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GDASE 0019-2020
目 次
前 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实施目标.. 4基本要求, 5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内容和要素 6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及排查治理 7文件管理 8持续改进.
.IH 2
.
.4
....5
P
..5
T/GDASE 0019-2020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制。 本标准由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广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韶关市特种设备协会、东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
肇庆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清远检测院、清远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佛山市南海区特种设备协会、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云浮检测院、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牟乐、崔毅、黄巧贤、李茂东、江风、叶伟文、杜伟权、崔红勤、罗威、叶海燕、曹文明、蔡延彬、邓汉铭、陈庆军、龙骏璇、陈路、黄荣海、邹永清、黄建文、梁建新、张伟洪、 陈冬青、张延静、廖发业、许贤顺、葛星、陈仲禹、钟志强、张志达、苏宇、韦孔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T/GDASE 0019-2020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基本要求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内容和要素、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及排查治理、文件管理及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及其持续改进,以及团体标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实施及评价细则》的制订。
注:本标准所指特种设备是符合《特种设备目录》定义的特种设备。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SafetyManagementofUnitsUsingSpecialEquipment 能够保证使用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方有效实施并持续改进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结构化和文
件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包含使用单位为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所确定的组织机构及其为实施这一目标的过程和所需资源在内的活动。 2. 2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HiddenDangerofSpecialEquipment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
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特种设备作业环境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2. 3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InvestigationonHiddenDangerofSpecialEquipment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采取不同途
径和方式检查使用单位特种设备隐患的行为。 2. 4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治理HiddenDangerControlofSpecialEquipment 消除或控制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2. 5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信息InformationoftheHiddenDangerofSpecialEquipment 包括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
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2. 6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级评价EvaluationonSafetyManagementofSpecial Equipment of Users
3
T/GDASE 0019-2020
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及实施现状开展
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安全级别的活动。
3实施目标
本标准旨在协助使用单位至少实现下列目标,并为安全监察部门、行业组织、检验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a)更高的管理水平; b)更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 c)更强的合规性; d)更清晰的管理要求; e)更低的管理成本。
4基本要求
4.1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使用单位应建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最高管理层中分管特种设备的负责人牵头的组织机构,建立能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全过程有效运转的安全管理制度 4.2全员参与、重在治理
使用单位内部与特种设备作业活动有关的全体人员,都应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使用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级和事故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部门和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以确保事故隐患得到治理为工作目标。 4.3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使用单位应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一体化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使用单位各层级、 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4.4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明确每一个岗位都有安全管理、排查事故隐患和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同时应配套制定奖惩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导向。
5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内容和要素
5.1主要内容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应能够在组织、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全面覆盖使用单位内部与特种设备有关的要素及外部相关方,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 5.2主要要素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素: a)组织管理(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管理投入等); b)系列管理制度(资质、人员、设备、外部相关方、环境等); c)应急管理; d)持续改进。
4
T/GDASE 0019-2020
6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及排查治理
6.1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种类 6.1.1按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事故隐患可分为管理隐患、人员隐患、设备隐患、环境隐患四个类别。 6.1.2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和管理职责缺失所产生的隐患为管理隐患。 6.1.3在特种设备相关生产活动中,由人员自身或人为因素所产生的隐患为人员隐患。 6.1.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相关设施缺陷所产生的隐惠为设备隐惠。 6.1.5特种设备作业场所、环境引发的缺陷所产生的隐患为环境隐患。 6.2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级别 6.2.1特种设备隐惠实施分级管理。按隐惠程度分为严重、较大和一般事故隐惠。 6.2.2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隐患。
a)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应依法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的 b)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可能导致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 c)风险管控缺失或失效,可能导致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 d)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应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 e)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使用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6.2.3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隐患。
a)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但逾期未改,被责令停
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的:
b)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可能导致较大事故的; c)风险管控缺失或失效,可能导致较大事故的。
6.2.4除严重和较大事故隐患外,其余为一般事故隐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a)违反使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 b)风险易于管控,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
6.2.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不得降低隐患级别,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隐患级别,对于公众聚集场所或可能造成环境或生态危害的隐惠应适当提高隐惠级别。 6.3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使用单位应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定期开展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包含必要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台账。
7文件管理
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运行、事故隐惠排查治理全过程在内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8持续改进
8.1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级评价 8.1.1一般要求
使用单位应适时、定期自行或委托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以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每三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价,评价记录应长期保存。
5
T/GDASE0019-2020
8.1.2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级的评价工作应按照团体标准T/GDASE0019-202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实施及评价细则》的规定开展,根据最终评价结果,将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级分为A、B、C级 8.2更新
使用单位应主动根据下列情形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影响,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主要包括: a)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变化或更新; b)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c)使用单位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构发生变化: d)使用单位生产工艺发生变化、特种设备及其它对特种设备安全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增减、使
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e)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f)其它应当更新的情形。
8.3沟通
使用单位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用于与外部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运行的效果和效率。
使用单位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包括特种设备操作、事故隐惠排查治理在内的安全管理相关培证
需求,并纳入培训计划,自行或委托有专业能力的单位组织相关培训。
使用单位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包括特种设备操作、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在内的安全管理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特种设备事故发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