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8期(总第219期)
江西建材
广州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
■戴瑶,李景明
510006
摘要:陈家桐是广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桐堂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其建筑规模宏大,纹饰精美华费,集岭南木赚,石聪,砖聪,陶塑,灰塑,钢铁转,彩绘等工艺之大成。本文从全新的审视角度,考证其历史沿革;析其文化内通:保讨其艺术特色。论证该书院代表了清末岭南民间建筑和各类工艺美术的高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陈家柯建筑艺术历史
关健调:岭南
在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悠久而多元的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紫衔出独具风情的广府文化,使广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南国明珠。在广州城西的中山七路,有一座陈家桐,又称陈氏书院,逆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是广州最具特色的文化遗迹。
1
陈家桐的由来
1.1合族建祠
在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牌愿上,写的是“陈氏书院”,民间为什么又会叫它“陈家桐"?它究竟是桐堂还是书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清代的广州城,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是两广总督府,广东巡抚衡街门的所在地,也是广州府治,番属县治和
南海县治所在地。官街,学宫,商铺林立,
图!“陈氏书院"牌圈
广东各地官员,商人,士子,以及普通百姓需要经常出人省城,因而广州城内常常一房难求。为了满足广东各地各种人员,来省城落脚办事的需求,各姓组织省内同姓宗族,在广州兴建祠堂式建筑,为到广州城应试,诉讼,交税,侯任的乡下同姓子弟提供居所。自清代乾隆中期开始,合族桐因为"把持讼事,扶众抗官“引发官府一次又一次的禁桐行动,广州城内许多合族祠也因此被禁,于是各姓合族祠纷纷改名为书院”“试馆”“书室”,陈家桐之所以被题演为“陈氏书院”,也由于此原因。
陈家桐是广东地区著名的合族桐,由广东第一大姓陈姓集全省72 县陈姓宗族之力建成,为了建祠,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陈伯陶、陈兰彬、陈昌朝、陈宗询等48位德高望重的广东陈姓乡绑名流倡建陈氏书院,。他们选东汉人陈太邱为始相,定详细的章程,通过售卖牌位的方式集资建造陈家桐。各地陈姓宗族以房为单位,为祖先购买牌位,建桐公所给予“人主单”作为凭证,各房凭此将祖先牌位拿到除
家桐祖堂神垒内供奉,子弟则凭此人住陈家桐,参加春秋祭祀仪式。 1.2逆步扩大规模
陈家祠的建成并非一践而就,而是随着资金的积累面逐步建设完成的。今天,我们根据陈家桐11条陶塑瓦脊上的题款可以看到,最早筹建资金建立起来的是后进祖毫,建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这里是供奉相先牌位和进行日常祭祀的地方。堂内有5个木雕神盒,最高者达8米,最宽者达5.7米,均为岭南地区最大的木雕艺术精品。神垒
要求。参考文献
[1]杨晓平.市政给水管网设计要点分析及应用分析[J].卷宗,2014
(8):325,326
[2]黄刚.市政给水管网设计要点分析及应用[J].中华民居,2011(7): 73 74
[3]乔玲,威勇.论述市政工程给水管网优化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
设计,2014(19):635.
[4]金毅,韩金益.基于市政给水管道设计的研究分析[].建筑工程技万方数据
建筑与规划设计
内供奉陈氏祖先牌位,神垒前设有供桌,香炉等。其次建立的是中进聚贤堂和首进门堂,建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其中,聚贤堂作为族人聚会议事的中心场所,是陈家祠最重要的建筑,位居建筑群的核心。
聚贤堂面阔五间共27.7米,进深五间共17.4米,建筑面积为482 平方米。在陈家祠建筑群中,案贤堂的形制规格最高,体量最大。凡举行重大的祭祖仅式,门堂与聚贸堂内的屏门和隔扇使全部开启,三进前后贯通,顾为壮观。
光绪十八年(1892年),陈家桐又建成了用于供奉牌位的后进东,西两厅,每个厅内各设三个本雕神拿。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首进东西两厅。光绪二十年(1894年),当中进东,西两厅及两翻建成后便
巧夺天工的桐堂建筑
作为岭南桐建筑的典范,陈家桐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特色,并且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元索,可以说是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集大成者,
它的整体由9座厅堂和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青云巷组成。广州位于气候炎热的岭南地区,青云巷的巷项热,巷底凉,上下温差较大,冷热空气交换,形成自然通风,使得陈家桐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巨大通风机,即使炎炎夏日,人们行走其间也会觉得异常凉爽。此外,青云巷又名防火巷,这是因为它还具有建筑间防火的功能。
在建筑装饰方面,陈家桐大量采用东莞青砖,广州花岗岩,石湾陶,东南亚坤甸木等
国内外优质建材,经能工巧匠的精心营造,形成了巧夺天工的"七绝“艺术效果。这“七
图2青云巷
绝“分别是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灰塑,钢铁铸和彩绘。
2.1
石雕
陈家祠的石雕是清代广东建筑石雕的杰出代表之一。在陈家桐头
门前有一对神态祥和的石子,雄狮脚踏石球,傲视远方,象征权利,雌筹爪扶小辨,象征家族兴旺。石筹口中光滑的石球,以楼雕技法整体雕球面成,既转动自如,又不会滚出狮口。石师的基座四面则用高浮雕技法唯刻有“鲤鱼跃龙门”,“丹风朗阳”,“狮子戏球”,等吉祥图案。
在头门两旁,立着一对连同基座高达2.55米的抱数石,石鼓直径 1.4米两侧数面光滑整洁,鼓侧缘雕饰数钉,善面及端蝠纹,石鼓基座替有上百件之多,造型和装饰多种多样。工匠通过祥云,卷草和如意纹把人物,动物,花果等题材组织在呈三角形的雀替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编蝠象征“福气,被大量运用于传统装饰图案。在陈家祠,形状不一的编蝠图案和纹饰数不胜数,尤以石雕雀替上的编蝠为最,或口衔花
术与设计,2016(9):394.
[5]石峰,张丽孝浅谈室外给水管道工程设计要点[J].新农村(黑龙
江),2012(3):77
[6]陈受.天长市给水管网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
(13) :757.
[7]路旭龙,刘洋.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探讨[].商
品与质量,2016(50):316317.
作者简介:张诗伟(1984年2月生),男,湖北武汉人,本科,长江供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给排水,管网设计。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