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气象灾害>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研究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研究

资料类别:气象灾害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0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7-07 15:59:11



推荐标签: 风险 研究 灾害 应对 贫困 应对

内容简介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研究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贫困村是贫困人群聚集存在的最基层地域社会,贫困村不仅是一个基层社区单元,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战场之一。《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研究》以贫困村为研究对象,以“灾害风险、秩序与进步”为分析框架,把“风险”作为一个因素引入社会学“秩序与进步”研究主题之中,关注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与社区秩序、进步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同时,本研究将贫困村置于扶贫开发、社区建设与治理、灾害风险管理等大的政策体系之中,以“社区”与“日常生活”为视角对在灾害风险应对实践中不同主体的干预性介入而形成的不同模式进行实践与效果分析,力求发现贫困村社区及农户、国家、市场及其他主体在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实践经验与模式中的优势与不足,尝试探索构建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机制、路径与方法,力求实现贫困村脱贫致富与灾害风险应对的良性互动局面。在《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研究》中,灾害风险应对主要包括灾害风险规避、灾害风险转移、灾害风险应急与灾害风险适应等内容。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深度访谈、座谈及田野调查,发现:第一,关于贫困村灾害风险规避实践。贫困村是一个灾害风险密集分布的基层“风险社会”,社区结构、秩序与发展都具有灾害风险的特征,社区层面及农户在长期的灾害风险应对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我应对的传统策略是贫困村灾害风险规避的主要策略,社区结构及生产要素的分配、日常生活的组织、生计维持是社区自我应对主要策略的具体体现。国家与市场共同的现代“技术一组织”灾害风险规避体系在贫困村社区的表现是惨淡的。第二,关于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实践。在贫困村社区内部,农户/社区之外的组织结构承担了相应的灾害风险彼此相互转移分担的功能。农户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未来不确定的灾害风险而发生的,从而构成了因灾而致的生计风险相互分担的机制,实现了社会关系与结构的传承。在社会保障体系下,国家成为农户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之外的一个效果较好的风险转移对象。而各类市场保险由于不同主体的动机追求与游戏规则并没有很好地对接,有序的互动局面和良好的衔接机制并没有建立,其所承担的灾害风险转移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贫困村的灾害风险转移实践仍处于传统习惯框架之中。第三,关于灾害风险应急实践。在中小型灾害风险应急方面,贫困村仍是传统的社会网络内统筹和消费平滑策略主导下单一农户自救模式,现代“技术一组织”减灾救灾系统无法有效抵达贫困村社区内部,宗教救助、社会捐助及社会组织参与等其他外界主体的介入异常微弱,市场(保险)的介入同样取决于所保财物在灾害风险面前的脆弱性程度。政府基本上是缺位的,市场与社会介入几乎是空白的。外界主体与村庄社区及农户对灾害风险的干预是非常弱小的。其中国家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政策对贫困村日常生活领域中的生计风险干预是成功的,尽管没有促进发展,但至少确保了生计安全。而在巨灾应急方面,强大的国家资源动员与整合力是贫困村灾害风险应急的保证,但毕竟实现了外界主体与社区内部主体的有效互动,国家现代的灾害风险应对机制成功到达了社区内部,并发挥了巨大效力,避免了贫困村社区秩序的解体,有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关于贫困村灾害风险适应实践。外界干预程度的不同,贫困村社区及农户的灾害风险认知、理解与接受都呈现出不同的路径:“消极”与“积极”的差异。外界主体干预程度越强,其适应灾害风险程度越高。在多元主体互动之下,灾害风险是可以利用的,能否利用同样取决于外界干预程度。由此会形成不同的灾害认知、日常生活态度和生产生活中的行为选择。单一农户及贫困村的灾害风险适应都有着外部化特征,农户对社区及国家、社会及市场有着较高的社会预期、政策渴求和资源依赖,而社区对其以外的主体同样存在着政策依赖与资源依赖,这在不同灾害风险应对模式之下的贫困村都普遍存在。第五,以扶贫开发为载体的灾害风险应对新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试点贫困村所开展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实践及其力推的新模式,为灾害风险应对提供了一个新的现实经验:单一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单一的扶贫开发都无法实现各自应有的目标,两者的结合才能实现贫困与灾害风险的“共治”。因此,对于贫困村社区来说,构建新的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机制,必须以扶贫开发为载体,实现灾害风险应对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
二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三 重点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局限
第一章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一节 风险、秩序与进步
一 风险与秩序
二 风险与进步
第二节 风险、贫困与脆弱性
一 贫困与脆弱性:概念与测量
二 贫困村与脆弱性
