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35.100.10 CCS L 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024-2022
智能制造
基于OID的异构系统互操作功能要求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roperability function requirements of heterogeneous system based on OID
2022-10-12发布
2022-10-12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2024—2022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总则
3
互操作要求 6.1 异构对接系统互操作要求 6.2异构互连适配器互操作要求 6.3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互操作要求
6
3
.
GB/T42024—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赛西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中国船级社、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红强、张群、于长、吴东亚、刘巍、贾高鹏、徐泺、李崇、蔡长亮、张伟、张煜、 宋林健、高峰、游世林、张旭、王典威。
I
GB/T42024—2022
智能制造
基于OID的异构系统互操作功能要求
1范围
本文件从异构对接系统、异构互连适配器和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等方面规定了智能制造领域基于OID的异构系统的互操作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基于OID的异构系统的互操作,包括通过国家根OID标识解析系统实现与其他标识解析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和/或实现本行业内OID应用系统的互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231一2017信息技术开放对象互连对象标识符(OID)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对象标识符objectidentifier 与对象相关联的、用来无歧义地标识对象的全局唯一的值,可保证对象在通信或信息处理中正确地
定位和管理。 3.2
互操作服务平台interoperabilityserviceplatform 实现异构信息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公共服务平台。
3.3
基于OID的异构系统 heterogeneoussystembasedonOID 使用对象标识符来定义各类对象、存在互操作需求的不同结构的信息系统。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DNS: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Json:JavaScript对象记法(javascriptobjectnotation) OID:对象标识符(objectidentifier) OID-IP:OID互联网协议(OID internet protocol)
1
GB/T42024—2022
RFID: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XML: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
5总则
智能制造标识解析系统包括各行业OID标识解析系统和其他标识解析系统。特定的智能制造标识解析系统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呈分布式部署的上述解析系统。
基于OID的异构系统互操作架构见图1。
异构对接系统A
异构对接系统B
异构互连适配器
数据对接引擎
数据对接引擎
应用接口模块
应用接口模块
结构转换器
结构转换器
数据传输
发送/接收模块
发送/接收模块
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
元数据服务子系统
安全认证子系统
标识解析子系统
OID注册接口
数据字典调用接口
OID解析接口
安全认证接口
OID注册管理模块
公钥管理模块
数据字典模块
通用解析模块
元数据注册管理模块
证书管理模块
解析地址索引库
OID自动赋码
模块
通用/专用二维码、RFID识读设备
图1基于OID的异构系统互操作架构
2
GB/T42024—2022
异构对接系统、异构互连适配器和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之间的功能关系如下。 a)异构对接系统
在基于OID的异构系统互操作场景中,至少有两个异构对接系统。每个异构对接系统每次与一个异构互连适配器关联,通过解析系统的另一个异构互连适配器与另一个异构对接系统的一系列互操作,完成不同异构对接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实现数据交换。
b): 异构互连适配器
在基于OID的异构系统互操作场景中,有与所支持的异构对接系统数量等同的数据对接引擎。每个数据对接引擎由应用接口模块、结构转换器和发送/接收模块组成。数据对接引擎通过接口调用等方式,从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获取数据传输所必需的数据模板信息、通信地址和安全密钥等信息,执行异构标识解析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各个异构对接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通过数据对接引擎中的发送/接收模块执行。数据发送方将数据加密后,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发送/接收模块,接收数据,接收成功后回复确认信息。
c): 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
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包含元数据服务子系统、标识解析子系统和安全认证子系统。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面向各类应用系统以及数据引擎,提供技术支撑功能。 1)元数据服务子系统
