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低含液输气管线内两相流动及其CO2腐蚀研究进展

低含液输气管线内两相流动及其CO2腐蚀研究进展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23.9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3 09:29:0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低含液输气管线内两相流动及其CO2腐蚀研究进展 第44卷第3期
化工机械
低含液输气管线内两相流动及其
CO,腐蚀研究进展
管孝瑞金有海王建军张大磊"李虎”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a.化学工程学院;b.机电工程学院;2.广西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低含液近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动的实验进展,总结了管内液相流动分布特征,阐述了输气管线内CO,声蚀机理、离预测模型与两相流动下CO,岛蚀行为,最后展望了这一交艾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低含液愉气管线气液两相流动
6cO,离础
中图分类号TQ055.8*1
文献标识码A
气集输工艺是实现废水、废气集中处理的高含硫气田较为成熟、经济的输送工艺),尤其在山地丘陵地带被广泛采用。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常伴随着一定数量的氯盐、CO2、H,S及有机酸等,管线面临局部腐蚀破裂的风险2]。此外,管内还存在少量的固体颗粒、硫酸盐还原菌及结垢等,更加剧了管道内腐蚀[3]。在天然气集输过程中,当管道温度、管内压力发生变化时,饱和水蒸气发生相变生成凝析水(+),进而形成低含液气液两相流动。而气液两相流动参数与界面处的反应密切相关,影响着不同区域的腐蚀速率,决定着率先发生腐蚀的局部点,
在流速、液相浓度及应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下,
CO,腐蚀行为复杂多变,并且随着液膜厚度的度化,局部腐蚀的控制因素也发生变化。目前,人类对于低含液率下湿气管道内CO,腐蚀规律没有完全掌握。在此,第者介绍了国内外低含液率近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实验进展与成果,并总结了输气管线内气液两相流动下的CO,腐蚀行为
低含液输气管线内气液两相流动 1
低含液率是指1MMsm(101.325kPa、15℃下百万标准立方米)气体中液相体积含量小于
文章编号0254-6094(2017)03-0245-0)
245
1100m的工况,或者是液相表观速度小于 0.02m/s的工况3]。湿气集输管线内多为低含液气液两相流动*),难以形成水动力段塞流和由地形起伏引起的段塞流,而分层流和环状流是最常见的两种流型。不同的流型导致不同的液膜分
布,进而影响着不同部位的腐蚀进程。 1.1气液两相流型相似准则
气液两相流研究中,几何因素(管径、倾斜角度)、物理因素(温度、压力、密度、粘度、表面张力)和流动因素(气液两相人口速度、含液率)均影响着流型的变化,造成研究成果无法通用。因此,应从流型转变角度出发,结合气田现场参数,利用相似准则确定实验参数,搭建两相流动实验平台。
关于分层流向其他流型的转变,TaitelY和 DuklerAE通过求解动量方程得到液膜高度,进而由界面稳定性理论建立了分层流向其他流型转变的标准了。吴应湘等运用动力相似理论分析了能够用来模拟现场工况的实验条件,除了需要满足几何相似外,还必须满足弗劳德数、气液雷诺数、欧拉数、韦伯数、密度比、粘性系数比和干度相 7个相似条件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62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5CX06045A);青岛市
科技计划项目(14-2-4-63-jch)。
作者简介:管孝瑞(1989-),博士研究生,从事多相流流动与腐蚀的研究,cupguanxiaorui@126.com,
万方数据
上一章:长输天然气管线特殊地段的穿越施工思路构建 下一章:油气集输管线外防腐层的选择与应用

相关文章

输气管线腐蚀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地下储气库输气管线腐蚀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LNG装置内气化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现象研究 高压共轨大功率柴油机喷油嘴内部两相流动仿真研究 1.2MPa一下压力天然气输气管线不停气带压堵孔的课题研究 油气田CO2腐蚀研究概况 集气管道CO2内腐蚀模拟研究 碳钢焊接接头抗CO2腐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