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

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03.9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6:53:38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 第39卷第1期 2012年2月
中国地质 GEOLOGYINCHINA
Vol.39,No.1 Feb.,2012
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
杨明桂1刘亚光2黄志忠3吴富江3宋志瑞3
(1.江西省地质勘查开发局,江西南昌330002;2.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南昌330201;
3.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
提要;作者在长期从事江西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地质资料成果的收集、研究和重点考察,运用构造、岩性组合、标志层序列与同位款测年资料综合对比分析方法,重点对江西及邻区震且纪前的中新元古界区域稽皱基底浅变质地层及其上的“青白口纪晚期"与南华纪等3套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序列的梳理和时代划分对比,据此提出款县一德兴蛇绿混杂岩带为华南洋残迹,其南侧的怀玉岛弧属于华夏古陆缘,对新元古代早期的弧缘盆体制和“青白口
纪晚期"裂谷系统的主要待征及其发展演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江西及邻区;中新元古界;划分对比
中图分类号:P53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2)010043-11
江西及邻区纵跨扬子、华夏两个古板块及其间的钦杭结合带。受不同地质构造背景制约,各地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环境差异很大。其中中新元古代褶皱基底变质地层,厚度巨大,岩性比较单调,变形强烈;青白口纪晚期(板溪期)地层因形成于裂谷环境,沉积类型复杂、岩性多变。此外,沿浏阳一景德镇、德兴一代阳、萍乡一绍兴等几条地壳拼接带,岩层往往遭到消减、叠覆,呈复杂的岩片堆叠或混杂结构,以致层位与时代划分对比难度很大。迄今各相邻省区之间认识很不一致,联图困难。江西的区域地质工作者为解决这个难点,50多年来,长期运用构造地层法,尤其着力于标志层序列的研究,进行岩石地层对比,包括岩片堆叠地层的层序复位。笔者近期在新编“江西省区域地质志”的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的区资料和科研成果的再研究与重点补充调查,对上述 3大套岩石地层作了进一步的梳理,并与邻区地层进行了对比,结合有关科研单位近期取得的同位素测年成果,初步建立了江西及邻区中新元古代岩石地层序列和年代框架。
收稿日期:201104-15;改回日期;2011-11-22
中元古代晚期一一新元古代早期地层划分对比
1.1地层划分
江西中元古代晚期一新元古代早期地层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形成了晋宁期区域褶皱基底,其时代曾统归于中元古代,根据作者最近的研究,它们分别属于扬子、华夏陆缘沉积及华南洋的残迹,时代也有很大变化。该期地层在江西中北部分布较广,也是在华南出露最好的地区(图1,表1)。扬子古板块江南陆缘区,仅出露新元古代早期地层,可进一步
分为南北两区两群。 1.1.1江南陆缘区
北区双桥山群: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层,广泛分布于铜鼓一景德镇断裂带以北(北区)。地层遭强烈褶皱变形,但基本成层有序。以灰色、灰绿色中细粒碎屑岩为主,具复理石、类复理石结构,岩性简单,划分对比围难。通过详细调查,从中寻找到了“黑色千枚岩、紫红色条带和砾岩层等”3个易
作者简介;杨明桂,男,1933年生,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科学研究;E-mail:yamg1933@126.com。
上一章: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世水道发育的主控因素 下一章:长江三角洲地区深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模拟预测耦合模型研究

相关文章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江西省岩石地层 扬子地块西缘古-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来自通安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甘肃省岩石地层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青海省岩石地层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四川省岩石地层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安徽省岩石地层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贵州省岩石地层 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 河北省岩石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