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300 CCS A 80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693—2022
高关注化学物质评估判定导则
Identification guidelines for 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
2022-10-12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30
刮涂层查真伪
GB/T 4169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生态
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厦门加特利科技有限公司、中检科健(天津)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全庆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丽丽、陈会明、藏文超、曹梦然、李莹、刘纯新、王雷、姜再兴、郑海峰、彭宜俊。
GB/T41693—2022
高关注化学物质评估判定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关注化学物质中CMR类别1物质的判定、PBT物质的判定、vPvB物质的判定和同等关注物质的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高关注化学物质的评估判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782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物质及高持久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物质的判定方法 GB30000.24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4部分:生殖毒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关注化学物质 质substancesofveryhighconcern SVHC 对人类和环境存在严重且不可逆危害的化学物质。 注:包括:
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的物质(CMR类别1);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的物质(PBT);具有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积性的物质(vPvB);其他有科学证据证明可对人类或环境引起严重影响,与CMR物质、PBT物质或者vPvB物质具有同等关注物质,如内分泌干扰物。
3.2
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生殖毒性物质carcinogenic,mutagenic,toxictoreproduction;CMR 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生率的、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传递给后代的突变的、对成年男性
(雄性)和女性(雌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存在有害影响以及对子代有发育毒性的物质。 3.3
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物质 persistent,bioaccumulativeandtoxicsubstance;PBT 含有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特征的成分,且该成分的含量达到80%或以上的物质。
3.4
高持久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物质 verypersistentandverybioaccumulative;vPvB 含有具有高持久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特征的成分,且该成分的含量达到80%或以上的物质。
1
GB/T41693—2022
3.5
同等关注物质equivalentlevelofconcerntothoseofothersubstances 其他有科学证据证明会对人类或环境引起严重影响,分类标准不属于CMR类别1物质、PBT物质
或者vPvB物质,但与CMR物质、PBT物质或者vPvB物质引起同等关注的物质。
示例:内分泌干扰物。
3.6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 能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生物体或其后代或其(亚)群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外源性物质。
4CMR类别1物质的判定
4.1致癌物的分类与判定
高关注化学物质中致癌物的分类与判定见表1。
表1 高关注化学物质中致癌物的分类与判定
分类
刺定
已知或被推定家人环致物
类别1 可根据流行病学通或动连争数据将
别物质可进行进类二知对人类精要满声能,对物质的 注要根据 正据。 畏定对人类有我可能 对物质的关要根据动物 证据证据的充分程变主及时加的考虑事境为基研这样的证避来择送更健究,即研究确定,人类接触物质和癌症发展之简在在更更美系知的人体致癌物更车证可来动物试验,即动物试验以充分的 证据证明 更动物致在吸定再天选致验物此虾在全案的基确工,根提显示 限的人类致癌性证据 暑和有限的实验动物效您性证更妞究能需要通过科学到断做出假定的人类致癌性决定
类别1A
L
类别1B
4.2 致突变物的分类与判定
高关注化学物质中致突变物的分类与判定见表2。
表 2 高关注化学物质中致突变物的分类与判定
分类类别1 已知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遗传性突变或被认为可能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可遗传突变的化学物质
判定
已知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遗传突变的化学物质。 判断标准:人类流行病学研究的阳性证据
类别1A
2
GB/T41693—2022
表 2 2高关注化学物质中致突变物的分类与判定(续)
分类
判定
应认为可能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遗传突变的化学物质,满足下列任意一条均可作为判断标准:
哺乳动物体内可遗传的生殖细胞突变试验的阳性结果,哺乳动物体内体细胞突变性试验的阳性结果,结合一些证据表明该物质具有引起生殖细胞突变的可能性。如这种支持性证据可来源于体内致生殖细胞突变性/遗传毒性试验,或证明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有能力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 从人类生殖细胞试验显示出致突变效应的阳性结果,突变不一定传递给后代的化学物质,如接触该物质的人群,精子细胞的非整倍体的频率增加
类别1B
4.3 生殖毒物的分类与判定
高关注化学物质中生殖毒物的分类与判定见表3。
表3高关注化学物质中生殖毒物的分类与判定
分类
判定
已知或推测可能的人类生殖毒物。
类别1 此类别包括已知对人类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或发育已产生有害效应的物质,或动物试验研究证据(可能
有其他信息作补充)表明其干扰人类生殖的可能性很大的物质。根据其分类的证据来源可作进一步区分,主要来自人类的数据(类别1A)或来自动物数据(类别1B) 已知的人类生殖毒物。 这一类别主要根据人类证据对化学物质分类推测可能的人类生殖毒物。 这一类别主要根据实验动物的数据对化学物质分类。动物试验研究数据应提供明确的证据,表明在没
类别1A
类别1B 有其他毒性效应的情况下,对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或对发育存在有害影响,或如果与其他毒性效应一起
发生,对生殖的有害影响被认为不是其他毒性效应的非特异继发性结果。但是,当存在有机制方面的信息怀疑这种效应对人类的相关性时,宜将其分类至类别2
PBT物质的判定
5
5.1一般原则
将同时满足下列持久性(P)、生物累积性(B)和毒性(T)三项要求的化学物质判定为PBT物质。 5.2 持久性(P)
满足下列任意一条件的化学物质,应判定为具有持久性物质:
在海水里的半衰期长于60d;
a) b) 在淡水或河水里的半衰期长于40d; c) d) 在淡水或河水沉积物里的半衰期长于120d:
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半衰期长于180d;
3
GB/T41693—2022
e)在土壤里的半衰期长于120d。 5.3生物累积性(B)
生物富集因子(BCF)高于2000。 5.4毒性(T)
满足下列任意一条件的化学物质,应判定为具有毒性的物质: a) 对于海水和淡水生物,其长期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或效应浓度(EC1。)低于0.01mg/L; b) 符合4.1中致癌物分类标准1A或1B类,4.2中致突变物分类标准1A或1B类,或
GB30000.24中生殖毒物分类标准1A、1B或2头 c) 有其他慢性毒性,如CB30000.26中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分类标准中类别1或类别2。
6vPvB物质的判定
6.1 一般原则
质到定为vPvB物质
将同时满足下列高持失性租高 6.2高持久性P)
满足下列任意一条件的乎物 应判 a) 在海水、淡水或测羊衰期长 d; b) 在海水、淡水或河水沉积物中的半 期长于 c) 在土城中的半衰斯 d.
