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的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的信息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把主要精力吸引到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来,促进高等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自199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首届竞赛只有3个赛区、44 所学校的220个队、660名学生参赛,到2001年的第五届竞赛已发展到24个赛区、346所学校的2071个队、6213名学生参赛。在本届竞赛中,经过赛区和全国两级评审、复测和"异议期",最后来自105所高等学校的79个队获得全国一等奖、126个队获得全国二等奖。同时,有6个赛区组织委员会荣获"优秀组织奖",6位教师和企业界人士荣获"优秀征题奖"。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成功举办,是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各赛区参赛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难度较大,但却非常有利于教学改革。在历届竞赛组织过程中,许多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学校的教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竞赛征题;在各学校的赛前培训和辅导工作中,许多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创造性劳动。为此,全国竞赛组委会在2001年首次评选出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42名、"优秀赛前辅导教师"100名。
近几年来,正值高等学校加快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步伐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这项竞赛活动对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培养青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锻炼意志品德、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大有裨益,因而竞赛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受到在校学生的普遍欢迎。随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影响的日益深入,在非竞赛年,许多赛区用不同方式组织了赛区的电子竞赛活动,例如在2002年,北京赛区举办了EDA设计竞赛,湖北赛区举办了电子设计夏令营,同时还第一次出现了全国性的专题竞赛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使竞赛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竞赛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丰富。另外,全国竞赛组委会特别感谢日本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对这项赛事的赞助支持。应各高校广大师生的强烈要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自1997年起,先后三次正式出版了反映前四届竞赛内容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编人本书的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1年)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大部分作品。要求作者在忠于原作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在科学性和行文两个方面对稿件稍加整理,经各赛区专家组的初审后,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聘请了有关专家完成了审稿工作。由于本书的投稿较多,均反映竞赛题目内容,彼此之间不少内容是重复或雷同的,鉴于本书篇幅的限制,在出版时,采用"全文"、"缩编"和"摘要"三种形式刊登。按竞赛题目分类,方案上有代表性的、或规范性较好的作品全文刊登;方案雷同,部分内容有特色的,以缩编形式反映;其他作品仅刊登摘要。选编作品也充分考虑到不同赛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分布,以期达到相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