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59.100.20 CCS Q 5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05—2022/IS013002:1998
碳纤维 长丝纱的代号 Carbon fibreDesignation system for filament yarns
(ISO13002:1998IDT)
2022-10-12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05—2022/IS013002:199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13002:1998《碳纤维长丝纱的代号》。 本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佳力奇先
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材(上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丹、唐宇、宋德武、李国才、屈会力、程建华、辛美音、赵洪宝、谈昆伦、严兵、 张海鸥、周妍。
I
GB/T41705—2022/IS013002:1998
碳纤维 长丝纱的代号
1范围
1.1本文件规定了碳纤维长丝纱的代号系统,可以作为产品规范的代号依据。 1.2本文件适用于碳纤维长丝纱,不适用于非连续纤维纱、机织物、编织物、针织物、毡等碳纤维制品。 1.3碳纤维长丝纱性能不同,其代号不同,代号选用的性能包括:
a)拉伸弹性模量; b)拉伸强度; c)线密度。
1.4碳纤维长丝纱的代号相同并不表示其性能完全相同。本文件不提供实际应用和/或工艺方法的工程参数、性能参数或工艺条件参数。 1.5为了说明长丝纱的特定用途或确保加工的可重复性,在数据段3中给出附加要求(见第4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749—2011碳纤维浸胶纱拉伸性能的测定(ISO10618:2004,IDT) ISO1889:1997增强纱线线密度的测定(Reinforcementyarns—Determinationof lineardensi-
ty)
注:GB/T7690.1—2013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第1部分:线密度的测定(ISO1889:2009,IDT)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代号
碳纤维长丝纱代号规则见下表:
代号
标识段
描述段 (可选)
产品信息段数据段2
本文件号
数据段1
数据段3
碳纤维长丝纱代号由描述段(可选)、标识段两部分组成。描述段为增强纤维,标识段包括本文件号和产品信息段两部分。为了明确代号,产品信息段分为三个子数据段,包含以下信息:
数据段1:碳纤维的原丝类型和产品形式(见4.1);
1
GB/T41705—2022/IS013002:1998
数据段2:碳纤维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线密度(见4.2);数据段3:为了规范,数据段3可包含附加信息(见4.3)。
产品信息段的第一个字符应为连字符,数据段之间应使用逗号隔开。 如果某个数据段未被使用,应用双分隔符隔开,即(,,)表示。
4.1 数据段1
数据段1中,在连字符后,“CF”表示碳纤维,后跟一个连字符和两个代码字母,两个代码字母规定原丝类型(A、V和P)和产品形式长丝纱(C)(见表1)。
表1数据段1中的代码字母含义
代码字母 AC VC PC
产品形式长丝纱长丝纱长丝纱
原丝类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
4.2 数据段2
数据段2中,拉伸弹性模量范围由三位数的代码表示(见4.2.1),拉伸强度的范围由两位数的代码表示(见4.2.2),线密度的范围由四位数的代码表示(见4.2.3)。
代码间用连字符隔开。 如果产品的性能指标正好是范围的极值或在极值附近,制造商应指定材料该性能所属范围。由制
造公差引起的产品个别试验值位于极值附近的波动,不影响已确定的产品代号。
4.2.1 拉伸弹性模量
应采用GB/T26749一2011中方法B测定并计算碳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 如表2所示,拉伸弹性模量的值由三位数的代码表示,代码与拉伸弹性模量的实际值对应,单位为
吉帕(GPa)。
表 2 数据段2中拉伸弹性模量范围示例
拉伸弹性模量范围
代码 200 225 250 275 300 400 425
GPa >187且≤213 >213且≤237 >237且≤263 >263且≤287 >287且≤313 >387且≤413 >413且≤437
2
GB/T41705-2022/ISO13002:1998
表2 数据段2中拉伸弹性模量范围示例(续)
拉伸弹性模量范围
代码 450 475 500 700 725 750 775 800
: GPa >437且≤463 >463且≤487 >487且≤513 >687且≤713 >713且≤737 >737且≤763 >763且≤787 >787且≤813
4.2.2 拉伸强度
如表3所示,用两位数的代码表示拉伸强度值,单位为兆帕(MPa),分别与实际值的千位数和百位数相对应,修约至5的倍数。
表3 数据段2中拉伸强度范围示例
拉伸强度范围
代码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MPa >1750且≤2250 >2250且≤2750 >2750且≤3250 >3250且≤3750 >3750且≤4250 >4250且≤4750 >4750且≤5250 >5250且≤5750 >5750且≤6250
4.2.3 线密度
线密度应按ISO1889:1997测定。 代码与线密度的实际值对应,单位为特克斯(tex),用修约到两位有效数字的四位数代码表示,如表
4所示。
如果线密度数值小于1000,0或者00可省略,如表4所示。
3
GB/T41705—2022/IS013002:1998
表4 数据段2中线密度范围示例
线密度范围
代码 0060或60 0070或70 0190或190 0200或200 0210或210 1 400 1 500 1 600 10 k 11 k
tex >55且≤65 >65且≤75 >185且≤195 >195且≤205 >205且≤215 >1350且≤1450 >1450且≤1550 >1550且≤1650 >9550且≤10500 >10500且≤11500
9551tex及以上的线密度用10k表示,以此类推
4.3 数据段3
标示可选数据段附加信息,是一种将材料代号转化为特定应用要求的方式。附加信息的表述应符合相关的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附加信息示例如下:
单丝的直径或横截面面积;每束纱中单丝的数量;一纱的加捻方向和数量;表面处理与否;一是否去除上浆剂,上浆剂的含量,和树脂基体的相容性;碳纤维的热氧化稳定性。
-
5 命名示例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丝纱,拉伸弹性模量为233GPa(225),拉伸强度为3540MPa(35),线密度为
198tex(0200或200),其代号如下:
4
GB/T41705—2022/ISO13002:1998
产品信息段
描述段 本文件号
(可选)
2
1
3
增强纤维 GB/T 41705 CF- AC 225-35200
.
标准代号数据段1: 碳纤维符号
原丝类型长丝纱
数据段2:拉伸弹性模量
拉伸强度线密度
数据段3: 未使用
代号:GB/T41705-CF-AC,225-35-20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