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71.120;17.220.20;17.040.30 CCS G 9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6000-—2022
电磁式酸碱浓度计
Electromagnetic acid-base concentrationmeter
2022-09-30发布
2023-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600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化学工业专用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甘肃省计
量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文秀、张雯、蒲瑞丰、毛卫岗、裴玲丽、孙继峰、韩宏伟、刘涛、李鹏飞、胡述杰、苏、孙纳、潘勇宏、李昱。
1
HG/T6000—2022
电磁式酸碱浓度计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磁式酸碱浓度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电磁式的酸碱浓度计(以下简称“仪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6587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 6682 -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JJF1033—2016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术语和定义
3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参数
4.1测量范围
仪器测量范围为:
NaOH:0%~5.00%; —HCI:0%~10.00%; NaCl:0%~15.00%; -H,SO:0%~5.00%。
4.2温度补偿范围
仪器温度补偿范围为0℃~50℃。
1
HG/T6000—2022
4. 3 输出信号
仪器输出信号为4mA~20mA或DC1V~5V。 注:DC指直流电,以下同。
4. 4 工作条件
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为: a) 供电电压:AC(220±22)V或DC(24±2.4)V; b) 环境温度:0℃~50℃; c) 环境湿度:相对湿度不大于90%; d) 安装现场不应有强电磁场干扰和剧烈振动。 注:AC指交流电,以下同。
5要求
5.1外观
仪器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外观整洁,不应有损伤和锈痕; b) 表面涂层色泽均匀,不应有起皮、起泡等缺陷; c) 所有紧固件应紧固良好,不应松动。
5.2示值误差
仪器示值误差为士5%FS。 注:FS指每只仪表的满量程,以下同。
5.3 温度补偿误差
仪器温度补偿误差应不大于土1.5%FS。
5.4稳定性
仪器稳定性误差应不大于土1.5%。 5. 5 5重复性
仪器重复性误差应不大于1.5%。 5. 6 响应时间
仪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60S。 5.7 环境温度变化影响
仪器在环境温度0℃~50℃范围内变化时,仪器的误差应符合5.2的规定。 5.8 3环境湿度变化的影响
仪器在环境湿度在不大于90%的范围内变化时,仪器的误差应符合5.2的规定。
2
HG/T6000—2022
5. 9 供电电压变化的影响
仪器的供电电压在AC(220士22)V或DC(24士2.4)V范围内变化时,仪器的误差应符合5.2 的规定。 5.10绝缘电阻
输人端子、输出端子、电源端子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Q。 5.11绝缘强度
仪器的各接线端子对机壳之间分别进行绝缘介质电强度交流500V耐压试验,不应出现击穿或闪
络现象。 5.12电磁兼容
仪器的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的抗扰度应分别符合GB/T17626.2、GB/T17626.4、GB/T17626.5、GB/T17626.11的规定 5.13抗运输颠震
仪器在包装条件下,应按GB/T6587规定的条件进行运输颠震试验,试验后仪器的误差应符合 5.2的规定。 5.14防护性能
仪器应不低于GB/T4208一2017规定的IP54防护等级要求。
6 检验方法
6.1检验条件
仪器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检验: a) 环境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25%~75%; 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d) 电源电压:AC(220土22)V或DC(24士2.4)V; e) 周围环境应无振动现象,外界无电磁场干扰。
6. 2 2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包括500V兆欧表、调压器、电压表、电流表、交流耐压器、电干扰模拟试验装置、振
动试验台、恒温恒湿箱、秒表等。其检验用的标准仪器的示值误差应小于被测仪器的1/3。
配制检验仪器时使用的标准溶液的用水应符合GB/T6682一2008中三级水的规定。标准酸碱溶
液浓度的配制应按GB/T601的规定进行。 6. 3 3外观检查
用目测进行仪器外观的检查。结果应符合5.1的规定。
3
HG/T6000—2022
6.4示值误差试验
仪器预热至正常工作后,用配制好的三级水作为零点,选择浓度为满量程的25%、50%、75% 的标准酸(碱)溶液进行测量,每个浓度点测量3次。更换标准溶液时应将溶液排空,再用三级水冲洗干净。
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每个浓度点的示值A,、A2、A3,按公式(1)计算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A+A+A3
A=
.(1)
3
式中:
A.—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以%表示;
A,,A2,A3—同一浓度的3次测量值,以%表示。
仪器的示值误差按公式(2)计算。
A-A。
0=
