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西北半干旱地区岩屑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的研究

西北半干旱地区岩屑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的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4:13:31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西北半干旱地区岩屑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的研究 23—32,2012
doi;10. 3969/j. isn, 1674-3636. 2012. 01.23
地质学刊
第36卷第1期
西北半于旱地区岩屑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的研究
范小军,陈冲,王晓刚,陈根
(1.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610066;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西北地区主要发育残山丘陵地貌。风成砂、急雨过后的黄土硬壳以及下伏膏岩层的普遍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代表性,也给异常的提取和解释带来了困难。针对这种特殊的自然景观和地质背策,以西北半干早地区一一阿拉善某地为例,介绍了工作区地质特征,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趋势面法、滑动平均法提取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矿产资料进行综合对比,探讨了较为适合半干早地区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处理的方法。
关键调: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异常提取;趋势面法;滑动平均法;西北半干旱地区
中图分类号:P618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36(2012)01=002310
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东延部分,其北界位于北纬42° 以北的骆驼山一红石山一黑鹰山一线,南界位于柳园一大奇山一带(聂风军等,2003)。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半干早气候条件,严重缺水,
地质研究程度低。由于本区蒸发强烈,往往在短暂的暴雨后,会在山坡的下部、沟谷以及第四系中形成 10~30cm的坚硬黄土硬壳,第四系中基至可厚达 1m以上。黄土壳中也有少量的细小岩屑与风成砂,但是岩屑颗粒外被坚硬的黄土皮壳包要,有些粒度与下部的岩屑粒度相差不大。另外,下伏的膏盐层在工作区也比较发育,形成的地球化学障能够对成矿及伴生元素异常的显示起屏蔽作用。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地理景观条件,认为研究区不适宜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也不适宜基岩地球化学测量。因此,采用岩
屑地球化学测量方法。 1区域地质背景
从大地构造位置上看,研究区地处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华北4大板块汇聚地带,属于天山一兴蒙造山系(一级构造单元)额济纳一北山弧盆系(二级构造单元)公婆泉岛弧(三级构造单位)构造的西部(潘桂荣等,2009)。北山地区的主体是
2
研究区地质特征
研究区出露的岩性主要有中基性岩浆岩(辉长岩体、闪长岩体),酸性岩浆岩(花岗岩体),变质岩区(变质熔岩、石英片岩、石英岩),沉积岩区(灰岩、
砂岩、砾岩),第四系洪冲积物(图1)。 2.1地层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志留系圆包山组石英片岩和公婆泉组变质火山岩、石炭系绿条山组长英角岩及石英砂岩和发发台子组碳酸盐建造;中生代地层主要有保罗系龙凤山组砾砂岩、赤金堡组砂砾
岩和粉砂岩及泥岩;第四系。 2.2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北东、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有高角度的正断层、逆断层或逆冲断层,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继承性明显,对区内地层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褶皱构造复杂,与华力西期侵人体有密切关系的铜、铁矿化,多分布在褶皱构造转折处的断裂或接触带附近。
收稿日期:201109-29;编辑:陆李弹
作者简介:范小军(1986),男,助理T.程师,资源勘查T.程专业,主要从事地质化探找矿T.作,E-mail;364102412@q9-com 万方数据
上一章:珠江三角州沙湾断裂带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下一章:江西鄱阳湖地区土壤酸化与人为源氮的关系

相关文章

西北半干旱地区湿地公园水系规划设计方法与工程技术途径 内蒙古白音郭勒地区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模拟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小麦锌利用率的影响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利用:以甘肃省皋兰县西岔镇为调研案例 DB15/T 1280-2017 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小麦高效节水丰产技术规程 DB62/T 1802-2020 绿色食品 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T/GRM 089-2023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规范 DB13/T 5512-2022 半干旱地区容器苗造林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