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7.030 CCS A 22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914.1—2022/ISO20480-1:2017
微细气泡技术 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 第1部分:术语 Fine bubble technology-General principles for usage and measurement of fine bubbles--Part 1: Terminology
(ISO20480-1:2017,IDT)
2023-05-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1914.1—2022/IS0 20480-1:2017
目 次
前言引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附录A(资料性)ISO/TC281文件中使用术语微细气泡”或“超细气泡”代替“纳米气泡”.4 参考文献
I
.....5
索引·
6
GB/T 41914.1—2022/IS0 20480-1:201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41914《微细气泡技术 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的第1部分。GB/T4191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术语;第2部分:微细气泡属性分类。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20480-1:2017《微细气泡技术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 第1部分:术语》。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增加了索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恒宇环保设备制造
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长净环保材料工程有限公司、禹创环境科技(济南)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南京天祺超氧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常州大学、纳泡检测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兆军、周兰、丁荣、王标、朱荣麟、司光祯、张立娟、陈岚、兰清泉、李攀、张锋华、 陶东平、张文阁、李继香、冯胜、陈鲁海、肖巍、张志立、耿介、张福根。
I
GB/T41914.1—2022/ISO20480-1:2017
引言
微细气泡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洗、环境改善、食品和饮料行业、曝气系统、医药领域、水和污水处理、化工矿产业以及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因此为该技术设定恰当术语对于贸易往来及产品为消费者接受来说非常必要。
微细气泡既可以在液体也可以在固体中存在。微细气泡中可以是空气或其他气体。微细气泡可因表面张力而存在或由包覆材料(如脂类物质)包裹。这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微细气泡的尺寸、填充气体以及气泡包覆材料的种类繁多,制备方法也多种多样。
需要指出的是,气泡在介质中的运动行为可由浮力或者热涨落/热驱动过程导致的无规则布朗运动决定。因此,较大的气泡表现出浮升行为(上浮),而较小的气泡留在液体介质中进行无规则运动。
GB/T41914《微细气泡技术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旨在对微细气泡技术应用领域中普遍适用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标准化,拟由五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术语。目的在于界定微细气泡技术领域的术语和定义。
-
一第2部分:微细气泡属性分类。目的在于确立液态介质的质量以及微细气泡尺寸和浓度的通
则和表述。 第3部分:微细气泡生成方法。目的在于描述微细气泡生成方法。
-
第4部分:微气泡床术语。目的在于界定与溶气气浮(DAF)气泡床及其在溶气气浮工艺中的
-
特性相关的术语。 第5部分:带壳微细气泡。目的在于建立带壳微细气泡的概念体系。
I
GB/T41914.1—2022/ISO20480-1:2017
微细气泡技术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第1部分:术语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微细气泡技术领域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的术语涵盖微细气泡技术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及各种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和IEC维护的用于标准化工作的术语库如下:
-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www.iso.org/obp -IEC电子百科:http://www.electropedia.org/
3.1
气泡 bubble 介质中被界面包裹着的气体。
3.2
微细气泡finebubble 体积等效直径(3.8)小于100um的气泡(3.1)。 注1:100μm也表示为(1×10-*)m。 注2:附录A给出使用术语“微细气泡”或“超细气泡”(3.3)代替“纳米气泡”的进一步信息。
3.3
超细气泡 ultrafinebubble 体积等效直径(3.8)小于1μm的微细气泡(3.2)。 注:在实际应用领域中,利用颗粒表征方法测量水中的超细气泡大部分在100nm~200nm范围内。测试结果中除
了超细气泡外,也可能包括污染物。
3.4
微气泡 microbubble 体积等效直径(3.8)大于或等于1μm且小于100μm的微细气泡(3.2)。 注:气泡(3.1)、微细气泡(3.2)、超细气泡(3.3)及微气泡的尺寸范围见图1。
1
GB/T41914.1—2022/ISO20480-1:2017
单位为微米
1
2
**2 .... ... 100
4
3
.
