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1612-2022 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技术规范

GB/T 41612-2022 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0 09:30:09



推荐标签: 产量 页岩 技术规范 气井 41612

内容简介

GB/T 41612-2022 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技术规范 ICS75.020 CCSE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612—2022
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技术规范 Technique specification of shale gas production appraisal
2022-11-01实施
2022-07-1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612—2022
目 次
前言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资料收集与处理 4.1 资料收集 4.2资料处理 5产量预测方法 5.1 产量预测方法分类 5.2 基于试井分析的方法 5.3 产量递减法 5.4 产能试井法 5.5 数值模拟法 5.6类比法 6产量预测不确定性分析 7产量预测结果综合分析附录A(资料性)页岩气水平井典型流态附录B(资料性)页岩气井产量递减模型附录C(资料性)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报告编写指南
4 GB/T4161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
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页岩气研究院,中石化重庆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庞伟、丁土东,杜娟,白玉湖、李维庆张同义,何同、舒志国吴建发、李武广、 郑爱维、毛军、邸德家、郭肖、朱凯、贺英、徐兵祥、于荣泽、范杰。
I GB/T41612—2022
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页岩气井产量预测资料收集与处理,预测方法,不确定性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页岩气井产量预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月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0254 页岩气资原量和储量估算规范 SY/T5440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 SY/T6171 气藏试采地质技术规范 SY/T6172 油田试井技术规范 SY/T6744 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资料收集与处理
4.1 资料收集
所需收集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储层参数:目的层位、原始地层压力,原始地层温度,储层中深,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渗透
率应力敏感数据(若有)等温吸附试验数据、含水饱和度,孔隙压缩系数、游离气比例: b) 井筒参数:井身结构、井眼轨迹、水平段长度: c) 压裂参数:压裂段长、压裂段数或簇数、压裂液用量,支撑剂用量、排量、砂比,泵压:
流体参数:气体组分、气体相对密度、气体压缩系数,气体黏度、气体扩散系数(若有),采出水矿化度(若有):
d)
e) 采气方式: D 返排数据:返排期间的排液量、气产量、套压,油压: g) 生产数据:见表1: h) 动态监测数据:静压,生产流压,井简压力梯度,静温、流温、井口温度、井简温度梯度,产韵测试
数据(若有),微地震测试数据(若有)示踪剂测试数据(若有):其他数据:需根据选用的产量预测方法,确定必须的数据:
D
若选用基于压恢试井的产量预测方法,需压力恢复数据:若选用产能试井法的产量预测方法,需产能试井数据。
1 GB/T41612-2022
表1生产数据
压力
生产 日产量日期 时间 气 水 油压 套压 输压 气 水 气 水 投产 生产 备注
累产量
年产量 初期 目前
h 10*m/d m/d MPa MPa MPa 10*m/d m/d 10°m/d m/d 情况 情况
4.2 资料处理 4.2.1通则
资料处理的通则如下 a) 若对有生产历史的区块进行产量预测,宜选择代表性,生产时间较长的并: b) 若产量数据是以井组(含平台)为单位整体记录的,需将产量分配到单井:
若对有生产历史的并进行产量预测,则生产数据宜至少每天一个点,按SY/T6171的规定,取气,油,水日产量和井口压力数据:若生产数据为每月一个点,宜至少取一年以上的数据点,且已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
d) 检查生产数据的完整性,补全产量或压力数据缺失的数据点: e) 对生产数据进行筛选,消除明显偏离总体趋势的异常数据点。

