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3535-2018 电磁屏蔽 吸波片

JB/T 13535-2018 电磁屏蔽 吸波片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2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6 11:19:36



相关搜索: jb 电磁屏蔽 13535

内容简介

JB/T 13535-2018 电磁屏蔽 吸波片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5352018
电磁屏蔽 吸波片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sheet
2019-05-01实施
2018-07-04发布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技术要求. 5.1 外观..
TI
5.2 磁损. 5.3 功率损耗. 5.4 传输衰减... 5.5 厚度偏差. 5.6 阻燃性能. 6测试方法. 6.1 试验环境条件 6.2 外观. 6.3 相对磁导率 6.4 磁损耗正切. 6.5 功率损耗 6.6 传输衰减.. 6.7 厚度偏差 6.8 阻燃性能.. 7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2 型式检验. 7.3 出厂检验. 8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8.1 包装. 8.2 标志.. 8.3 运输.. 8.4 贮存.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吸波片功率损耗及传输衰减测试方法 A.1 范围. A.2 测试原理. A.3 测试设备..
0B
测试步骤. A.5 数据处理
A.4
0..01 图A.1 测试系统原理框图图A.2 双端口网络散射矩阵图A.3 微带传输线结构图A.4 同轴传输线结构
8

9
10
表1 吸波片功率损耗峰值表2 吸波片传输衰减峰值. 表3检验项目表4抽样方案.. 表5不合格分类. 表A.1微带传输线尺寸及材质. 表A.2 同轴传输线尺寸. 表A.3 波导传输线尺寸
##3
** 6

