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6290-2010 红色黄铜无缝管

GB/T 26290-2010 红色黄铜无缝管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3 11:43:36



相关搜索: 无缝管 黄铜 红色 黄铜 26290

内容简介

GB/T 26290-2010 红色黄铜无缝管 ICS 77.150.30 H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290—2010
红色黄铜无缝管
Seamlessredbrasspipe
2011-11-01实施
2011-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6290—2010
前 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ASTMB43-1998(2004)《标准规格的红色黄铜无缝管》。 本标准与美国ASTMB43-1998(2004)标准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壁厚允许偏差:本标准壁厚允许偏差分为普通精度和高精度两个精度,其中高精度等同美国 ASTMB43-1998(2004)中壁厚允许偏差的要求。 长度偏差:本标准长度允许偏差采用“+”值,美国ASTMB43-1998(2004)中采用“土”值。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上虞金鹰铜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建国、赵学龙、魏连运、孙立金、董朝晖、狄大江、黄路稠、梁兴强、孔水龙、
黄登科、刘永。
- GB/T26290—2010
红色黄铜无缝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色黄铜无缝管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管道工程、锅炉连接管道、建筑装饰及其他类似用途的红色黄铜无缝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1一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ISO6892-1:2009,MOD) GB/T241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242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246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5121(所有部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5248一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8888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10567.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硝酸亚汞试验法 GB/T10567.2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 GB/T26303.14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 YS/T347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3要求 3.1产品分类 3.1.1牌号、状态、规格
管材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管材的牌号、状态、规格
规格/mm(in) 壁 厚
牌号
状· 态
外 径
长 度
A型(普通强度) 1.57(0.062)~ 9.52(0.375)
B型(高强度) 2.54(0.100)~ 12.7(0.500)
软态(M) 半硬态(Y,)
10.3(0.405)~ 324(12.750)
85
《7000(276.432)
注:经供需双方协商,可提供其他规格的管材。 3.1.2 :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牌号、状态、精度等级、规格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
1 GB/T262902010
用H85制造的、软状态、普通精度、外径为21.3mm、壁厚为2.72mm、定尺长度为3000mm的圆管标记为:管H85M$21.3X2.72×3000GB/T26290--2010 用H85制造的、半硬状态、高精度、外径为42.2mm、壁厚为4.93mm的圆管标记为:管H85Yz高$42.2X4.93GB/T26290—2010
3.2 化学成分
管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标准中相应牌号的规定。 3.3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3.3.1外径和壁厚及其允许偏差
管材外径和壁厚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管材的规格与理论重量对应关系,参见附录A。
表2 外径和壁厚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英寸) 壁 厚
外 径
壁 厚
公称尺寸 DN
允许偏差
普通精度 高精度 公称壁厚 普通精度 允许偏差
平均外径 公称壁厚允许偏差
公称外径
高精度
A型(普通强度)
B型(高强度)
1/8 10.3(0.405) -0.10(0.004) 1.57(0.062) 1/4 13.7(0. 540) 0.10(0.004) 2.08(0. 082) 3/8 17.1(0. 675) 0.13(0.005) 2.29(0.090) 1/2 21.3(0. 840) 0.13(0.005)2.72(0.107) 公称壁 ±0.15(0.006) 3.78(0.149) 公称壁 ±0.20(0.008)
±0.10(0. 004) 2.54(0.100) ±0.13(0.005) 3.12(0.123) ±0.13(0.005) 3.23(0.127)
±0.15(0.006) ±0.18(0.007) ±0.18(0.007)
厚的
3/4 26.7(1.050) 0.15(0.006) 2.90(0.114) ±8% ±0.15(0.006) 3.99(0.157) ±8% 厚的 33.4(1.315) 0.15(0.006)3.20(0.126)
±0.23(0.009) ±0.25(0.010) ±0.25(0.010) ±0.28(0.011) ±0.30(0.012) ±0.38(0.015) ±0. 41(0. 016)
1 1X 42.2(1. 660) 0.15(0.006)3.71(0.146) 1 48.3(1.900) 0.15(0.006)3.81(0.150) 2 60.3(2.375) -0.20(0.008) 3.96(0.156) 2% 73.0(2.875) 0.20(0.008) 4.75(0.187) 3 88.9(3.500) 0.25(0.010) 5.56(0.219) 3% 102(4.000) 0.25(0.010) 6.35(0.250)
±0.18(0.007) 4.62(0.182) ±0.20(0.008) 4.93(0.194) ±0.20(0.008) 5.16(0.203) ±0.23(0.009) 5.61(0.221) ±0.25(0.010) 7.11(0.280) ±0.30(0.012) 7.72(0.304) ±0.33(0.013) 8.15(0.321)
公称壁 ±0.43(0.017)
114(4.500) 0.30(0.012)) 6.35(0.250) 公称壁 ±0.36(0.014) 8.66(0.341) 厚的 ±0.46(0.018)
4
厚的
±10% ±0. 36(0. 014) 9.52(0.375) ±10%
5
141(5.562) —0.36(0.014) 6.35(0.250) 6 168(6.625) 0.41(0.016)6.35(0.250) 0 219(8.625) 0.51(0.020) 7.92(0.312) 10 273(10.750) 0.56(0.0220)9.27(0.365) 12 324(12.750) 0.61(0.024)|9.52(0.375)
±0. 48(0.019) ±0.69(0.027) 0.89(0.035) ±1.0(0. 040)
