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35.040 CCS A 2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8612022 代替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for thehazardous andharmfulfactors inprocess
2022-10-01实施
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3861—2022
目 次
前言
I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1
3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分类与代码
4
5
参考文献
13
.
GB/T 1386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3861一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与GB/T13861一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适用范围的表述(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b)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的第2章);
更改了代码表(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c) d)增加了参考文献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甘肃
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凯东源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巴特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嘉兴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泰安市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江苏康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漳州片仔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青松轻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申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程越、左哲、刘志强、苏宏杰、陈建武、褚冠全、曹贵、颜峻、孙旋、 卢大为、杨倚天、高昂、安华顺、张琳、潘金平、高二庆、余丁顺、曾繁仰、王林、徐强、熊长炜、梅阳寒、 吴国辉、方婷、李志强、卢稳、柳学强、杨传玉、王慧、于娟、杨舟琴、李安军、顾惠波。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2年首次发布为GB/T138611992,2009年第一次修订;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I
GB/T13861—202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原则、代码结构及分类与代码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
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健康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产过程 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 personal factors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物的因素 material factors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factors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
管理因素 management factors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4
本文件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本文件的代码为层次码,用6位数字表示,共分四层。第一、二层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中类;第三、四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小类、细类。代码结构见图1。
1
GB/T 13861—2022
第四层 细类一第三层 小类第二层 中类第一层 大类
图 1 代码结构
5 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见表1。
表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
代码
名称
说明
1 11 1101 110101
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
包括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延长引起疲劳、劳损、 伤害等的负荷超限
110102 110103 110199 1102 1103 1104 110401 110402 110403 110499 1105 110501 110502 110599
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伤、病期等
包括泄愤心理
2
GB/T13861—2022
表 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续)
名称
说明
代码 1199 12 1201 120101 120102 120199 1202 120201 120202 120299 1203 1299 2 21 2101 210101 210102 210103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
包括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
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抗剪能力不够。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坝体不稳定等
稳定性差
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的密封不良
210104 210105 210106 210107 210108 210109 210110 210111 210112
密封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
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部分等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结构、尺寸、形状、位置、操纵力不合理及操纵
操纵器缺陷
器失灵、损坏等
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计缺陷
GB/T13861—2022
表 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 (续)
代码 210113 210199 2102 210201 210202
名称
说明
传感器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其他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精度不够,灵敏度过高或过低
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灵等
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
210203
防护不当支撑(支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电弧短路其他电危害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
不当。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
210204 210205 210299 2103 210301 210302 210303 210304 210305 210306 210399 2104 210401 210402 210403 210499 2105 210501 210502 210503 210599 4
包括矿井、隧道、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
人员易触及的裸露带电部位
GB/T 13861—2022
表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续)
名称
说明
代码 2106 2107 210701 210702 210703 210704 210705 210706 210799 2108 210801 210802 210803 210804 210805 210806 210807 210808 210899 2109 2110 211001 211002 211003 211099 2111 211101 211102
包括X射线、丫射线、α粒子、阝粒子、中子、质子、高能电子束等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辐射激光辐射微波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其他非电高辐射运动物危害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撞击其他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
包括排土场滑坡、尾矿库滑坡、露天采场滑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