10 .10 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深圳市飞荣达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富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市中迪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名讯、刘永峙、陆福敏、蔡青、王有轩、于万增、郭东朋、陶福平、刘伟德、桑昱、连军涛、张宝芹、来磊、左建生、陈超婵、缪轶、朱建刚、郭宇、王明、徐勤涛、刘玉凤、 吕秀莲。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电磁屏蔽吸波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磁屏蔽用固态片状吸波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频率范围为10MHz~40GHz的吸波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216外径千分尺 GB/T2408一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1388游标、带表和数显深度卡尺 GB/T26667--2011电磁屏蔽材料术语 JB/T13536一2018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磁导率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6667一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吸波片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sheet 具备电磁波吸收能力,以吸收入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为目的的片状材料。
3.2
反射衰减 reflection attenuation R. 电磁波照射到材料表面后,反射功率与入射功率之比的常用对数的10倍,单位为分贝(dB)。R,可
按公式(1)计算。
R=10lg P
(1)
P
式中: P一一反射功率,单位为瓦(W); P;——入射功率,单位为瓦(W)。
3.3 电磁波照射到材料表面后,透射功率与入射功率之比的常用对数的10倍,单位为分贝(dB)。T,可按公式(2)计算。
T =101gP
(2)
P
式中: Pt- 透射功率,单位为瓦(W)。
3.4
功率损耗 powerloss PL 电磁波照射到材料表面后,材料吸收的功率与入射功率之比。P可按公式(3)计算。
R=R-P-P.
(3)
P
3.5
磁损耗正切 magnetic loss tangent tand 相对磁导率虚部与实部的比值。
4分类
吸波片按厚度可分为:
超薄型吸波片(厚度≤0.1mm);薄型吸波片(0.1mm<厚度≤0.5mm);厚型吸波片(0.5mm<厚度≤1mm);超厚型吸波片(厚度>1mm)。
吸波片按吸收频段可分为:
高频吸波片(10MHz≤有效频率≤30MHz):甚高频吸波片(30MHz<有效频率≤300MHz);超高频吸波片(300MHz<有效频率≤2GHz): S波段吸波片(2GHz<有效频率≤4GHz》: C波段吸波片(4GHz<有效频率≤8GHz); -X波段吸波片(8GHz<有效频率≤12GHz): Ku波段吸波片(12GHz<有效频率≤18GHz); K波段吸波片(18GHz<有效频率≤26.5GHz); Ka波段吸波片(26.5GHz<有效频率≤40GHz)。
注:分类所使用的厚度按型式检验过程中送检样品的厚度。
5技术要求
5.1外观
吸波片外观表面应平整,颜色分布均匀。无气泡、裂纹、孔眼、变形、锈蚀、明显杂质、加工损伤等。 5.2磁损耗
高频吸波片和甚高频吸波片的磁损耗使用起始频率处相对磁导率u和磁损耗正切tana表征,其中:高频吸波片10MHz频率处μ应不低于20,tan不低于0.1;甚高频吸波片30MHz频率处μ应不低于10,tans不低于0.1。
5.3功率损耗
超高频吸波片、S波段吸波片、C波段吸波片、X波段吸波片、Ku波段吸波片、K波段吸波片、 Ka波段吸波片使用功率损耗和传输衰减表示电磁波吸收性能,功率损耗峰值见表1。
表1 吸波片功率损耗峰值
吸波片功率损耗峰值
厚度类型
超高频吸波片 ≥0.3 ≥0.3 ≥0.4 ≥0.5
S波段吸波片 ≥0.3 ≥0.3 ≥0.4 ≥0.5
C波段吸波片 ≥0.5 ≥0.6 ≥0.6 ≥0.6
X波段吸波片 ≥0.5 ≥0.6 ≥0.6 ≥0.6
Ku波段吸波片 ≥0.5 ≥0.6 ≥0.6 ≥0.6
K波段 Ka波段吸波片 吸波片 ≥0.2
超薄型薄型厚型超厚型
≥0.6 ≥0.6 ≥0.6 ≥0.7
≥0.4 ≥0.5 ≥0.6
5.4 传输衰减
超高频吸波片、S波段吸波片、C波段吸波片X波段吸波片、Ku波段吸波片、K波段吸波片、 Ka波段吸波片传输衰减峰值见表2。
表2吸波片传输衰减峰值
单位为分贝
吸波片传输衰减峰值
厚度类型
超高频吸波片八-3 ≤13 ≤-10 ≤-10
C波段吸波片 ≤-6 ≤-6 ≤-10 ≤-10
X波段吸波片 ≤-6 ≤-10 ≤-10 ≤-10
S波段吸波片瓜-3 ≤-3 ≤-10 ≤-10
Ku波段吸波片 -8 ≤-10 ≤-10 ≤-12
K波段 Ka波段吸波片 吸波片 ≤-10
超薄型薄型厚型超厚型
≤-10 ≤-15 ≤-20 ≤-20
≤-10 ≤-15 ≤-20
5.5 :厚度偏差
吸波片厚度偏差类型:
超薄型吸波片厚度偏差不超过土30%;薄型吸波片厚度偏差不超过土20%;厚型吸波片厚度偏差不超过土20%: -超厚型吸波片厚度偏差不超过土10%
5.6阻燃性能 -HB40级:满足GB/T2408一2008中HB40级的要求; -HB75级:满足GB/T2408一2008中HB75级的要求;
—V-0级:满足GB/T2408—2008中V-0级的要求: -V-1级:满足GB/T2408一2008中V-1级的要求: —V-2级:满足GB/T2408-—2008中V-2级的要求;
不阻燃型。
-
6测试方法
6.1 试验环境条件
除检测方法另有规定外,测试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a)温度:(23±5)℃: b)相对湿度:≤70%。
6.2外观
目视检查,测试结果应符合5.1的规定。 6.3相对磁导率
按JB/T13536一2018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5.2的规定。 6.4 磁损耗正切
按JB/T13536一2018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5.2的规定。 6.5功率损耗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 6.6 6传输减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2的规定。 6.7厚度偏差
使用符合GB/T1216的千分尺或GB/T21388的游标卡尺测量,超薄型吸波片应使用分度值不低于 0.002mm的千分尺,测试3个点的厚度平均值。 6.8阻燃性能
按GB/T2408一2008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5.6的规定。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 a)型式检验:
上一章:JB/T 13548-2018 冷弯成型C型檩条自动化生产线 下一章:JB/T 13528.2-2018 热连轧粗轧立辊轧机 第2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GB/T 32596-2016 电磁屏蔽 吸波片通用规范 JB/T 13536-2018 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磁导率测试方法 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 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 第二版 颗粒尺寸对Fe-Si-Al电磁与吸波性能的影响 JJF(京) 144-2024 基于金属矩形波导的石墨烯材料吸波和屏蔽效能规范 GB/T 26827-2011 波片相位延迟测量装置的校准方法 一种利用调制光谱形状判断波片快轴方位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