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第1期(总第118期)
江西建材
城市给排水设计
杨鹏
(合肥华样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51))
建筑与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给排水设施,是保证城市地面水及时排除,防治城市水污染,并使城市水资源保护得以良性循环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
施。笔者以赋市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为实例,通过对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供排水专业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调:城市工程排水规划给排水设计
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基础建设构成了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面给排水系统更是此环节中的血液,特别是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扩张,水,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建设离不开给排水系统。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在各地城市建设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此部分内容在相关专业书籍中所占篇幅较少。在此,笔者就当地的设计工作和实践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
居民生活离不开水,工厂企业生产也需要水,所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因为水资源是有限资源,所以
通、景观、展示、商业、休闲等空间为一体,注重空间的整合,重视效率,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世界上最大的ETFE张拉索膜结构,适应了上海的台风气候。整个世博轴在各个环节体现绿色节能,江水源地缘热泵、雨水回收系统等生态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谱与平衡。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的造型源于ETFE双层膜气枕结构,在
结构表面设置水喷雾系统,形成流动的水膜,带走热量并保拮膜的光洁,当然水经过技术处理可循环使用。不仅如此,膜结构表面还贴附着日本最新研制的超薄且可弯曲的太阳能电池板,作为辅助能源供应。阳光、水、空气等天然能源的共同作用,有效地减少建筑的能耗,该建筑运用当代最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来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使建筑本身成为-个
巨大的生态科技发展成果的展品。 2.2设计语言的多元创新
010 主题馆的屋面上,屋面设计成折线形,有规律的布置三角形采光天窗,将超大尺度的屋面处理成类似城市纵横交错、凸凹起伏的肌理效果,即满足了大型展览空间的功能要求,又展现了上海城市空间的独特风情。同时,利用巨大的屋面,将太阳能光电板与屋面结构一体化集成,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电建筑一体化的单体建筑。主题馆的设计体现了建筑的功能性、科技性,生态性和地域性,其建筑形式与技术探索预示着未来的建筑设计必定呈现多元化趋势,影显了当代建筑学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融合力及综合性。
万方数据
要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用地结构,加大科技投人,实行节水工程,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还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抗早植物,推行节水灌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储存剩余的水资源,把用水的项目放在用水的季节,在比较干旱的季节从事非用水行业,对于邻大型水库的城镇,由于水量丰沛而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淡薄,使城市供水系统不堪重负,高峰时甚至出现明显缺水情况,使得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城市水资源间题普追存在于各类城市中。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问上存在分布不均,而且根据要水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设计方案,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要优化水资源配 2.3走向对人与自然的全面关怀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不是简单的指人们在物质上的享乐,而是寓意在全球有限的自然资源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生存尊严与资源消耗的解证平衡。城市最佳实践区,首次给城市独立一个参展世博会的机会,向世人展示世界各国城市解决共同难题所获得的创新面有价值的经验。像伦敦的零碳馆、马德里的“竹屋”,、成都的活水公园,南市发电厂的改造等鲜活案例出现在上海世博会,可以让世人直观感受和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实场景。在本届世博会自建展馆中,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为不规则形体,常规的建筑平、立、剖二维表达难以正确描绘建筑,三维设计方法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也提高了建筑与结构、机电专业设计的协调。总之,设计技术的创新顺应了展馆建筑设计的需要,也促进建筑走向更自由、动态的建筑形象。世博建筑一如既往地走在建筑溯流的前列,展示了建筑与高技术和新视觉美
学的完美结合。参考文献
[1]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www.expo2010.cn
[2]曾群,邹小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建筑设计[J].时
代建筑,2009,(4):3738.
[3]布正伟.复杂性建筑语言运用辨析[J].建筑学报,2008,
(9) :9 1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