元数据服务子系统包含数据字典调用接口、数据字典模块和元数据注册管理模块。元数据服务子系统通过提供元数据注册管理功能,动态、实时地运维智能制造领域的数据字典,为数据对接引擎提供所需的数据模板,支持数据对接引擎进行电子文档的数据处理。 标识解析子系统
2)
标识解析子系统包含OID注册接口、OID注册管理模块和OID自动赋码模块等标识注册类模块以及OID解析接口、通用解析模块和解析地址索引库等系统解析类模块。 标识解析子系统是基于OID的异构系统的主要服务提供者,能提供OID注册、解析接口,支持各应用系统的功能调用;提供OID注册管理服务;为智能制造中需要OID的任何对象进行OID赋码;提供应用信息系统地址解析服务;为数据对接引擎提供对接服务器地址信息等。
3) 安全认证子系统
安全认证子系统包含安全认证接口、公钥管理模块和证书管理模块等。该子系统主要是为数据对接引擎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提供数据在加/解密过程中所必要的各类公钥密码算法、协议等。
6互操作要求
6.1异构对接系统互操作要求
异构对接系统的互操作要求如下。 a)应符合统一的语法语义描述规则以及元数据规范。 b)应提供与应用业务场景适配的规范化语义描述。
应确定相应应用业务场景涉及的必要信息类型和数据元,并制定唯一标识规则。 d)异构对接系统的电子文档宜符合以下要求:
1)明确对接应用系统所覆盖的业务域,建立相应的业务域信息模型。 2) 确定执行业务活动中所涉及的对接系统(例如,物资采购、盘点和人库活动涉及盘点人库
系统、库存仓储管理系统和物流运输系统等)和对接数据(例如,产品基本数据、出入库数据和物流交通信息等相关数据),对业务域信息模型进行进一步约束,建立相应的精准信
3
GB/T42024—2022
息模型。 3) 确定对接传输数据的产生、发送和接收过程以及所涉及的触发事件、参与的角色(接收方
和发送方)和应用场景,并根据应用主题从精准信息模型提取业务相关数据,填充在下面 4)所述文件中。
4)形成用于向其他异构对接系统传递数据的列表文件或者用某种描述语言(如XML、Json)
表述的文件。
异构系统之间对接传输的数据应至少包括传输消息段、控制消息段和数据块三部分。
e)
1)传输消息段指出数据块的传输和确认方式,并包含传输数据的发送方、接收方和确认方式
等信息。 控制消息段提供处理数据块过程所需要的必要信息,包括触发事件、位置等信息。
2)
3) 数据块包含所要交换的业务数据,涉及对实体、动作、角色和相互关联关系的描述。数据
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和结构化的。数据块可以与控制消息段封装在一起。数据块的构建通常是基于某个参考模型,逐步派生出相应的业务域信息模型和精准信息模型,进一步转换为规范的层级化数据描述信息,通过描述语言(例如XML或Json)进行实例化,最终生成用于传输的结构化文件(例如XML或Json文件)。采用XML描述某条消息传递流程的文件格式见示例。 示例:
1
(此处说明如何标识和传输此消息) *
(此处说明用此消息干什么) .
(此处给出用于执行所请求的行动的数据) **
6.2异构互连适配器互操作要求
异构互连适配器中各功能组件的互操作要求如下, a) 应用接口模块
应提供符合6.1要求的应用接口,以支持各类异构对接系统调用和按照标准格式向其他对接系统发送数据。
b) 结构转换器
1)应提供字符串格式数据与所用描述语言格式(如XML或Json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功能; 2) 应提供数据格式检查验证功能; 3) 应提供保留常用数据模板的功能; 4) 应提供连接异构对接系统和利用数据字典和安全秘钥算法进行数据处理的功能。
4
GB/T42024—2022
c)发送/接收模块
数据对接引擎应能在接受数据对接请求后,从应用接口模块获取应用对接系统的电子文档信息,按照电子文档模板规定的数据处理要求,转换为符合传输要求的数据串,并进行数据加密。
6.3异构系统互操作服务平台互操作要求
6.3.1元数据服务子系统互操作要求
元数据服务子系统互操作要求按数据字典调用接口、数据字典模块和元数据注册管理模块描述如下。
a)‘数据字典调用接口
应支持异构互连适配器和各类追溯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元素调用。 b) 数据字典模块
应能存储提供满足智能制造领域业务需求的规范数据元素,并支持多种便捷检索方法。提供了可供开发人员、计算机系统访问或调用的元数据目录,可分为主动/被动数据字典两种。 元数据注册管理模块
c)
应能提供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基础元数据的注册管理服务。
6.3.2标识解析子系统互操作要求
标识解析子系统互操作要求按OID注册接口、OID注册管理模块、OID自动赋码模块、OID解析接口、通用解析模块和解析地址索引库描述如下。
a) OID注册接口
OID注册接口的互操作要求如下: 1) 应支持元数据服务子系统和各类追溯应用系统(即OID应用解析系统)进行调用; 2)应能为通用数据结构模板(即元数据、电子文档模板等)以及各类智能制造领域的追潮设施、装
备、产品、物资和人员等对象注册分配唯一的OID。 b):OID注册管理模块
OID注册管理模块,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各类政府主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应提供符合 GB/T26231一2017要求的注册服务,包括OID注册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公示和发布等一系列规范化服务。 OID注册管理模块的互操作要求如下: 1)应具备为智能制造的各类机构注册唯一OID和查询该OID关联对象相关信息的功能; 2)应能支持智能制造企业进行会员注册,并为会员提供站点注册管理服务; 3)应能支持为相关对象进行数字、字母和中文等多种类型的OID注册。
c) OID自动赋码模块
OID自动赋码模块支撑智能制造领域的各类机构进行OID的批量分发,可以实现人工手动 OID赋码功能,也可以面向各类二维码生成设备提供自动化的OID赋码。 OID自动赋码模块的互操作要求如下: 1) 应能在企业OID标识前缀下为应用对象进行批量化编赋码; 2) 应能提供与应用对象关联的唯一OID 3) 应能支持OID应用机构在后台系统中创建OID应用对象的相关信息或者符合规范要求
的文件(如XML或Json文件);
4) 应提供编码回收功能,并在一定的时间权限后,重新颁发使用; 5) 应能支持已回收编码的对象信息的全生存周期信息备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