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1图典:看脸识病轻图典
作者:《轻图典》编辑部 著
出版时间:2014-01-01
【图书简介】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需要维护,你与自己的身体也需要交流!只有听得懂脏腑发出的信息,了解它们的问题与需求,及时治疗、对症下药,才能常保健康。头面是人体的核心部位,能最直接地反映出身体健康状况,学会面诊法,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隐藏的健康危机。《第1图典:看脸识病轻图典》将各种疾病的面诊方法分解成流程图,并附上穴位按摩治疗方法和食疗小偏方,只要按照图中步骤所示,即使你不懂医学也能轻松准确进行自诊自查、自我治疗。你不用再因为身体上的一点儿不适而提心吊胆、忧心忡忡;你不会再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自己或家人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病。一本在手,全家健康。
【作者简介】
《轻图典》编辑部,隶属于北京紫图图书公司,是由经验丰富的编辑所组成,策划轻图典系列图书10余种,涉及饮食、养生、保健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轻松活泼的风格由浅入深地带给读者各类生活实用知识。审核者:肖建喜,男,中医执业医生,中医学博士学历,医学博士学位,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从事中医科普宣传与临床诊疗工作,著有《家庭中成药使用手册》《家有单方药》等科普书籍,前者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活动宣传底本,后者被评为广东省第五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平面类二等奖。
【本书目录】
面部是人体各部位和疾病的全息缩影
面诊治病的基础:经络 编者序 脸是照出健康状况的镜子:健不健康,看脸便知
本书内容导航上篇 认识中医面诊 第1章 中医面诊的奥秘:一眼看穿你的健康危机
中医面诊看什么:看五官、观气色,辨脏腑之病
面部诊法的起源:《黄帝内经》中的面部诊法
面诊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颜面五脏法:五官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色诊:面诊要五色合参
如何望色诊病:面色与五脏病变
面容辨病:察面部表情神态知健康
第2章 从面部知健康:观形、得神、望色
面部的形、神、色: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木不嫌瘦:木形人易患肝胆病
火不嫌尖:火形人需防心脏病猝死
土不嫌厚:土形人脾胃消化欠佳
金不嫌方:肺癌多找金形人
水不嫌肥:水形人多患不孕症
得神则健康:精全神旺,体健神明
少神则不足:神气不足,身体虚弱
失神则病衰:精亏神衰,病重至笃
假神则垂危:人之将死,回光返照
正常的面色:微黄光泽,稍带红润
异常的面色:面色与五脏病变
面色发青:气血阻滞,多为肝病
面色红赤:脏腑阳盛,注意心脏
面色发黄:脾虚湿盛,脾胃虚弱
面色苍白:气血不足,营养不良
面色发黑:阴寒水盛,肝肾病变 第3章 面部是人体缩影:面部的脏腑反射区
望面知脏腑:面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眼为五脏六腑之部:中医的“五轮八廓”说
耳与五脏六腑相联:肾气通于耳
鼻与五脏六腑对应:肺气通于鼻
人中与脏腑:经脉汇聚之所
口唇与脏腑:脾气通于口
舌部脏腑分区:心气通于舌
牙齿脏腑分区:齿为“脏腑之门” 下篇 看脸识病及穴位按摩 第4章 头诊:头痛是最应警惕的健康警钟
头痛头晕:按摩百会穴,神清气爽告别头疼
头屑过多:按摩三阴交穴,和顽固头屑说拜拜
少白头:按摩关元穴,不做少年白头人
多汗症:按摩肩穴,让香汗不再淋漓
头摇:按摩期门穴,搞定不听话的摇头 第5章 目诊:眼睛最直接地表现身体疾病
迎风流泪:按摩承泣穴,不做迎风哭泣的林妹妹
眼睑水肿:按摩攒竹穴,泡泡眼快走开
眼皮跳动:按摩瞳子穴,迅速制止眼皮跳跳
针眼:按摩角孙穴,毒素内热无处藏身
眼皮下垂:按摩阳白穴,抬起你的上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