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卷第4期 2014年8月
中国地质 GEOLOGYIN CHINA
杨顺虎,苗来成,朱明师,等.蒙古戈壁天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增貌研究[].中国地质,2014,41(4):1159-1166
Vol.41, No.4 Aug.,2014
noeseoooooeee Tianshan Fault System[JJ. Geology in China, 2014, 41(4): 1159116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蒙古戈壁天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
与构造地貌研究
杨顺虎1苗来成1朱明帅1李兴波1李景晨2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2.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16)
提要:跨越中蒙边境线的戈壁天山断裂带是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西展布约700km。通过解译分析Landsat ETM卫星遥感影像和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戈壁天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戈壁天山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断层陡坎、系统的水系错位、挤压脊等典型的走滑构造地貌类型。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还显示3处系统水系错位,均受戈壁天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的影响,表现出系统的左旋水平位错。结合历史地震数据、先存的基底构造和断层系统,本区地震活动性呈现出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此外,发育在断裂带上的3个大型挤压脊构造中:KarlikTagh和GurvanSayhan就位于走滑断裂的终端,其走滑分量减弱并逐渐转为以逆冲分量为主的构造特征。NemegtUul位于2条不连续的走滑断裂的汇合和叠置部位。走滑断层均穿过了挤压脊构造,同时伴随有逆冲作用分量,造成了挤压脊沿走向和垂直走向上的构造地貌生长,显示了是陆内造山带演化的重要过程。
关键调: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挤压脊构造;戈壁天山断裂带
中图分类号:P5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4)04-1159-08
中亚地区是研究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和山脉隆升的理想场所,其新生代构造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持续汇聚和碰撞挤压的远程效应-。与备受地质学家青睐的邻区一青藏高原相比,从青藏高原以北直至蒙古国中部杭爱山以南地区的新生代构造活动研究程度较低。其活动构造展布范围、活动样式和构造变形的儿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主要是通过遥感解译、大地测量数据及有限的野外调查4-获取。
跨越中蒙边境线的戈壁阿尔泰一天山地区的戈壁天山断裂带构造位置特殊,是该区域内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近东西延伸超过700km。对该条断裂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研究资料赁乏(411,12),
收稿日期:2014-06-04;改回日期:2014-06-16
限制了区域地质研究进展,而它对调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构造变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4)。因此该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研究,对于认识和理解陆内构造变形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对戈壁关山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区域构造地貌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
地质特征 1
戈壁天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以北杭爱山以
南地区,区域上保留了古生代古亚洲洋的团合过程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332、1212010561510、1212011120330)和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20100))联合资助。作者简介:杨顺虎,男,1986年生,博士生,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yangshunhu@mail.iggcas.ac.cn。
http://geochina.cgs.gov.cn中国地质,201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