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江苏松散沉积层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发展趋势

江苏松散沉积层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发展趋势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1.5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7:52:0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江苏松散沉积层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发展趋势 36 40,2010
doi:10.3969/j. isen. 1674-3636.2010.01.36
地质学刊
第34卷
第1期
江苏松散沉积层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发展趋势
施春华",骆祖江2
(1.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南京210012;2.河海大学水文地质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8)
成重复或缺失,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又容易引发地面沉流降地质灾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学模型及其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地下水渗流三维数学模型可以将整个松散沉积层作为一个统一的水文地质体进行计算,对不同水力性质的含水层同时进行刻描述,克服了以往二维或准三维模型将各含水层之间的粘性土层概化为越流层给评价结果带来的重复或缺失。地下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可以结合地面沉降环境控制,评价出地下水的可采资源量,尤其是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考虑了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及
土的渗透性随应力状态的动态变化的全耦合模型,使评价结果更趋科学、合理。关键调:第四纪: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地面流降:评价模型:江苏
中图分类号:P628
文献标识码:A
1松散沉积层特点
文章编号:16743636(2010)01=0036=05
式如下。
最(T ) +最(T,) +
+k
(H-h)+W
sax
ax =u
江苏省松散沉积层自上而下普遍依次分布有全
新世孔隙潜水含水层(组),晚更新世第I承压含水层(组),中更新世第Ⅱ承压含水层(组),早更新世第Ⅲ承压含水层(组),个别地段还分布有中、上新世第IV承压含水层(组),各含水层通过其间的粘性土弱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局部地段各含水层又相互连通。各含水层水力性质和土力学性质在空间上相差悬殊,垂向渗透系数与水平方向渗透系数相差较大,且不同空间坐标位置垂向渗透系数与水平方向渗透系数的比值相差悬殊,一般土层的经验值为
0.1.但有些地段远远偏离这一数值.高达0.7。 2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
20世纪90年代全省各市相继开展了地下水资源评价,由于受计算技术和地下水动态长观资料的限制,采用地下水渗流二维或准三维模型,按分层评价的方法集中评价主采层位,如苏锡常的第Ⅱ承压含水层、南通和盐城的第Ⅲ承压含水层,数学模型形
ne
ay
e
(x,y,)
h(x,y,t)1,==ho(x,y,to)(x,y)en
h(x,y,t)Ir,= h,(x,y,t)(",y) ,
cos(n,)+
ah
(x,y)ef
kes
w
(1)(2)(3)
cos(n,y)lrz=q(x,y,t)
(4)
式中"为贮水系数T、T.为含水层水平方向各向异性主方向导水系数(md);h为含水层点(x,y)在t时刻的水位(m);H为越流补给层点(x,y)在时刻的水位(m);m为越流层点(x,y)处的厚度(m);W为源汇项(1/d);t为时间(d);Q为计算区; ho(,y,)为点(,y)处的初始水位(m);q(,y,t)为第二类边界上单位面积的补给量(m/d);h,(,y, t)为第类边界上的水头值;cos(n,x)、cos(n,y)分别为流量边界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方向夹角的余
收稿日期:2009-08-10;编辑:陆李弹
作者简介:施春华(1965—),男,江苏海门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万方数据
上一章:浙江:湿地内禁设开发区工业区 下一章:晚第四纪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Fe/Mn变化: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关文章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模型研究 江苏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中国地下水资源 江苏卷 亚太地区发展报告No.5(2004):发展趋势预测热点问题分析 亚太地区发展报告No.8(2008):发展趋势预测热点问题分析 亚太地区发展报告No.7(2006):发展趋势预测与热点问题分析 亚太地区发展报告No.4(2003):发展趋势预测与热点问题分析 西南地区聚乙烯燃气管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