1 1 000
- 0. 1
1 1. 0
- 0. 01
- 10
标引序号说明:
气泡;微细气泡;超细气泡;微气泡。
- a 3
1
图1气泡直径范围
3.5
固态介质solidmedium 分散有气泡(3.1)的固相物质。 注:固态介质由包含气泡的液体凝结或者化学固化(凝固)得到。相应地,气泡被固定或流动性受限。
3.6
液态介质 liquidmedium 分散有气泡(3.1)的液相物质。
3.7
气泡数量浓度bubblenumber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介质中气泡(3.1)数量。 注:介质为固态介质(3.5)或液态介质(3.6)。
3.8
体积等效直径 volume equivalent diameter dea 等体积球形气泡的直径,按照公式(1)计算
(1)
ebe
式中: Vbubble 所认为的气泡体积。 气泡体积 bubblevolume 气泡(3.1)的球形(或其他形状)体积。 注:当气泡被气泡壳(3.10)包裹时,气泡体积包括气泡壳的体积。
3.9
3.10
气泡壳 bubble shell 几乎将气泡(3.1)表面完全覆盖的物体或物体的集合。
2
GB/T41914.1-—2022/ISO20480-12017
3.11
气泡温度bubbletemperature 在指定压力下,气泡内极微量蒸气与体相液体达到气液平衡时的温度。 [来源:ISO20765-22015,3.2,有修改- 删除了注1及注2。7
3.12
泡点压力bubble-pointpressure 在指定工作温度下,液体中气泡(3.1)开始形成时的压力。 [[来源:ISO15156-2:2020,3.2]"】
3.13
聚并coalescence 悬浮气泡(3.1)合并形成更大气泡的行为。 [来源ISO29464:2017,3.2.30,有修改 _“液体颗粒”改为“气泡”。72
3.14
气泡稳定性bubblestability 在指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分散气泡的总体积增大到两倍或减小到一半所持续的时间。
3.15
气泡粒径稳定性bubblesizestability 在指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个气泡(3.1)的体积等效直径(3.8)增大到两倍或减小到一半所持续
的时间。 3.16
气泡数量稳定性bubblenumberstability 在指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泡数量增大到两倍或减小到一半所持续的时间。
3.17
气泡发生系统bubblegeneratingsystem 在液态介质(3.6)中产生气泡(3.1)的系统。
3.18
微细气泡发生系统finebubblegeneratingsystem 在液态介质(3.6)中产生微细气泡(3.2)的系统。
3.19
超细气泡发生系统ultrafinebubblegeneratingsystem 在液态介质(3.6)中产生超细气泡(3.3)的系统。
3.20
数量浓度指数 numberconcentrationindex 用行业现有和认可的方法测量的、代表微细气泡分散体系中对象物数量浓度的量。 注:实际的微细气泡分散体通常不仅包含微细气泡,还包含其他具有特定应用功能的成分。
3.21
粒径指数sizeindex 用行业现有和认可的方法测量的、代表微细气泡分散体系中对象物粒径的量。 注:实际的微细气泡分散体通常不仅包含微细气泡,还包含其他具有特定应用功能的成分。
1)原文为ISO15156-2;2015,已废止,替换为现行版本ISO15156-2:2020。 2)原文为ISO29464;2011,3.1.24,已废止,替换为现行版本ISO29464;2017,3.2.30。
3
GB/T41914.1—2022/ISO20480-1:2017
附录A (资料性)
ISO/TC281文件中使用术语“微细气泡”或“超细气泡”代替“纳米气泡”
ISO/TC281认为术语“纳米气泡”通常指的是“超细气泡”。但“纳米气泡”的定义不明确,因此强烈建议使用“超细气泡”。
超细气泡的测量和表征是最近才有可能实现的。超细气泡是肉眼不可见的。ISO/TC229将纳米物体定义为一个尺寸低于100nm的物体。超细气泡定义为尺寸在1微米到几纳米范围内。超细气泡的最小尺寸由能容纳气体的最小分子数量决定。如图A1所示,直线部分显示ISO/TS80004-1规定的纳米物体(包括气泡)的尺寸范围,其直径在100nm及以内。
目前针对纳米尺度的测量技术证实,在液体中长时间稳定存在着一些尺寸极小的不可见气泡。这是ISO/TC281探讨的主要对象,在水中测量出的直径约为100nm~200nm。
尽管ISO/TS80004-1规定纳米物质的尺寸在100nm及以内,但目前并无直接科学依据表明超细气泡尺寸到100nm这条分界线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现象。
因此,为了避免在业内、市场及国际标准化过程中的混淆,ISO/TC281针对所编制的微细气泡所有文件皆不使用术语“纳米气泡”,取而代之的是“微细气泡”或“超细气泡”。
在ISO/TC281文件中,术语“纳米气泡”仅在此附录中作为ISO/TC281不使用该术语的解释说明出现。
1
2
3
1 1 nm
- 100 nm
- 10 nm
- 1 μm
- 100 μm
-
10 μm
1 mm
标引序号说明:
一微细气泡; 2- - 超细气泡; 3- - 纳米物体; aISO/TC281规定; b超细气泡尺寸范围内的纳米气泡; ISO/TS 80004-1规定。
1-
图A.1微细气泡和超细气泡的纳米物体的粒径范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