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四川5.12地震灾区陈家大院子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四川5.12地震灾区陈家大院子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57.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09:19: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四川5.12地震灾区陈家大院子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2015
2015
Vo1.10Z2刘晓晓等:四川5.12地震火医陈家大院予滑被形成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价第10卷增刊2 doi:10.3969/j.issn.1007-1903.2015.z2.021
四川5.12地震灾区陈家大院子滑坡
形成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刘晓晓,杨少华,李巧刚(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100120)
摘要:陈家大院子滑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什部市,为-一“浅层土质率引式滑坡”,滑坡体东西宽145m,南北长156m,放体前、后缘相对高差121m,上茂第四系覆盖物平均5~6m,滑坡体总方量共计约11.3×10m,主要滑动方向为140°。滑放下方居住 50户具165人,并建有多村公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潜在经济摘失约500万元。2008年“5,12”地索后滑坡体局部出现变形连象,滑坡体后缘局部出现张维,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原因白。后经2009年雨季,由于受到人委工程活动及降而等多方面国素的影响,滑坡变形速象进一步加剧,滑坡体后缘拉张裂整形成黄通,坡体前腺局部部分土体发生滑蝠,坡体中部部分树本发生倾例。本文造取了一条滑坡体主剖面,使用板限平衡法对滑坡体在天然,降水,地震等3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并对该滑披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新,为滑坡体后期开展治理工作提供了如要的依据。关键词:土质滑坡;核限平衡法;稳定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P642.22 0绪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03(2015)Z2-010106
北侧坡地,区域上属于侵蚀一构造地貌;滑坡体位于中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拨1051m,最
陈家大院子滑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什部市红白镇吴桂平村4社,滑坡体于2008年“5.12”地震后坡体后缘位置出现部分拉张裂缝;经过2009年雨季后坡体变形迹象进一步加剧。直接危险滑坡体下方5户共165人生命财产安全及已建乡村公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安全[1-2]。此次笔者经现场勘察后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一条滑坡体主剖面,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傲出了评价,为后期滑坡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1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1.1滑坡概况
滑坡地处什郝市红白镇五桂坪村4社陈家大院子西
低海拨859m,山体坡度一般为40°~60°,相对高差 150~190m。
陈家大院子滑坡为中型浅层土质牵引式滑坡。滑坡东、西两侧以天然冲沟为界,滑坡北侧后缘以地表出现的明显拉张裂缝处与出露基岩地区为界,坡体前缘以居民建筑房屋开挖坡脚处为界;滑坡体后缘位置最高海拨1019.8m,前缴最低海拨898.8m,前后缴相对高差121m,冲沟宽一般为2~3m。
陈家大院子滑坡坡体东西宽145m,南北长156m,
上没第四系崩坡积与坡积覆盖物2~11m,呈“两侧薄中间厚,后缘薄前缘厚”的形态。坡体东、西两侧第四系覆盖物厚1.2~1.5m,中部最厚处第四系覆盖物为6~8m。坡体后缘处第四系覆盖物厚1.0~1.4m,前缘最厚处第四系覆盖物为5~11m。上覆第四系平
作者简介:刘晓晓(1986-),男,工程师,从事水工环地质工作,Emall:21099479@qq00m
上一章:浙南双黄地区含钼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锆石U-Pb定年 下一章:深基坑支护桩布里渊光时域分布式监测方法研究

相关文章

席家院子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评价 四川地震灾区三兴庙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研究 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房屋受损状况分析与对策 土桥沟左岸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 皖大别山区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 四川安县地震灾区洪水沟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工程设计 地震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