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5.040 L 77 备案号:44384—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987—2013 代替JB/T6987-1993
制造资源计划MRPI系统
原型法软件开发规范
Specification of prototype method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I system
2014-07-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6987--2013
目 次
前言引言..
IV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概述 5 项目管理. 5.1 设置项目管理组织. 5.2 建立项目课题组.. 6软件开发流程 6.1 可行性研究与规划. 6.2 系统基本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6.3 快速建造和运行系统原型 6.4 评审系统原型, 6.5 系统原型完善化. 6.6 结束.. 7文档编制说明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内容提要 A.1引言 A.2系统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A.3拟建系统的候选规模及方案 A.4 选择系统原型及其评价. A.5 对候选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A.6 建设性结论附录B(资料性附录)软件基本需求说明书内容提要 B.1 引言 B.2 软件需求规定. B.3 运行环境规定, B.4 数据要求说明.. B.5 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B.6 系统可靠性设计.. B.7 目标系统运行环境 B.8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附录C(资料性附录)系统需求分析有关参考表格 C.1 系统分析报告表格式 C.2 职能部门组织机构调查表格式 C.3 部门相关图表格式 C.4 业务调查表格式
2 3
4.
..............
.......
10 10 12 12 12 12 12 12 12 13 13 13 3 13 3 14 14 4 15 15 16 7 18
I
JB/T6987—2013
C.5 业务数据流程图表格式, C.6业务处理活动描述表格式 C.7数据流描述表格式 C.8物流图表格式 C.9原始单据/凭证/账册/报告一览表格式 C.10 系统结构表格式. C.11 系统信息相关联图表格式 C.12 系统分析报表中各表用途说明.. 附录D(资料性附录)系统设计有关参考表格.
19 20 21
23 24 25 26 ..29 .29
..i .............
D.1 系统设计报告表格式. D.2 系统结构图表格式.. D.3 系统信息相关图表格式 D.4 处理流程图表格式 D.5 处理描述表格式 D.6 数据集合描述表格式. D.7 输入描述表格式 D.8 输入原始凭证一览表格式 D.9 输出报告描述表格式. D.10 光屏描述表格式 D.11 输出报告/光屏一览表格式 D.12 代码设计表格式 D.13 文件描述表格式 D.14 文件一览表格式. D.15 程序描述表格式 D.16 系统屏幕逻辑图描述表格式 D.17 系统设计报表用途说明. 附录E(资料性附录)软件问题报告 E.1 软件问题报告表格式 E.2"解释“软件问题报告表附录F(资料性附录)软件修改报告 F.1 软件修改报告表格式. F.2 解释“软件修改报告表” 图 C.1 职能部门组织机构图 C.2 部门相关图表1文档.. 表C.1 系统分析报告表表C.2 职能部门组织机构调查表表C.3 部门相关图表表C.4 业务调查表表C.5 业务数据流程图表. 表C.6 业务处理活动描述表表 C.7 数据流描述表表C.8 物流图表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
.....41
.42 43 44 45 ,47 47 48 49 ..49 50 .26 26 11 15 16 17 18 .19 20 21
II
JB/T6987—-2013
表C.9原始单据/凭证/账册/报告览表表C.10系统结构表(建议)表C.11 系统信息相关联图表表E.1 软件问题报告表表F.1 软件修改报告表.. 表D.1 系统设计报告表表D.2 系统结构图表. 表D.3 系统信息相关图表表D.4 处理流程图表表D.5 处理描述表表D.6 数据集合描述表表D.7 输入描述表表D.8 输入原始凭证一览表表D.9 输出报告描述表表D.10 光屏描述表表D.11 输出报告/光屏一览表表D.12 代码设计表表D.13 文件描述表.. 表D.14 文件一览表表D.15 程序描述表表D.16 系统屏幕逻辑图描述表表E.1 软件问题报告表表F.1 软件修改报告表
23 24 .25 47 49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7 49
III
JB/T6987—-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987-1993《制造资源计划 」MRPI系统原型法软件开发规范》,与JB/T6987-
199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名称的英文名称(见封面)。 增加了前言和引言(见前言、引言)。 将原标准正文中第1章以前的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或说明和编制标准的原因,以及1.1 的部分内容,放到了引言中(见引言,1993年版的第1章以前的段和1.1)。 -增加规范性引用标准的引导语(见第2章)。 修改了第1章的部分内容(见第1章)。 增加了术语的英文对应词(见第3章)。 修改了3.1的术语及其部分定义(见3.1)。 增加了第4章(见第4章)。 -将1993年版的第4章悬置段和4.1内容合并成5.1(见5.1,1993年版的第4章悬置段和4.1)。 修改6.3.2.7为“编写手册。可包括:操作手册、硬件手册、软件手册、参考手册、用户手册、 维护手册”(见6.3.2.7,1993年版的5.3.2.6);与此有关的6.3.4(见6.3.4,1993年版的5.3.4)、6.5.2.5 (见6.5.2.5,1993年版的5.5.2.5)、6.6.4.2(见6.6.4.2,1993年版的5.6.4.2)及表1(见表1,1993 年版的表)做了相应的修改。 增加了7.2有关文档编制的内容、格式等基本要求按GB/T8567"。 删除了表1中表注(见表1,1993年版的表注)修改了C.12.1的部分内容(见C.12.1)。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魁建平,黎晓东、杨书评。 本标准于1993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V
JB/T6987—2013
引言
传统认识的软件开发方法是生命周期法。在开发过程中,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是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出现的错误定义,只有在完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测试后才能暴露出来。而修正这些错误要花费很高的费用,而且难以修复。有些错误甚至可能导致重新考虑软件系统全部设计,以至于造成整个系统的全部失败。