×100
(2)
R
式中: 8—仪器的示值误差,以%表示; A—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以%表示; A。——标准溶液浓度值,以%表示; R仪器满量程,以%表示。 重复以上步骤3次,分别计算出满量程的25%、50%、75%浓度的示值误差。 试验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 6.5 5温度补偿误差试验
仪器预热至正常工作后,用浓度为满量程50%的标准溶液进行测量。 将溶液和传感器一同放人调温调湿箱中(传感器浸人溶液中),温度20℃保持1h。仪器用20℃
的标准溶液值校准后,记录仪表示值A。。
将调温箱温度降至5℃,保持1h;然后升温至25℃,保持1h,再升温至45℃,保持1h。升(降)温速率为30℃/h。待读数稳定后,记录示值A;。
不同温度下仪器的示值误差2:按公式(3)计算。
A;-A。 8:=
P ×100
(3)
式中::一一不同温度下仪器的示值误差,以%表示; A;不同温度下仪器的示值,以%表示; A,—20℃温度下的标准溶液浓度值,以%表示; R一仪器满量程,以%表示。 重复以上步骤3次,分别计算出温度5℃、25℃、45℃仪器的示值误差。 试验结果应符合5.3的规定。
6.6稳定性试验
仪器预热至正常工作后,用浓度为满量程50%的标准溶液进行测量,记录初始测量值。之后每 1h测量一次示值A;:连续测量24h,记录仪器测量值。 4
HG/T6000—2022
仪器稳定性按公式(4)计算。
A;-A。/m××100
As=
(4)
A。
式中: △s——仪器稳定性,以%表示; A;—每1h测量值,以%表示; A。—初始测量值,以%表示。 试验结果应符合5.4的规定。
6.7重复性试验
仪器预热至正常工作后,用配制好的三级水校准仪器零点,然后用浓度为满量程50%的标准酸碱溶液测试。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测试值。重复以上步骤6次。
重复性试验结果的计算按JF1033一2016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5.5的规定。
6.8响应时间试验
仪器经预热,用配制好的三级水作为零点校准仪器零点后,通人浓度为满量程50%的标准酸碱溶液,用秒表记录仪器显示稳定值的90%时的时间。重复上述步骤3次。
取3次记录值的算术平均值为仪器的响应时间。 试验结果应符合5.6的规定
6.9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试验
仪器在正常运行30min后,放人调温调湿箱中,使温度从室温降至0℃,保持2h;再升温至 50℃,保持2h。升(降)温率为10℃/h。
在试验过程中,选择50%标准酸(碱)溶液进行测量。0℃和50℃温度点各测量3次,每个点测量时间间隔30min,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仪器示值。
仪器的示值误差按公式(2)计算。 试验结果应符合5.7的规定。
6.10环境湿度变化影响试验
仪器在正常运行30min后,放人调温调湿箱中,在25℃温度下调整湿度为45%和90%,各保持2 h。
在试验过程中,选择50%标准酸(碱)溶液进行测量。每个湿度点各测量3次,测量时间间隔 30min,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仪器示值。
仪器的示值误差按公式(2)计算。 试验结果应符合5.8的规定。
6.11供电电压变化影响试验
仪器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选择50%标准酸(碱)溶液进行测量。选取供电电压分别为0.9倍供电电压标称值、供电电压标称值和1.1倍供电电压标称值的3个点,各测量1次,重复以上步骤3 次,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仪器示值。
仪器的示值误差按公式(2)计算,分别计算每个电压点的示值误差。 试验结果应符合5.9的规定。
5
HG/T6000—2022
6.12 2绝缘电阻试验
仪器在非工作状态下,用额定直流电压500V兆欧表测量各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 试验结果应符合5.10的规定。
6. 13 3绝缘强度试验
仪器在非工作状态下,仪器的各接线端子对机壳之间分别施加频率为(50土1)Hz、AC500V 电压,历时1min。
试验结果应符合5.11的规定。 6.14 4电磁兼容试验 6.14.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2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5.12的规定。
6.14.2 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4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5.12的规定。
6.14.3 3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12的规定。
6.14.4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的抗扰度试验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的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11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5.12的规定,
6.15抗运输颠震试验
抗运输颠震试验按GB/T658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试验结果应符合5.13的规定。
6.16 6仪器防护性能试验
仪器防护性能试验按GB/T4208一201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试验结果应符合5.14的规定。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仪器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 2 2出厂检验
每台仪器均应出厂检验合格,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方能出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