第三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理论与实践
一 社区风险管理研究与国内外实践
二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灾害风险应对与贫困村可持续发展
一 农户灾害风险应对策略与生计可持续改善
二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与社区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类型、来源与影响
第一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的类型与分布
一 贫困村灾害风险类型
二 贫困村灾害风险的分布
第二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源分析
一 灾害的频发性和不确定性
二 经济资本匮乏及其脆弱性
三 社会资本不足及其来源传统性
四 反贫困过程中的灾害风险视角缺失
第三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的影响
一 灾害风险对农户的影响
二 灾害风险对贫困村社区结构的影响
三 灾害风险对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规避
第一节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规避实践
一 灾害风险规避的贫困村社区共同体
二 灾害风险规避的“穷人的经济学”
三 灾害风险规避的地方性知识
第二节 国家灾害风险规避政策的贫困村实践
一 国家灾害风险规避政策供给及支持系统概述
二 贫困村灾害风险规避设施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三 国家灾害风险规避体系的贫困村“短板”效应
第四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
第一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的非正式制度
一 贫困村农户灾害风险转移实践
二 农户间灾害风险转移的约束机制
三 贫困村社区内部灾害风险转移机制的衰退
第二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的正式制度
一 我国农业保险历史发展与现状
二 农业保险的贫困村社区实践
三 农业保险试点效果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转移的国家介入
一 农业生产领域灾害风险转移的国家介入
二 日常生活领域灾害风险转移的国家介入
第五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急
第一节 贫困村中小型灾害风险应急实践
一 贫困村社区及农户的灾害应急
二 政府应急政策的贫困村社区实践
三 市场及其他主体介入的现实效果
第二节 贫困村重大灾害风险的应急实践
一 紧急救援与社区秩序的恢复
二 强干预之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应急遗产
第六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适应
第一节 多元主体互动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适应
一 国家、市场与社会三维视角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接受
二 多元主体互动下的贫困村灾害风险利用
三 资源整合之下的降低灾害风险实践
第二节 贫困村生产生活中的灾害风险适应
一 贫困村社区灾害适应的文化表现
二 贫困村社区灾害风险适应的经济表现
三 贫困村社区灾害风险适应的社会表现
第三节 灾害风险适应与贫困村社区“秩序”与“进步”
一 灾害风险适应与贫困社区秩序
二 灾害风险适应与贫困村社区进步
第七章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
第一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概况
一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灾害风险管理”项目概况
二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创新的基本内容
三 贫困村灾害风险管理项目运行机制
第二节 贫困村灾害应对模式创新的支持系统
一 贫困村灾害应对模式创新的政策支持
二 贫困村灾害应对模式创新的经验与知识支持
三 贫困村灾害应对模式创新的社会支持
第三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的个案观察
一 骆村灾害风险管理项目实施概况
二 骆村灾害风险应对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
三 骆村灾害风险应对体系的路径依赖
第四节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的效果与影响
一 贫困村社区视野下的“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效果
二 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乡土实践的影响
三 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创新实践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
一 贫困村社区是一种传统风险社会类型
二 灾害风险规避与转移实践过程中多元主体互动局面尚未成型
三 外来干预强度制约着贫困村灾害风险应急效果
四 外来干预程度差异影响着贫困村灾害风险适应水平
五 多元互动的灾害风险管理模式是贫困村灾害风险应对模式重大创新
第二节 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一 社区重构:构建灾害风险应对的社区共同体
二 捍卫基层:提升基层政府灾害风险治理能力
第三节 相关议题讨论
一 农民对灾害风险持什么态度
二 如何对待灾害风险应对的地方性知识
三 反贫困与灾害风险应对如何兼容
四 “风险”是如何嵌入到“秩序”与“进步”之中的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章:气候变化生物学 下一章:气候变化业务

相关文章

灾害应对组织网络及其适应性研究 自然灾害与历代中国政府应对研究 中国旅游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机制研究 山区灾害与环境风险研究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时空分析与保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