E
6.3高生物积累性(vB)
生物富集因子(BCF)高0 6.4用筛选标准对PBT或vPvB物质的判定
很多物质的现有数据不能判定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特征,或高持久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特征。这时应使用筛选标准作为替代信息判定物质是否能满足PBT或vPvB。筛选标准按GB/T24782 的要求。
7同等关注物质的判定
7.1一般原则
同等关注物质评估判定的关键点在于同等关注物质是否与人类健康或环境有关,应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个案分析。
其他有科学证据证明能对人类或环境引起严重影响,与CMR类别1物质、PBT物质或者vPvB物质具有同等关注的物质,如内分泌干扰物,相关信息见附录A;如果物质引起与PBT或vPvB物质同等程度的关注,则应按照第5章和第6章的判定和评估条件提供相关证据和结论。 7.2内分泌于扰物判定
满足下列任意一条件的化学物质,应判定为具有内分泌干扰的物质:
4
GB/T41693—2022
a) 对生物或其后代产生不利影响; b) 具有内分泌作用干扰机制; c) 对生物或其后代的不利影响是由于内分泌干扰作用导致。
7.3 人类健康
如同等关注物质与人类健康影响有关,应考虑以下信息:
可能的健康影响类型和潜在严重程度; b) 不可逆转的健康影响;
a)
延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社会关注;能否推导出“安全浓度”
c) d) e) f
7.4 环境
如同等关注 主物质与环境影响有关,应考虑以下信息: a) 延迟 效果; b) 代际 效应 c) 对迁徒物种的影响
FEE2E
d) 短期接触的影响(长现要 e) 可能损 售人口水平绣 f) 能否推 导出“安全浓
系会
5
GB/T41693—2022
附录A (资料性)
内分泌干扰物试验与评估的概念性框架
表A.1给出了内分泌干扰物试验与评估的概念性框架。
表A.11 内分泌干扰物试验与评估的概念性框架
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毒理学
等级
以下相关数据或非试验信息可定为1级:
物理和化学属性,如分子量反应性、波动性、生物降解性等;来自于标准化或非标准化试验的所有(环境)毒理学数据;交叉参考、化学分类、定量构效关系(QSAR)和其他的计算机预测,以及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模型预测
1级
现有数据和现有或新的非试验信息
以下相关方法中涉及内分泌机理/途径的数据可定为2级
雌激素受体结合亲和力试验或雄激素受体结合亲和力试验; GB/T35519化学品稳定转染人雌激素受体转录活性试验 雌激素激动活性法;检测雄激素激动剂和拮抗剂活性的稳定转染人雄激素受体转录活性试验; H29R细胞系类固醇生成试验;芳香化酶试验;甲状腺干扰试验(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转甲状腺素蛋白结合);类视黄醇受体反式激活试验;适当的其他激素受体测定;高通量筛选
2级
体外试验可提供关于选定的内分泌机理/途径的数据(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方法)
等级
非哺乳动物毒理学
哺乳动物毒理学
以下相关方法中涉及内分泌机理/途径的数据可定为3级:
GB/T 30664 化学品 两栖动物变态试验; GB/T35517 化学品 鱼类生殖毒性短期试验方法; GB/T35515化学品 :鱼类雌激素、雄激素和芳香酶抑制活性试验方法;
以下相关方法中涉及内分泌机理/途径的数据可定为3级:
3级体内试验可提
GB/T 28647 化学品啮齿类动物子宫增重试验 雌激素作用的短期筛选试验; GB/T 35526 化学品 (抗)雄性性征
供关于选定的内分泌机理/途径的数据*
短期筛选试验 大鼠Hershberger生物 雄激素化雌性刺鱼筛检;
利用转基因cyp19albGFP斑马鱼胚胎检测雄激素受体试验;非洲爪蟾胚胎甲状腺信号传导试验(XE TA)
检测法
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