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艺控制
气体膨胀式天然气带压液化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李长宇(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燃气技术分公司,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采用天然气带压液化技术后,可以在较好的温度与
压力下将天然气液化,以此来实现海上天然气的液化。然而,文缺资料中关于该技术运行中的参数、性能优化论述的非常少。所以,本文根据气体膨胀式天然气液化系统的优点,设计出了一种二氧化碳含量较低的气体膨胀天然气带压液化流程。同时,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在优化参数的基础上,得出了其最优值。实践证明,采用优化后的氮膨胀天然气带液压化流程,具有占地面积小、流程简单、投资低、性能良好、耗能低的优势。与常规流程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气体膨胀;天然气;带压液化;设计;优化;分析海洋中蕴藏中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占到全球的三分之
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在海上天然气液化中,面临很大的困难。针对以上间题,国外专家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天然气带压液化技术,即PLNG技术。该技术能够在较大压力下,储存液化后的天然气。然面,由于冷疑温度的提高,增加了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鉴于此,本文利用气体膨账式天然气液化系统的优势,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气体膨胀带压液化流程,该流程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较低。那么,该流
程的性能如何呢?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1带压液化流程的设计
本文设计出了一种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膨胀带压液化流程。首先,将天然气做净化处理。此时,天然气带有一定压力。然后,将其置人到换热器中,降低温度与压力。关然气液化后,放人到储罐中储存。储罐中的气体挥发后,降温,再次返回到换热器,对部分压力能、低温能进行回收。在天然气液化的过程中,换热器需要的冷量是由气体膨胀制冷循环系统提供的。另外,膨胀机在运行时能够产生膨胀功,然后回收给压缩机使用。
2液化流程的优化 2.1初始参数的设定
结合实际的生产实践经验,设定初始参数。具体设定的情况为:天然气进口温度与水冷温度均为35℃;膨账机绝热效率为0.8;压缩机绝热效率为0.85,液化率为1。两台换热器的最小换热温度分别为3℃、5℃。天然气压力降低为0kpa。假设进口天然气为CO、CH4。两者的摩尔分数分别是:0.01% 99.9%。自调节水冷器产生的压力,将膨胀机中的功刚好回收给压缩机。自调节(HEX-101)后端天然气、压缩机(C-201)前
端天然气温度,要求保持一致。 2.2流程参数的优化方法
分析上面的参数、逻辑关系,可以得出四个流程自由度。分别是:进口天然气压力(P)、储存压力(P)气体膨胀前压力(P)、气体制冷剂膨胀前顶冷温度(t)。假设以上参数相同,将能耗指标设定为LNG单位,在优化参数的基础上,得出最低能耗的最优值。计算公式为:
万方数据
9res(1)
在(1)式中,表示;LNC耗能。单位:(kWh/m),Wm表示:压缩机的总功耗;单位:(kW):q表示:LNG标准体积流量,单位:(m"/h)。
3优化结果与分析 3.1流程参数的优化结果
首先,进口天然气压力(P)在5Mpa时,LNG储存压力(P)为:2Mpa。气体制冷剂膨胀前预冷温度在-30C时,能够改变储存压力。在(HYSYS)模拟软件中,计算出LNG单位产生的能耗()。当制冷剂膨胀前压力增加后,则单位能耗降低。除此之外,压力太高,就要增加设备的承压,所以在流程中要将压力控制到适当的范围内。可以看出,气体膨胀前压力为5Mpa 时,比较合适。其次,(CHa、50%N;+50%CH4、N.)制冷剂达到最佳膨胀前预冷温度时,气体制冷剂胀前预冷温度的温度分别是:-25℃、-30℃、-35℃。再次,进口天然气的压力增加后,则
LNG单位能耗降低。 3.2制冷剂的比较
对上述三种制冷剂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应液化流程的最优参数。研究表明,由于氮气的液化温度比CH的液化温度低,导致(CH、50%Nz+50%CH、N)三种制冷剂的温度依次下降。在三种制冷剂中,能耗最高的是氮气。最低的为CH。主要原因是:该气体的比热容与进口天然气很接近,在换热的过程中能够降低能量消耗。
3.3氮膨胀(PLNG)流程与常规氨膨胀流程的比较
氮膨胀(PLNC)流程与常规氮膨胀流程相比,其有更大的优势。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膨胀比是常规膨胀流程的 V2,比例更低。第二,最低温度为-166℃,比常规氮膨胀流程的温度更高。第三,在产品LNG单位能耗方面,氮膨胀(PLNG)流程的能耗为0.217kWh/m。常规氮膨胀流程的单位能耗为 0.408Wh/m。可以看出,氮膨胀(PLNC)流程的能耗更低。除此之外,采用氮膨胀(PLNG)流程,操作更方面,占地面积更少,而
且简化了使用的设备,因此降低了投资的成本。 4结语
常规氮膨胀流程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消耗比加大。同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带来了风险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带压液化流程。实践证明,应用该流程后,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拓宽了其适用范围,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与前景。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值得大力推广。参考文献:
[1]熊晓俊,林文胜,顾安忠.气体膨胀式天然气带压液化流程的设计与优化[J].天然气工业,2013,06:97-101.
[2]鹿院卫,刘丽华,吴玉庭,马重芳基于ASPENHYSYS和 MATLAB天然气液化流程的优化[].石油和化工设备,2014,06 50-52
化置线!243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