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140.90 Q 78
CEA
中國国 电昇梯 协会 标准
T/CEA7000—2022
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Instructionforelevatorlo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establishment
2022-08-16发布
2023-03-01实施
发布
中国电梯协会
T/CEA7000—2022
目次
前 言引 言
II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原则 5 建设目标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
1
2
2
6
2
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2
3
..............
T/CEA700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所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应由采用本文件的制造企业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自行进行验证测试,
并对销售的产品作产品符合性声明。
本文件由中国电梯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电梯协会负责解释。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新软件(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岁丰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奥的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上海麦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快客电梯有限公司、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苏州远志电梯培训有限公司、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曼隆蒂升电梯有限公司、杭州新马电梯有限公司、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创联科技有限公司、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宁波力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下灵伟、陆峰、华福虎、刘贺明、张俊义、张未来、郭志海、刘文、罗菊萍、
李昊、赵碧涛、林航、韩国庆、吴振达、萧人大、杨恒敏、陆晓春、李振、汤松柏、杨一峰、陈鹤松、 黄波、颜永旺、李东海、颜京、刘许杰、吴益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由中国电梯协会负责解释。
11
T/CEA7000—2022
引言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电梯)的物联网系统是采用物联网技术建立
的电梯远程监视(监管)系统。利用电梯已安装的传感器感知电梯的实时运行状态,并通过
信息采集发送设备,将采集的电梯报警、事件及故障等信号及时发送至远端应用平台,经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处理实现电梯智能化的管理。
随着我国在用电梯拥有量的迅速增加,电梯维护和监管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加强电梯质量安全,2018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8号)发布。
为了落实国务院8号文,推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试点工作, 2020年4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市监特设【2020】56号)(以下简称“总局56号文”)发布,其中的“重点任务”第(三)条指出:
“推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建立电梯物联网标准化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适用的电梯
物联网标准体系,实现电梯物联网等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电梯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对群众投诉举报、维保信息公示情况、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故障信息、监督检查信息、检验检测信息、物联网接入的故障等数据进行归集,开展大数据统计分析,监督维保单位履行维保质量目标承诺,提高电梯困人救援效率,推动电梯精准监管和隐患综合治理,降低电梯事故率和故障率,逐步建立电梯智慧救援、动态监管和公众广泛参与的智慧监管体系。”
但是,目前已有的地方法规、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由于对电梯物联网的理解和设立电梯物联网的需求和目标不同,导致各地方及企业的电梯物联网平台的结构、功能、数据和通信接口等不同,自成体系,互不兼容,信息的管理和互联仅局限在各个地方和企业内部,无法互通,物联网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甚至可能存在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的规定并可能会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因此,如果不及早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制定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规范物联网技术在电梯领域的应用,将来统一起来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会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资源浪费,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
本文件体系将统一全国电梯远程监测的信号及其定义;统一设备端公共输出接口的类型,节约社会资源;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测装置的基本要求,保障电梯运行安全;统一企业
III
T/CEA7000—2022
应用平台的基本要求,便于各企业以统一标准建立自已的监测平台;统一电梯设备端和应用平台的数据输出协议,便于电梯企业的实施,也便于政府有关部门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规范广企业应急处置流程,同时应将处置结果上报:统一了故障、困人、停梯时间的统计方法,便于政府部门及使用单位的监督;增加了维保无纸化的内容,便于实施按需维保后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督;采用BACnet的开放协议,可以让电梯融入智能楼宇和智慧城市的绿色环保的国家发展战略中;便于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电梯的停梯或困人信息,及时组织救援和维修;实现电梯企业可对电梯进行远程安全检测和故障诊断:使电梯企业对电梯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准确反映电梯的运行状态,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实现安全预警,并可提前作预防性维保,以防电梯带病运行,减少停梯风险;有利于电梯企业根据故障统计分析结果,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便于企业可对现场维保技术人员进行远程技术支持及监督,对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另外,对于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IV
T/CEA7000—2022
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
本文件适用于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7588.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GB/T13016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3016、GB/T7024、GB/T7588.1和GB1689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体系system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注1:系统可以指整个实体,系统的组件也可以是一个系统,此组件可称为子系统。 注2:系统是由元素组成的。
3. 2
标准体系standardsystem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3. 3
标准体系模型modelofstandardsystem 用于表达、描述标准体系的目的、边界、范围、环境、结构关系并反映标准化发展规划
的模型。
注1:标准体系模型是用于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标准体系的方法或工具, 3.4
相关标准relevantstandard 与本体系关系密切且需直接采用的其他体系内的标准。
3. 5
个性标准particularstandard 直接表达一种标准化对象(产品或系列产品、过程、服务或管理)的个性特征的标准。
1
T/CEA7000—2022
3.6
共性标准commonstandard 同时表达存在于若干种标准化对象间所共有的共性特征的标准。
4基本原则
4.1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基于电梯物联网发展对标准的需求,系统梳理电梯物联网相关标准,合理规划标准体系布局。统筹标准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相关标准体系衔接,共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4.2创新驱动、跨界融合。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标准的研究与形成,加强标准制修订与研究开发协调,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标准,保证标准的先进性与适用性,针对电梯物联网多学科融合及应用面广的特点,加强各领域标准组织之间的协调。
4.3需求导向,急用先行。针对电梯物联网需求旺盛、产业发展迅猛、产品质量良募不齐的现状,聚焦电梯物联网品质提升、协作安全、互联互通等瓶颈问题,优先制定产业急需标准。 4.4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结合我国电梯物联网产业发展处于培育发展期的现状,综合考虑标准的适用性,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研制,积极参与ISO、CEN、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争取在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5建设目标
根据当前电梯物联网产业发展和标准化现状,标准体系将在3年内建全并逐步完善,共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到2022年底,初步建立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按照“需求导向,急用先行” 原则,优先制定主要开展基础标准、感知标准、数据标准、平台标准以及按需维保应用标准、 电梯物联网设备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
第二阶段:2023年底,主要开展安全监测应用标准、应急处置应用标准、产品追溯应用标准、智慧监管应用标准等应用标准的制定。
第三阶段:2024年底,主要开展电梯物联网管理评测标准、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
6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
6.1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电梯)的物联网系统是采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的电梯远程监视(监管)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电梯的实时运行状态,并通过信息采集发送设备将采集的电梯报警、事件及故障等信号及时发送至远端应用平台,经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处理实现电梯智能化的管理。 6.2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结构,见图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