表3示值误差变量
单位为摄氏度
类
型
示值误差变量
《0.1 ≤0.2 ≤0.3
干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直管地中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曲管地中温度表、地面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低温温度表
6.12.3有机液体的粘附性在0℃点检测时,两次测量的示值之差应不大于0.25℃。 6.13 组合使用
干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组合使用时,参数的允许差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两支温度表的检定日期相隔应不超过三个月。
表4组合使用尺寸参数的差值
允许差值
参 数
通风干湿表用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 ≤2mm
≤1 mm ≤2mm ≤0.5mm 1℃ ≤4℃
温度表总长度(包括套帽)
感温泡长度感温泡直径
≤1mm ≤2℃ ≤5℃
0℃标度线的位置(以顶端为基准)测量上下限标度线的位置(以项端为基准)
7 检验方法
7.1温标、基本参数、玻璃、感温泡、感温液体、套管、毛细管、填充气体、标度板、标度及标志和组合使用
采用目测或检测器具进行检测。其结果应符合6.1~6.7(不含6.7.4、6.7.5)、6.9~6.11、6.13的要求。 7.2最高温度表测最高温度特性
将温度表竖直放人热水中,使温度示值升高到测量范围上限附近后读数,然后把温度表从热水中取出,在室内自然环境温度下冷却,同时将温度表相对水平倾斜30°进行读数。再将温度表水平放置读数,其结果应符合6.7.4的要求。 7.3最低温度表测最低温度特性
温度表先竖直放置,游标移动到毛细管底端,然后将温度表水平放置于温水中,使示值升高到测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