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F
福建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闽)1114—2020
总氮分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otal Nitrogen Analyzers
2020—12—16发布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021—3-16实施
JJF(闽)1114—2020
总氮分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 Total Nitrogen Analyzers
JJF (闽) 1114—2020
本规范经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12月16日批准,自2021
年3月16日起实施。
归口单位: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起草单位:龙岩市计量所
本规范委托龙岩市计量所负责解释
JJF(闽)1114—202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郑振强 虽(龙岩市计量所)杨 颖(龙岩市计量所)陈健果 艮(龙岩市计量所林福财 寸(龙岩市计量所)
JJF(闽)1114—2020
目录
引言
(II) (1) (1) (1) (1) (2) (2) (2) (2) (2) (3) (3) (3) (4) (5) (6) (7) (8) (10) (11) (14)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概述 4 计量特性 5 校准条件 5. 1 环境条件· 5. 2 校准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 1 温度偏差和温度均匀度·.· 6.2 消解时间示值误差 6.3 浓度示值误差 6.4 重复性 7 校准结果表达 8 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的配制附录 B 零点校准液以及标准溶液的配制· 附录 C 总氮分析仪校准记录参考格式· 附录 D 总氮分析仪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附录E 总氮分析仪浓度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附录 F 总氮分析仪温度偏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
JJF(闽)1114—2020
引言
本规范依据JJF1001一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一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以及JJF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编写。
本规范的技术指标参考了HJ636一201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相关内容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I
JJF(闽)1114—2020
总氮分析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总氮分析仪(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版本的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J636一201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概述
总氮分析仪是用于测定水中总氮含量的仪器。其原理是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于220nm和
275nm处,分别测得吸光度A2和A75,按公式A=A20-2Azs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 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
总氮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主要由光源、光准直单元、样品室、信号检测传输系统和显示与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部分仪器还配有专用消解仪。
4计量特性
仪器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
表1计量性能要求
计量性能温度偏差* 温度均匀度
性能指标 2℃ ≤3℃ ±30 s
消解时间示值误差浓度示值误差
(0~2) mg/L >2 mg/L 0.2 mg/L
± 0%
重复性
≤3%
注:1、带“*”项目仅适用于配备消解仪的仪器;2、以上指标要求不用于合格性判断,仅供参考。
JJF(闽)1114—2020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1.1温度:(15~35)℃。 5.1.2相对湿度:不大于85%。 5.1.3供电电源:电压(220土22)V,频率(50土0.5)Hz,或满足仪器说明书要求。 5.2校准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 5.2.1温度测量设备:测量范围(100~200)℃,最大允许误差:土0.5℃; 5.2.2水中总氮溶液有证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优于3%(k-2)。零点校准液以及标准溶液配制方法见附录B。 5.2.3秒表: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S,最大允许误差:土0.1s/h。 5.2.4常用玻璃量器:A级。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温度偏差和温度均匀度
消解仪在温度(120~124)℃范围选取一个温度点作为设定温度,预热30min后,选取均匀分布地6个消解孔(少于6个孔时全部选取),将温度测量设备分别插入消解孔内,待温度稳定后,间隔5min读取一个数,共读取7次。按公式(1)、公式(2)和公式(3)求温度上偏差、温度下偏差和温度均匀度。
(1) (2)
△Timax=Timax - Ts △Timin=Timin - Ts
式中: △Timax消解孔i的温度上偏差,℃; △Timin——消解孔i的温度下偏差,℃; Timax— 消解孔i在规定时间内n次测量的最高温度,℃; Timin 消解孔i在规定时间内n次测量的最低温度,℃; Ts - 设定温度,℃。 取所有消解孔中,△Timax和△Timin绝对值最大者作为仪器的温度上偏差和温度下偏差
-
△T, =Z(Tmax -Tjmin ) / n
(3)
ii
式中:
2
JJF(闽)1114—2020
△Tu—一温度均匀度,℃; Tjmax—各消解孔在第j次测得的最高温度,℃; Tjmin—各消解孔在第j次测得的最低温度,℃; n——测量次数。
6.2消解时间示值误差
仪器稳定后,按下仪器消解键,同时开始计时,待消解结束时停止计时,记下消解时间,重复测量3次。按公式(4)计算消解时间示值误差。
At = to -t
(4)
式中: △t—消解时间示值误差,s to——消解时间设定值,s; i——消解时间3次测量平均值,s。
6.3浓度示值误差
仪器开机预热稳定,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按照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校正,在仪器测量范围内,分别选取浓度约为量程20%,50%,80%的总氮标准溶液,经显色反应后依次注入仪器样品池中,每个浓度点测量3次,记录仪器示值。按公式(5)计算每个浓度
点的相对误差△c,。对于多量程仪器的其他量程,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校准。
c-Cs×100% cs
(5)
Ac, :
式中: △c.——相对误差,%; c——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mg/L; c.——标准溶液浓度值,mg/L。
6.4重复性
仪器开机预热稳定,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选取浓度约为量程50%的总氮标准溶液,
经显色反应后注入仪器样品池中,连续测量6次,记录仪器示值,按公式(6)计算其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