±0.36(0.014) 11.1(0. 437) ±0.56(0.022)1 12.7(0.500) ±0.76(0.030) 12.7(0. 500) ±0.76(0.030)
注:管材其他的外径和壁厚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3.2 长度及其允许偏差
管材的长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2 GB/T26290—2010
表3管材长度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英寸)
长度 ≤4 000(157.555)
允许偏差 +13(0.512) +15(0. 591)
>4000(157.555)~7000(275.721) 注:管材的其他长度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3.3直度
半硬态管材的直度,每3m不大于13mm。软态管材不作规定,如需方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3.3.4 切斜度
管材端部应锯切平整。在不使管材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的条件下,管材的切斜度允许偏差应不超出表4的规定。
表4 切斜度
单位为毫米(英寸)
公称外径 ≤16(5/8) >16(5/8)
切斜度 0. 25(0. 010) 公称外径的1.6%
3.3.5 圆度
半硬态管材,其圆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软态管材不作规定,如需方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5 半硬态管材圆度
公称壁厚和公称外径之比
圆 度 ≤公称外径的6% ≤公称外径的3%
0.01~0.05 >0. 05
3.4 力学性能
管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管材的室温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Rm/(N/mm)
伸长率As0mm/%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o.5/(N/mm*))
状态 M Y2
不小于 276 303
不小于 83 124
不小于 35
3.5工艺性能
当需方要求时,管材应进行的工艺性能检验,检验项目根据需方要求选择。试验后的管材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和裂口。 3.5.1扩口试验
直径不大于100mm(3.938in),壁厚不大于10mm(0.394in)的软态管材,可进行扩口试验,其外径扩口量为25%,顶芯锥度为60 3.5.2压扁试验
对于直径大于100mm(3.938in)的软态管材,可用压扁试验代替扩口试验。压扁后的内壁间距等于壁厚。 3.6无损检验 3.6.1涡流探伤试验
当需方要求时,管材应进行涡流探伤试验。其人工标准缺陷应符合GB/T5248一2008中的表3的
3 GB/T 26290——2010
4.7.1 管材的氨熏试验方法按GB/T10567.2的规定进行。 4.7.2管材的硝酸亚汞试验方法按GB/T10567.1的规定进行。 4.8表面质量检验方法
管材表面质量用目视进行检验。 5检验规则 5.1检查和验收 5.1.1管材应由供方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及合同(订货单)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5.1.2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及合同(订货单)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本标准或合同(订货单的规定不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偏差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属于其他性能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应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5.2组批
管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精度等级和规格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 5000kg. 5.3检验项目
每批管材应进行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需方要求时,也应进行工艺性能、无损检验、晶粒度和残余应力的检验。
5.4取样
管材的取样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取样
取样规定
检验项目
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化学成分
4. 1 4.2 4. 3 4. 4 4, 5 4. 6 4. 7 4.8
1个试样/熔次(供方),1个试样/批(需方)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3. 9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按照GB/T2828.1规定的取样方案或供需双方协商
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无损检验晶粒度残余应力表面质量 a选择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测水平Ⅱ,接收质量限AQL=2.5。
任取2根/批、1个试样/根任取2根/批、1个试样/根逐根任取2根/批、1个试样/根任取2根/批,每根取1个长150mm的试样按照GB/T2828.1规定的取样方案或供需双方协商
5.5检测结果的判定 5.5.1化学成分不合格时,判该批管材不合格。 5.5.2管材的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和表面质量不合格时,按根判不合格。每批中不合格件数超出接收质量限时判整批不合格,或由供方逐根检验,合格者单独编批交货。 5.5.3当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晶粒度和残余应力的试验结果中有试样不合格时,应从该批管材(包括原受检不合格的那根管材)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该批管材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该批管材不合格,或由供方逐根检验,合格者单独编批交货。
5 GB/T 26290—2010
5.5.4 无损检验不合格时,判单根管材不合格。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管材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8888的规定。 合同(或订货单)内容订购本标准所列材料的合同(或订货单)内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牌号; c) 状态; d) 规格; e) 尺寸及允许偏差(有特殊要求时或高精级); f) 重量或根数; g) 工艺性能、无损检验、晶粒度、残余应力(有要求时); h) 本标准编号; i) 其他。
7
6
上一章:GB/T 26064-2010 锂圆片 下一章:GB/T 14506.3-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二氧化硅量测定

相关文章

GB/T 38470-2019 再生黄铜原料 GB/T 36161-2018 耐磨黄铜棒 GB/T 38470-2019 再生黄铜原料 GB/T 40563-2021 氟化物红色荧光粉 GB/T 11087-2012 散热器冷却管专用黄铜带 GB/T 30075-2013 LED用稀土氮化物红色荧光粉 GB/T 2532-2014 散热器水室和主片用黄铜带 GB/T 37501-2019 控机床用单向走丝电火花加工用黄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