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53.100 P 9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792—2020
土方机械再制造
零部件表面修复技术规范 Earth-moving machinery remanufacturing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urface repair of parts
2020-04-16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792—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常用表面修复技术分类 5设计与选择原则 6要求... 6.1 般要求. 6.2 表面修复层要求 7试验方法, 7.1 试验条件 7.2 组织及成分试验 7.3 结合强度试验 7.4 硬度试验 7.5 耐腐蚀性试验 7.6 耐磨性试验. 7.7 疲劳性能试验 7.8 抗拉强度试验.. 7.9 冲击性能试验.. 8检验规则,附录A(资料性附录)零部件常用表面修复技术分类及适用范围附录B(资料性附录) 再制造修复层不同失效模式的检验参考文献
-
表A.1 零部件常用表面修复技术分类及适用范围表B.1 再制造修复层不同失效模式的检验.
.
JB/T1379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艾迪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市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宏源车轮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雪梅、徐尚武、卜凡纬、贾晓雯、江蕾、陈汉杰、李广庆、李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ⅡI
JB/T13792—2020
方机械再制造 零部件表面修复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方机械零部件再制造表面修复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土方机械零部件再制造的表面修复。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619再制造术语 GB/T359772018再制造 机械产品表面修复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8619和GB/T35977—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常用表面修复技术分类
4
零部件常用表面修复技术分类及适用范围参见附录A。
5 设计与选择原则
零部件表面修复技术的设计与选择应符合GB/T35977的规定
6要求
6.1一般要求
零部件表面的修复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5977的规定。 6.2表面修复层要求 6.2.1喷涂层
喷涂完毕后涂层表面应无裂纹、翘起、脱落等现象。机械加工后的涂层表面应无砂眼、裂纹、起皮和剥落,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应达到再制造工艺设计要求。 6.2.2刷镀层
电刷镀后刷镀层应均匀、光泽鲜亮,经过机械加工后刷镀层应无脱落、掉皮、缺损现象,加工后的刷镀层应分布均匀、组织致密。
1
JB/T13792—2020
6.2.3堆焊层
堆焊层表面应均匀,用小锤敲击时无剥落、断层等现象发生。机械加工后堆焊层不应出现脱落、剥离现象;经过一定时间磨合性能试验后堆焊层应结合完好,摩擦表面应均匀。 6.2.4熔覆层
熔覆层表面应均匀,用小锤敲击时无剥落、断层等现象发生。机械加工后熔覆层不应出现脱落、剥离现象;经过一定时间磨合性能试验后熔覆层应结合完好,摩擦表面应均匀。
7试验方法
7.1试验条件
经表面修复的零部件应在试样表面预制修复层处进行试验。 7.2组织及成分试验
对修复层的金相组织按金相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对修复层组织的合金成分采用成分分析仪等进行检测。 7.3结合强度试验
对修复层的结合强度按拉伸法或剪切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7.4硬度试验
对修复层结合的硬度采用显微硬度测试仪进行检测。 7.5耐腐蚀性试验
对修复层应进行耐腐蚀性能检测(参见GB/T10125)。 7.6耐磨性试验
对修复层的耐磨性能按湿砂摩擦磨损试验或销盘磨损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7.7疲劳性能试验
对修复层的疲劳性能按疲劳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7.8抗拉强度试验
对修复层的抗拉强度按拉伸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7.9冲击性能试验
对修复层的耐冲击性能按冲击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8检验规则 8.1零部件表面修复层的检验项目应根据失效模式进行分类选择,具体要求参见表B.1。 8.2单件修复的零部件,可用与原基材成分、性能相同的材料代替表面修复层的制样进行检验。批量修复的零部件的具体抽样方案由制造商自行确定,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