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B/T 10013-2014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

NB/T 10013-2014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1 16:34:45



相关搜索: 地质 方法 煤层气 评价 选区 10013

内容简介

NB/T 10013-2014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 ICS75.020 E 11 备案号:46511-2014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013—2014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
The procedure and method of coalbed methane play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2014-06-29发布
201411-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7 NB/T10013—2014
目 次
.III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选区评价程序
5.1资料收集和整理 5.2选区评价阶段分析 5.3 图表编制及地质研究. 5.4确定选区评价指标体系 5.5选区评价 5.6报告编写 6选区评价内容及参数 6.1概述
.....
-
.--2
6.2 含气盆地(群)评价
6.2.1 选区评价任务 6.2.2 选区评价内容. 6.2.3 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6.3含气带选区评价·
6.3.1 选区评价任务 6.3.2 选区评价内容 6.3.3 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6.4含气区块选区评价
E.EE
80..
EEEEE
..t.
6.4.1 选区评价任务 6.4.2 选区评价内容· 6.4.3 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6.5先导试验区选区评价 6.5.1 选区评价任务
6.5.2 选区评价内容· 6.5.3 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7选区评价方法及参数选用
7.1选区评价方法
7.1.1 概述 7.1.2 层次分析法 7.1.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7.2选区评价参数的选用和赋值 7.2.1 煤阶分类 7.2.2 参数赋值·
....
.....h NB/T100132014
7.2.3关键参数 7.2.4替代参数
8选区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8.1评价结果分析方法·
8.1.1风险概率法 8.1.2综合排队系数法 8.1.3最优分割法 8.2评价级别转化 8.3经济评价
8.3.1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 8.3.2经济评价内容 8.4选区评价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含气盆地(群)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含气带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附录C(资料性附录) 中高煤阶含气区块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附录D(资料性附录) 低煤阶含气区块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附录E(资料性附录) 先导试验区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煤层气选区评价参数及参考权重赋值·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层次分析法附录H(资料性附录)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附录I(规范性附录)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10 11 12 13 *16 **18
II NB/T1001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1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辛子、张敬武、汤达祯、万智民、曹艳
* ·
.
III NB/T10013-2014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的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参数选用及评价分级、结果分析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有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19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 GB/T19559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 DZ/T0216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49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 SY/T5615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3术语和定义
GB/T29119、DZ/T02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 coalbed methane play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在地质及相关理论指导下,研究评价区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资源潜力、开采技术条件和经济评价
指标,优选有利区。 3.2
含煤层气盆地(群)coalbedmethaneprospectingbasin 煤层气形成与赋存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包括有明显边界的原型盆地和边界不易确定的残余盆地
(群),简称含气盆地(群)。 3.3
含煤层气区带 节 coalbed methane prospecting play 同一盆地(群)内具有同期聚煤作用、相似构造控制因素、相似聚气规律和地理上相邻的煤层气赋
存区带,简称含气带。 3.4
含煤层气区块coalbed methane prospecting analysis area 同一含气带内具有相似煤储层特征、相似富集主控因素、相似产气规律和地理上相邻的煤层气赋存
区块,简称含气区块。 3.5
煤层气开发先导试验区coalbedmethanepilotproductionarea 在前期含气区块优选的基础上,经过煤层气井(组)排采,优选证实了具有勘探开发潜力的煤层气
赋存单元,简称先导试验区。
1 NB/T10013—2014
4总则
