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T/T 690-2022 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

JT/T 690-2022 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7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1-03 10:30:00



相关搜索: 测量 jt 方法 性能 光度 反射 690 性能

内容简介

JT/T 690-2022 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 ICS 93.080.01 CCS P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6902022
代替JT/T689—2007、JT/T690—2007、JT/T691—2007
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
Test method for 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retroreflectors
2022-09-13发布
2022-12-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 JT/T690—2022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术语和定义分类
4
绝对测量法相对测量法附录A(资料性) 共平面几何逆反射系数测量方法附录B(资料性) 水平涂层逆反射亮度系数测量方法
5
6
12
1 JT/T69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JT/T689—2007《逆反射系数测试方法共平面几何法》、JT/T690—2007《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试方法》、JT/T691—2007《水平涂层逆反射亮度系数测试方法》。本文件以JT/T690—2007 为主,整合了JT/T689一2007和JT/T691一2007,与JT/T690一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分类(见第4章);一更改了测量方法的内容,按测量原理分为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见第5章、第6章,2007
年版的第4章、第5章、6.1.3、6.3和第7章);一增加了共平面几何逆反射系数测量方法和水平涂层逆反射亮度系数测量方法(见附录A、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国家道路与
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华阳、苏文英、薛瑛琪、韩晓坤、彭道月、王蕊、郭东华、王玮、冷正威、朱静。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7年首次发布为JT/T690—2007; —本次为第—次修订,并人了JT/T689—2007和JT/T691—2007的内容(JT/T689—2007和JT/T 6912007均为2007年首次发布)。
-
II JT/T690—2022
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的分类,以及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本文件适用于对逆反射体光度性能的测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688逆反射术语
3术语和定义
JT/T6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逆反射元 retroreflectiveelement 产生逆反射的最小光学单元。 [来源:JT/T688—2022,3.2]
3.2
逆反射体 retroreflector 具有逆反射性能的反光面或器件。 [来源:JT/T688—2022,3.4] 圆形孔径 circularaperture 圆形孔面的直径或张角。
3.3
3.4
光源孔径 source aperture 从逆反射体中心到光源的出射光阑或光瞳的直径或张角。
3.5
接收器孔径 receiver aperture 从逆反射体中心到接收器的入射光阑或光瞳的直径或张角。
3.6
逆反射元孔径 retroreflector element aperture 从接收器中心看到的逆反射元表面的直径或张角。
3.7
反射照度 reflected illuminance 垂直于观测轴平面上的接收器所测量到的照度。
1 JT/T690—2022
3.8
共平面几何coplanargeometry 逆反射体轴、照明轴和观测轴位于同一平面的逆反射几何条件。
4分类 4.1分类依据
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按测量原理分为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4.2绝对测量法 4.2.1绝对测量法包括直接发光强度法、直接照度法(含比率法)和直接亮度法。 4.2.2直接发光强度法采用照度计测量逆反射体表面的法向照度(E上),采用发光强度测试仪测量逆反射体的发光强度 4.2.3直接照度法采用照度计测量逆反射体表面的法向照度(E,),采用微弱光照度计测量逆反射体的反射照度(E,)。当使用同一台照度计测量法向照度和反射照度时,又称为比率法。直接照度法在共平面几何条件下逆反射系数的测量方法见附录A,对于水平涂层逆反射亮度系数的测量方法见附录B。 4.2.4直接亮度法采用照度计测量逆反射体表面的法向照度(E),采用亮度计测量逆反射体的亮度,普遍用于对水平涂层材料的测量。当试样为漫反射体时,可用亮度计测量并计算得出漫反射体的照度,测量几何条件应为0°/45°。 4.3相对测量法 4.3.1相对测量法主要为替代法,分为逆反射标准器替代法和漫反射标准器替代法。相对测量法是一种比较测量方法,适用于需要对同类试样进行大量测试的情况。便携式逆反射测量仪、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的测量一般采用相对测量法。 4.3.2逆反射标准器替代法依赖于带有逆反射量值(逆反射系数、逆反射亮度系数或发光强度系数)的逆反射体。该逆反射体可以是参考标准或工作标准。使用该方法时,一般要求逆反射标准器的测量尺寸、颜色和特性值和待测逆反射体相近。 4.3.3漫反射标准器替代法依赖于漫反射体提供的准逆反射量值(准逆反射系数、准逆反射亮度系数或准发光强度系数)。
5绝对测量法
5.1基本条件 5.1.1测量仪器包括照度计、光接收器、投射光源、角度计试样架和接收器-光源支架等。 5.1.2测量仪器均应经过校准。但当光接收器同时作为照度计使用时,光接收器无须校准,而应在测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度,且当光接收器重新通电前后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小于±0.3%时,在测量过程中光接收器应保持通电。 5.1.3测量仪器的观测角、标准圆形孔径和单个逆反射元孔径应符合表1的要求。
注:测量仪器的标准圆形孔径包括光源孔径和接收器孔径。 5.1.4测量区域是测量逆反射体的工作暗区。为减小杂散光的影响,试样后面应为黑色平整背景,光泽度宜小于4%;遮光板应放置在投射光源和试样之间;角度计的各部件及反射杂散光的其他表面(如墙体、地板以及天花板等)均应涂成黑色。 2
上一章:JT/T 1450-2022 桥梁用预应力碳纤维板(筋)体外束 下一章:JTG 1002-2022 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

相关文章

JT/T 692.1-2022 逆反射材料色度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逆反射体夜间色 JT/T 692.2-2022 逆反射材料色度性能测试方法 第2部分:荧光反光膜和荧光反光标记材料昼间色 JT/T 688-2022 逆反射术语 JT/T 1035.1-2016 道路逆反射材料用玻璃珠 第1部分:通则 SN/T 2128-2020 进出口纺织品 逆反射面料逆反射性能测定 JJF(京) 59-2018 逆反射标志测量 JJF 1809-2020 逆反射测量仪校准规范 JJF 1809-2020 逆反射测量仪校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