4.2.2产量数据处理
在产量预测分析时·需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异常数据点。若生产历史中存在较长时间的关并,则需
要进行分段分析,将关井前、关井后的生产段分别进行分析。 4.2.3压力数据处理
根据压力数据的测量位置进行压力数据折算: a)采用的压力为井口套压或井口油压时,需进行压力折算,折算至地层中部深度,按SY/T5440
的规定执行: b) 采用压力为井底压力时,应确定压力计下人深度,压力计宜下至产层中部:若未下至产层中部,
需根据相应的流压样度,流温梯度,静压梯度和静温梯度进行压力折算,按SY/T6172的规定执行。
5产量预测方法
5
5.1 1产量预测方法分类
根据对区块的认识程度,瓷料丰富程度,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页岩气井产量预测:
基于试井分析的方法:产量递减法:
一产能试井法:一数值模拟法;
类比法。
2 GB/T41612—2022
5.2基于试井分析的方法 5.2.1典型曲线绘制
根据应用的数据不同,绘制不同的典型曲线: a)若应用压力恢复数据进行试井分析宜在(拟)压力与时间双对数图版上绘制(拟)压力和(拟)
压力导数曲线: b) 若应用生产数据进行试井分析,宜求得产量规整化(拟)压力[或(拟)压力规整化产量门.将产量
与时间,压力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规整化(拟)压力与物质平衡(拟)时间,规整化(拟压力导数与物质平衡(拟)时间的双对数曲线。
5.2.2解释模型
应用(拟)压力和(拟)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产量规整化(拟)压力或(拟)压力规整化产量及导数
曲线形态、特征直线段进行由线诊断,划分各流动段,确定地层渗流特征和边界性质,建立合适的解释模型:
a)井模型选择多段压裂水平井: b)若地层中天然裂缝发育,宜选择双重孔隙介质模型 e)若双对数曲线上诊断出拟稳态流动时,需选择边界。
5.2.3曲线拟合
对压力恢复历史或生产历史及5.2.1中的双对数图版进行历史拟合分析,通过调整物质平衡时间拟合值,规整化压力拟合值,使其达到理想的拟合效果。 5.2.4参数计算
页岩气并常见的流动阶段为线性流,双线性流,拟稳态流,拟径向流等流动阶段(见附录A)。根据
不同的流动阶段计算相应的参数(有效渗透率,裂缝半长无国次裂缝导流能力,边界距离,改造体积等)。 5.2.5产量预测
拟合流量规整化压力及其导数时,兼顾气并生产历史拟合·包括产量,累积产量与压力拟合。由模
型参数进行历史拟合,拟合误差较大时,调整拟合参数重新拟合,直到误差满足要求。
根据历史拟合得到的模型参数,设定未来的生产制度进行产量预测,不同生产状况的气井宜取不同
的预测制度。
a)若定产量生产,宜先预测当前产基下的稳产期及稳产阶段的累产量在稳产期之后预测产量
递减。 b)若非定产量生产,宜直接预测产量递减。 第一年末的日产量除以年初的日产量,可得到初始年逆减率。 设定废弃产量或废弃压力,按照DZ/T0254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累积产量即为技术可采储量。 设定经济极限产量或压力·按照DZ/T0254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累积产量即为经济可采储量。
5.3产量递减法 5.3.1产量递减模型
页岩气井产量递减模型可用但不限于以下模型:
3 GB/T41612—2022
a) 广义阿尔菩斯(Arps模型: b) 分时间段的阿尔普斯(Arps)模型: c) 幂指数递减(PLE)模型: d) 延展指数递减(SEDM)模型: e) 董(Duong)递减模型: D 修正的董(Duong)递减模型: g) 逻辑生长递减(LGM)模型: h) 解析模型: i (拟)压力规整化产量(PNR)模型: j)产量规整化(拟)压大(RNP)模型。 详见附录B
5.3.2产量递减模型预测指标
应用产量逆减模型预测时,一般有4个指标:单井日产量,单井累积产量,单井技术可采储量,单井经济可采储量:
考虑页岩气井多段压裂的特殊性,可应用水平段长度、压裂段数、族数、压裂液用量支撑剂用量等参数对上述4个指标进行归一化,预测诸如单位水平段长度产量,单位水平段长度累积产量等指标 5.3.3产量递减模型关键参数确定
页岩气井产量递减分析时,初始产量的确定尤为关键,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确定: a)初始产量不需要通过历史拟合得到时,宜以初期产气量中最大值为基点,依次选取比其略小的
若干数据点,然后对选取的数据点进行平均,取平均值作为初始产量:对于月产量或年产量数据,取最高产量作为初始产量:
b)初始产量需要通过历史拟合得到时·需排除诸如初期排液等对初期日产量的影响。 5.3.4产量递减模型选择 5.3.4.1基于数据类型的模型选择
生产历史只有产量数据时,可选择B1~B.7的模型。同时有产量和压力数据,可选择附录B中的所有模型。 5.3.4.2基于拟合效果的模型选择
应用附录B中的所有的产量递减模型,拟合实际生产数据中的产量变化数据,确定模型参数。对比不同模型的拟合误差,对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5.3.4.3基于流动阶段判断的模型选择
根据日产量,累积产量,流压(或根据油压,套压折算的井底流压)数据,绘制(拟)压力规整化产量与
物质平衡(拟)时间双对数图版,根据该双对数图版上的特征线段判断页岩气并所处的流动阶段,进而建立相应的产量递减分析模型:
a)处于边界拟稳态流阶段,宜建立SEDM模型或Arps模型: b)处于线性流阶段,宜先估计线性流持续时间:产量预测的时间点位于线性流阶段内,宜建立
Duong递减模型:时同点在线性流阶段外宜建立SEDM模型; 2 处于双线性流阶段,宜先估计双线性流持续时间:产量预测的时间点位于双线性流阶段内,宜
4
上一章:GB/T 43125-2023 页岩油产能评价技术规范 下一章:SY/T 7401-2018 岩土工程勘察验槽规范

相关文章

NB/T 14024-2017 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技术规范 修正的产量不稳定法预测页岩气动态储量 GB/T 43231-2023 石油天然气工业 页岩油气井套管选用及工况适用性评价 DB32/T 3780-2020 遥感预测小麦产量技术规范 水驱油田产量预测模型 NB/T 10843-2021 页岩气井油基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规范 页岩气井油基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规范 能源产量预测和消费量分解 Q/SY 16852-2020 页岩气井压裂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