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应遵循阶段性、层次性、多因素综合研究和动态评价原则。 对评价区煤层气的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是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的重要依据。 不同选区评价阶段要求的地质资料和勘查程度不同,尤其是对于渗透率小于3×10-3um-的致密煤评
价区,应在参照本标准基础上,根据实际资料研究适用评价阶段和评价区的评价参数,开展选区评价。
煤层气作为非常规资源,具有勘探开发一体化特征:而煤矿区具有采气采煤一体化特征。为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鼓励运用新的、适用的技术方法和综合手段开展煤媒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加快选区评价不同阶段评价级别转化的节奏;但应遵循煤层气勘探开发基本程序,降低风险。 5选区评价程序 5.1资料收集和整理
收集、整理并分析各类资料,包括地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压裂、排采、测试分析等勘探开发资料及以往研究成果。 5.2选区评价阶段分析
依据既定要求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确定选区评价阶段,划分选区评价对象。 5.3图表编制及地质研究
编制和研究选区评价所需的基础参数表及相应图件,如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图、区域构造图、煤层埋藏深度图、煤层厚度图、煤储层含气量图、煤储层压力图、煤储层渗透率图、水文地质图及各类综合评价图等。
提取与区域地质,含煤性,含气性和可采性有关的地质评价参数,预测煤层气资源量,产能。 5.4确定选区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适合于选区的评价参数体系、取值方法及条件。 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应具有合理性、相对独立性和代表性,以反映选区煤层气地质,资源分布和产能
预测特征。 5.5选区评价
深入研究选区各类地质条件,开采条件的参数及赋值权重,使用合适的选区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对选区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潜力和风险分析,分类优选有利区,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5.6报告编写
根据研究成果编写报告。 6选区评价内容及参数 6.1概述
依据选区评价对象,开展含气盆地(群)评价,含气带评价,含气区块评价、先导试验区评价等评价阶段的评价。
不同评价阶段可以独立进行评价,但其上一阶段的评价成果宜在本评价阶段参考使用。 6.2含气盆地(群)评价 6.2.1选区评价任务
以含气盆地(群)为评价单元,开展区域沉积,构造等地质研究,进行盆地煤层气赋存条件和资源潜力分析,优选有利含气盆地(群);对优选出的有利含气盆地(群)应划分并预测含气带。 6.2.2选区评价内容
含气盆地(群)选区评价一般包括煤层稳定程度、区域构造复杂程度、煤层气资源量和煤层气赋存特征等方面综合评价内容。 2 NB/T10013-2014
6.2.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含气盆地(群)选区评价参数一般按照I类、IⅡ类和I类等三级区分,评价参数及分级参见附录A。 煤层稳定程度和区域构造复杂程度按照GB/T29119的规定。
6.3含气带选区评价 6.3.1选区评价任务
以含气带为评价单元,研究煤层气富集条件,评价含气带的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勘探前景,优选有利含气带:对优选出的有利含气带应划分并预测含气区块。 6.3.2选区评价内容
?
含气带选区评价一般包括煤层稳定程度、区域构造复杂程度、煤层气主控因素、地质资源量、资源丰度、渗透率及直井半年稳定平均产气量(煤层气排采井产气量数据以产层中部埋深500m1000m为参考,见GB/T29119和DZ/T0216)等方面综合评价内容。 6.3.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含气带选区评价参数一般按照I类、I类、Ⅲ类和IV类等四级区分,评价参数及分级参见附录B。 6.4含气区块选区评价 6.4.1选区评价任务
以含气区块为评价单元,整理和分析地质,地震,钻井,测井,试采参数,研究富集主控因素,预测主要煤层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评价勘探潜力和产能,优选有利含气区块:对优选出的有利含气区块应划分和预测先导试验区。 6.4.2选区评价内容
含气区块选区评价包括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两部分。 地质条件一般包括区域地质、资源地质等两类评价内容,涉及煤层埋深、构造、水文条件、煤层分
布、主力煤层厚度、煤岩组成、灰分、含气量和气体组分等参数。
开采条件一般包括技术可采性和经济可采性两类评价内容,涉及含气饱和度、临储压力比(临界解吸压力/煤储层压力),渗透率、煤体结构、有效地应力、煤层与围岩关系、勘探试验风险(直井稳定平均产气量)和经济地理环境等参数。 6.4.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不同煤阶类型含气区块选区评价参数一般按照I类、I类、II类和IV类等四级区分,评价参数及分级参见附录C、附录D。
含气量数据使用见GB/T19559。 6.5先导试验区选区评价 6.5.1选区评价任务
以先导试验区为评价单元,研究煤层气富集高渗区分布规律。落实探明储量,通过排采井(组)的试采确认煤层气稳定的生产能力,评价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及产能,优选有利的先导试验区,为区块整体规划部署提供依据。有利先导试验区将转为下一阶段的开发区,差的先导试验区不宜转为开发区。 6.5.2选区评价内容
.
1
先导试验区选区评价包含精细研究含气区块选区评价的内容,并且增加了如下煤层气井稳定产能的评价和区块整体勘探开发潜力的评价:
a)建立井组,求出长期连续稳定产量; b)开展并型、并网、并距、层系试验,初步进行适用技术试验及经济评价: c)优选出有利先导试验区。
6.5.3选区评价参数及分级
先导试验区按照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部分进行选区评价。
3
上一章:NB/T 10014-2014 煤层气井多级流量注入压降试井技术规范 下一章:NB/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

相关文章

NB/T 11145-2023 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地质评价方法 NB/T 10033-2016 煤层气评价井钻井地质设计规范 T/CCGA 90008-2024 煤层气伴生氦气地质评价方法 NB/T 10034-2016 煤层气藏用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 NB/T 10030-2016 钻井液完井液对煤层气储层损害室内评价方法 NB/T 10030-2016 钻井液完井液对煤层气储层损害室 内评价方法 NB/T 10257-2019 煤层气地质录井施工设计格式 最新煤层气地质综合勘探开发技术与资源量预测评价分析实务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