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环境工程>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

资料类别:环境工程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5.7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5-04 16:43:09



推荐标签: 生态 现代 文明 转型 化与

内容简介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社会学前沿论丛书
内容简介
  《社会学前沿论丛·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研究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比较了其与一些主要的环境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实践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反思。作者指出,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关切是西方式的“现代化”是否可以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持续推进下去,以及基于西欧实践所概括出的“生态现代化”模式是否具有全球的普适性。作者认为,作为西方学者对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一种探索,生态现代化理论所强调的一些具体观点不乏借鉴利用的价值,可以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作出贡献,但是其与中国基于自身发展实践而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些本质性的区别。全球各国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多样化的实践以及自主性的理论创新,有可能预示着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正在进入“全球共构”阶段,最终有可能促成更加具有全球包容性和指导性的新一代的理论形态。
目录
第一章生态现代化理论概述
一、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二、主要环境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三、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社会背景
二、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思想背景
三、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学科背景
四、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生态现代化的全球“实践”
一、发达国家的生态现代化“实践”
二、转型和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现代化“实践”
三、中国的生态现代化研究与“实践”
四、关注生态现代化“实践”的理论意涵

第四章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一、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社会学意义
三、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理论争议

第五章中国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建设
一、低碳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二、低碳社会建设的复杂性
三、低碳社会建设的中国优势

第六章中国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与行为
一、公众环境关心水平
二、公众对气候变化重要性的认知
三、公众对气候变化成因与后果的认知
四、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行为表现

第七章新世纪中国发展转型的重大战略
一、发展的实践与科学发展
二、科学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实践约束
三、生态文明引领科学发展新境界
四、通过社会建设促进生态文明

第八章中国迈向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
一、经济与环保走向“双赢”的趋向
二、经济与环保“双赢”的背景与风险
三、中国实践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意义
附录公众环境风险认知与环保倾向的国际比较
一、研究回顾与数据基础
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公众对环境问题危害的认知
四、公众的环保倾向分析
五、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上一章: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 下一章: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与转型升级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建设模式研究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分析 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工业化转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讨:以黄冈市沿江经济带为例 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