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卷第5期 2010年10月
中国地质 GEOLOGY IN CHINA
重新认识鄂尔多斯南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
Vol.37,No.5 Oct.,2010
本写一真(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2.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610500;3.中国石油长庆油四勃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9)
提要:地层、沉积岩组合及古地貌特征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旱奥陶世马家沟期为3个沉积单元区,即:北东部区为白云岩-蒸发盐组合:南部区为白云岩一少量蒸发盐组合;西部区以右灰岩为主。相应地北东部区以发育台内盆地-盆缘坪为主;南部区发育洼地-台坪-台地边缘-海槽;西部区则发育台地边缘-海槽。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观测以及区域资料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边缘大致在洛南瓦窑沟一西安一宝鸡一带。马家沟期研究区沉积模式总体上为:横向上“西槽、南洼、东坪、北盆",纵向上“成-淡交替";灰岩-白云岩-蒸发岩横向上呈带状展布,纵向上则为不等厚交替流积。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碳酸盐台地;岩相古地理;沉积模式
中图分类号:P588.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0)051327-09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西部,由于
受奥陶纪以后的各期构造运动破坏,盆地南部地区,尤其是南部边缘地区奥陶系多被剩蚀始尽戴深理地腹,地面露头较少且分布局限,这极大地增加了南部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研究的难度,造成了诸如碳酸盐台地、碳酸盐缓坡等众说纷绘的岩相古地理格局1-。加之威尔逊的碳酸盐岩沉积相综合模式较早引人中国,并被国内学者广为接受,所以人们多按“威尔逊模式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的岩相古地理,并建立相应的模式。经笔者对南部地区奥陶系面和有关钻井岩心系统地观测,并综合前人的面和区域资料研究发现,早奥陶世马家沟期鄂尔多斯地区是西、南为秦祁海槽的一个巨大、相对较平坦的台地,不但有边缘障壁岛,还有内部岛屿(中央古隆起)和盆地、洼地,其岩相古地理特征与“威尔逊模式”有所不同。
收稿日期:2009-0827;改回日期:20090915
1区域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是指陕西志丹以南、洛南以北、山西河津以西及甘肃平凉以东地区(图1)。 1.1区域构造特征及中央古隆起形成
晚寒武世末的加里东运动,使得鄂尔多斯地块
拾升,除南部局部仍为海水灌没外,广大地区成为陆地,并在盆地中部偏西-南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古隆起:中央古隆起。该古隆起平面呈“L"型,北段走向近南北,南段在宁县以南向东转折至富县。早奥陶世亮甲山期的怀远运动,则进一步使南部边缘区短暂抬升成陆。关于中央古降起的形成时代虽是言人人殊,不过基本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前奥陶纪;如汤显明(1992)认为“中晚元古代中央古隆起已具雏形”;黄建松(2005)综合研究了地面露头和钻井揭示的地层接触关系、重力、地磁等资料指出
基金项目:(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1)资助。
作者简介:董兆雄,男,1954年生,教授,从事况积学及储层地质学教学与研究;Email:swpaf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