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 060. 20 CCS G 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2521—2022 代替HG/T25212008
工业硅溶胶
Silica solfor industrial use
2023-04-01实施
2022-09-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52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HG/T2521一2008《工业硅溶胶》,与HG/T2521一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产品分类中增加了碱性氨型、中性型和碱性钾型3种,酸性无稳定剂型分类名称更改为酸性
型(见第5章,2008年版的第4章); b) 更改了碱性钠型氧化钠含量指标要求(见6.2,2008年版的5.2); c) 碱性钠型中增加了JN-50级别(见6.2,2008年版的5.2); d) 更改了碱性钠型产品pH指标的上限要求(见6.2);
更改了平均粒径指标(见6.2,2008年版的5.2); f) 增加了碱性氨型、中性型和碱性钾型3类产品的指标要求(见6.2); g) 钠含量测定方法增加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见7.4.3); h) 增加了氧化钾含量测定方法(见7.5); i) 更改了pH测定的引用标准(见7.6,2008年版的6.6); j) 增加了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平均粒径(见7.9.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
e)
赛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基亿达硅胶试剂有限公司、山东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东营一鸣新材料有限公司、青岛微纳硅胶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科翰硅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金伟新材料有限公司、 武汉市智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银丰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枝江市富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潍坊科澜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满庆宏、郭凤鑫、裴亚利、单正基、李春生、王秀辉、宋法强、康立明、肖金洲、吴磊、谢可彬、付耀洲、王强、赵玉奇、李霞、操应军、仪秀华、李晓宇、孔庆旭、康利彬、 肖凯、吴仁智、陈少华、杨帆。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3年首次发布为HG/T2521一1993,2008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HG/T2521—2022
工业硅溶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硅溶胶的分类和编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硅溶胶。 注:该产品主要用于精密铸造、造纸、纺织、涂料及电子等工业,还可用作无机黏结剂、催化剂载体、抛光液磨
料、显像管涂层助剂、地板蜡防滑剂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472—2011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23769 无机化工产品水溶液中pH值测定通用方法 GB/T29022 粒度分析动态光散射法(DLS) HG/T3696.1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1部分:标准滴
定溶液的制备
HG/T 3696.2 无机化工产品 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2部分: 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HG/T3696.3 无机化工产品 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3部分: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分子式
mSiO,·nH,O
1
HG/T2521—2022
5 分类和编码
5.1 分类
工业硅溶胶按稳定方式不同分为5类:
碱性钠型;酸性型;碱性氨型;一中性型;碱性钾型。
5.2 编码的表示方法
工业硅溶胶分类及编码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参数碱性氨型 JA
项 目分类编码
酸性型 Sw
中性型 ZS
碱性钾型 JK
碱性钠型 JV
工业硅溶胶编码的表示方法如下:
X--
表示平均粒径表示二氧化硅含量的下限值表示硅溶胶的分类编码
示例1:二氧化硅含量下限为20.0%、平均粒径在10nm~20nm的碱性钠型产品,其代码为:
JN-20- II
示例2:二氧化硅含量下限为25.0%、平均粒径大于101nm的碱性氨型产品,其代码为:
JA-25-MI
6要求
6.1外观:透明、半透明或乳白色液体 6. 2 工业硅溶胶按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2~表6的规定。
2
HG/T2521—2022
表6
指 标碱 性 钾 型
项 目
JK-20 20.0~21.0 25.0~26.0 30.0~31.0 40.0~41.0 50.0~51.0
JK-25
JK-30
JK-40
JK-50
二氧化硅(SiO,)w/% 氧化钾(K,O)w/% pH 黏度(25℃)/(mPa·s) N 密度(25℃)/(g/cm)
≤
0. 75 9.0~10.5 8. 0
5. 0 1.120~1.140 1.150~1.170 1.190~1.210 1.280~1.300 1.380~1.400
6. 0
25. 0
50. 0
<10 10~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
1 = II IN > V M
平均粒径/nm
平均粒径<10nm的产品,其黏度值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7 试验方法
警示: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7.1一般规定
本文件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一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HG/T3696.1、HG/T3696.2、HG/T3696.3的规定制备 7. 2 外观判别
在自然光下,置于玻璃烧杯中,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7. 3 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7. 3. 1 原理
将试样烘干,再置于800℃~850℃下灼烧至质量恒定。扣除氧化钠(或氧化钾)含量,得到二氧化硅含量。
5
HG/T2521—2022
7.3. 2 仪器设备 7.3.2.1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可控制在105℃~110℃。 7. 3.2. 2 2高温炉:温度可控制在800℃~850℃。 7.3. 3 3试验步骤
用预先在800℃850℃的高温炉中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瓷埚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105℃~11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烘干,再置于800℃~850℃的高温炉中灼烧至质量恒定。 7.3.4试验数据处理
二氧化硅含量以二氧化硅(SiO。)的质量分数w,计,按公式(1)计算:
m
w = m X100%-w2
(1)
式中: m, 灼烧后残渣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W2——按7.4测得的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或按7.5测得的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
7. 4 4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7.4.1 火焰发射光度法 7.4.1.1原理
测量火焰中钠所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强度,测定钠离子的浓度,通过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样中钠离子含量。 7.4. 1. 2 2试剂和材料
钠标准溶液:1mL溶液含钠(Na)1mg。 7. 4. 1. 3 仪器设备
火焰光度计。
7.4.1.4试验步骤 7.4.1.4.1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6个10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加人0mL、0.4mL、0.8ml、1.2mL、1.6mL、2.0mL 钠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火焰光度计上,调节仪器的灵敏度,于330.3nm波长处,以水调零,用标准曲线溶液最高点调刻度为100,依次测量各溶液的辐射强度。
以钠的质量浓度(mg/L)为横坐标、对应的辐射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7.4.1.4.2试验
称取0.3g~2g试样(使试样溶液中钠的质量在0.8mg~0.16mg之间)(精确至0.001g),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