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9卷第4期 2015年12月
doi ; 10.3969/j.issn.1674-3636.2015.04.577
地质学刊
Jourmal of Geology
Vol.39 No.4 Dec.,2015
汤原断陷始新统新安村组与达连河组层序地层模式苗巧银"2,刘招君3,杜江峰,柳容3,韩娇艳”,潘明宝"2,张平"2
(1.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9;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3.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00;4.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 5.东北石油局,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对三级层序进行识别,获得4个三级层序:新安村组为SX1、SX2两个三级层序,达连河组为SD1、SD2两个三级层序。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和同相轴反射特征,对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等进行识别和划分,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和层序地层模式。研究了该模式与岩性油藏的分布关系。认为缓坡一侧潜水区为岩性成藏发育的有利部位,深水区在低水位和水退体系域易形成重力流或水下扇,为有利的岩性油藏;陆坡一侧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较好的岩性成藏区块。以上根据层序地层研究,预测可能存在的有利区(岩性油藏)经勘探获得证实,所以层序地层模式对导找隐蔽油气藏起到了较好的预测和类比作用。
关键词:三级层序;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层序地层模式;岩性油藏有利区块;汤原断陷
中图分类号:P539.2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36(2015)04057707
和水退体系域。本次研究以刘招君等的“四分体系域法”为理论依据,根据汤原断陷的盆地沉积特征和古地貌特征,建立符合汤原断陷和其相类似的断
国内外有关学者关于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模式及其沉积体系的组合和空间展布特征做了大量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顾家裕,1995;魏魁生, 1996;池英柳等,1996;邓宏文等,1996,1999,2001, 2002;纪友亮等,1996;解习农等,1996;董清水等, 1997;郭建华等,1998;冯有良等,2001,2006;李思田等,2002;蔡希源等,2003;郭少斌,2006;姜在兴等, 2009;Vail,1987;VanWagoneretal,1990; Posamentieretal,1991;Cross,2000)。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体系域的划分有自已不同的认识和见解,体系域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外学者Scholz 和Ryand均采用“两分法”:低水位和高水位体系域;徐怀大1993年主张陆相层序地层采用“三分”:低水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刘招君等(2002)在其陆相层序地层模式中首次提出了“四分法”:低水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
陷层序地层学模式,以便对油气资源的寻找起到预测和指导作用。
1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1.1
依舒地堑是著名的郏庐大断裂北延的一支,是东北地区构造特征最为复杂的含油气盆地,是在吉黑裙皱带基础上发育的中、新生代裂容型地墅。2 条大体平行、走向北东的主干大断裂控制了地堑的发育,并被北西向或东西向断裂横切,使整个地望表现不连续,分为若干断陷和断隆。包括汤原断陷、依兰断隆、方正断陷、尚志断隆和胜利断陷5个一级构造单元及其邻近地带(图1)。
汤原断陷是位于依舒地堑最北端的次级构造单元,其边界主要由北东向大体平行延伸的2条深大
收稿日期:2014-05-08;修回日期:201405-21编辑:候鹏飞
基金项目:大庆油田项目"汤原断陷新安村组一达连河组细分层沉积相研究"(DQYT-1201002-2006-JS-11720)
作者简介:苗巧银(1980—),女,工程师,硕士,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专业,主要从事基础地质研究工作,E-mail:178129037@q9-com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