为了克服生命周期法的这些弱点,产生了软件开发的原型法。这些开发方法是用户驱动和参与的方法,它把重点放在对问题的描述和尽快提供给用户一个可操作的系统原型上,这样就使得用户和设计者能够反复的运行、测试、评价和修改系统原型。用这种方法使开发的软件系统的需求和系统原型密切结合起来,通过系统原型的修改、完善,开发出一个结构合理的、可执行的、明确的、能逐步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根据原型法的应用目的及场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丢弃式、演化式和递增式,其中递增式比较适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原型法是传统认识的生命周期法的补充,原型法已包含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 本标准的目的是使整个MRPII软件开发过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使之软件系统开发
快速、高效、实用,向广大企业用户和开发人员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准则和规程。
使用本标准能提高软件系统质量、缩短开发时间、减少开发费用,使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在早期的开发阶段,就可以对一个实际的原型,提出使用性意见和评价,可以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用户,使软件开发更加科学、更加有成效。
JB/T6987--2013
制造资源计划MIRPII系统原型法软件开发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资源管理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系统(以下简称MRPI)采用递增式原型法开发软件时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任务、主要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交付文档。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MRPII的开发工作,也适应于更广泛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包括不同类型的系统。
本标准给出的开发过程及推荐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开发的系统特点和规模进行选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856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命周期模型 lifecyclemodel 一个包含过程、活动和任务的框架,这些过程、活动和任务涉及软件产品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跨
越从需求定义到终止使用的系统生命周期。
通常,软件系统的生存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规划、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测试、系统运行与维护。
开发单位可根据所开发系统的性质、用途和规模等因素决定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增加或减少相应的阶段。 3.2
原型法prototypemethod 原型法是动态的软件系统开发方法。它是将系统仿真技术引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原型法是根
据用户的基本需求,快速建造或者选用已存在的软件系统或商品软件作为系统原型,经过反复分析、评价、修改和重新定义,完善原型,最终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系统的一种开发方法。
与经典的原型法有所区别,改进的原型法的开发过程概括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规划、基本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建造和运行系统原型、完善原型(包括评审、修改、使用和维护)。 3.3
现行系统 current system 现行系统是指正在运行的企业管理系统,其职能部门可能是手工操作,也可能实现了部分计算机管理。
3.4
目标系统 target system
1
JB/T6987--2013
目标系统是指将要建立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3.5
系统原型systemmodel 原型就是模型,而系统原型就是一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在运行中进行检查、
测试、修改、再测试,直到它的性能达到用户需求为止。
4概述
4.1MRPI原型法软件开发是用户驱动和参与的方法,重点放在对问题的描述和尽快提供给用户一个可操作的系统原型上,这样就使得用户和设计者能够反复地运行、测试、评价和修改系统原型。用这种方法使开发的软件系统的需求和系统原型密切结合起来,通过系统原型的修改、完善,开发出一个结构合理的、可执行的、明确的、能逐步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4.2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可能执行的活动分为五个基本过程、九个支持过程和七个组织过程。 4.2.1基本过程:获取过程(GB/T8566—2007的5.1)、供应过程(GB/T8566—2007的5.2)、开发过程(GB/T8566—2007的5.3)、运作过程(GB/T8566--2007的5.4)、维护过程(GB/T8566—2007的 5.5)。 4.2.2支持过程:文档编制过程(GB/T8566—2007的6.1)、配置管理过程(GB/T85662007的 6.2)、质量保证过程(GB/T85662007的6.3)、验证过程(GB/T8566--2007的6.4)、确认过程(GB/T 8566--2007的6.5)、联合评审过程(GB/T8566—2007的6.6)、审核过程(GB/T8566--2007的6.7)、 问题解决过程(GB/T8566—2007的6.8)、易用性过程(GB/T8566—2007的6.9)。 4.2.3组织过程:管理过程(GB/T85662007的7.1)、基础设施过程(GB/T8566—2007的7.2)、改进过程(GB/T8566—2007的7.3)、人力资源过程(GB/T8566—2007的7.4)、资产管理过程(GB/T8566— 2007的7.5)、重用大纲管理过程(GB/T8566—2007的7.6)、领域工程过程(GB/T8566--2007的7.7)。 4.3MRPIⅡI原型法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应按管理过程在项目级上进行管理;按基础设施过程建立基础设施;按剪裁过程(GB/T8566一2007的附录A)为具体项目剪裁各过程;按改进过程和人力资源过程在组织级上进行管理;资产管理过程、重用大纲管理过程和领域工程过程在项目级或组织级上开发、管理、重用所产生或所需资产。 4.4本标准第5章、第6章描述了按生命周期各阶段如何实施相关过程中包含的活动和任务的细节,第7章将各阶段文档具体化(参见GB/T8566一2007的1.5的第1段和第2段)。
5项目管理
5.1设置项目管理组织
企业建立MRPI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系统开发成功,实施对软件开发的计划、进度、 人员组织及软件开发过程与资源的管理,并要制定执行规程,用来控制软件开发全过程。 5.2建立项目课题组
项目课题组由用户和开发单位共同组成。原形法开发方法强调用户的直接参与,以及与开发单位的紧密联系和密切配合,共同有效地反复进行系统设计、测试、定义和实施,这样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