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西安市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探讨

西安市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探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9.3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1:52:4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西安市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探讨 第3卷第1期 2012年1月
矿产


MINERALEXPLORATION
Vol.3No.1 January,2012
西安市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探讨
姜规模,吴群昌,李安定(西安市勘察测绘院,西安710054)
摘要长安地裂缝是新近发现的地裂缝,分布在临潼一长安断裂带南盘。总体为北东走向,活动方式为南倾南
降,与分布于临潼一长安断裂带北盘的西安地裂缝有相似的构造条件,但与西安地裂缝活动性有较大差异,该地裂缝活动性较弱,自晚更新世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未见明显活动,处于隐伏状态。文章对长
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长安地裂缝勘寨设计西安
关键调
中图分类号:P642.5;TU443 0前言
文献标识码:A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分布
在临漳一长安断新裂带下降的北盘(上盘),其分布及活动均受临潼一长安断裂控制,过量开采承压水是现今地裂缝活动加剧的主要因素]。成为人为因素加速构造地裂缝活动的典型代表,引起了政府以及学术界的普通关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西安市长安区临潼一一长安断裂带上升的南盘(下盘),发现多处地裂缝,本文将长安区新发现的地裂缝称为长安地裂缝。长安地裂缝总体为北东走向,活动方式为南倾南降,地裂缝成因与构造有关,地裂缝活动性较弱,处于隐伏状态。现阶段由于勘察和研究工作较少,资料缺乏,人们对其认识程度和研究程度较低,其成因、分布、活动特征及对建筑物
的影响等有待进一步深人研究。 1地裂缝特征及成因 1.1地裂缝特征
西要地裂缝是指由于过量开采承压水,产生不均匀地面沉降的条件下,临潼一长安断裂带北侧(上盘)一组北东走向的隐伏地裂缝出现活动,在地
文章编号:16747801(2012)01012304
表形成的破裂(3]。自发现西安地裂缝以来,迄今为止,在南起长安一临潼断裂约200km"范围内,出现有13条地裂缝带(图1);总延伸长度超过120km 以上。根据多年来对西安地裂缝的研究,西安地裂缝多呈带状分布,相邻地裂缝间距为0.6~2km,平面形态呈不等间距平行排列。基本方位北东一北东东,近似平行于临潼一长安断裂,统计优势方位走向 NE70°,倾向SE=SEE,倾角80°~85°。地裂缝的分布位置与西安古梁洼地貌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地裂缝都出现在古梁的南坡,分布在古梁到古洼地的地貌转折部位。地裂缝具有很好的延伸性,延伸长度达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其活动方式是缓慢的螨动方式,地裂缝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近年来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的多处地裂缝位于临潼一长安断裂南盘(下盘)的断裂带(由3条平行的断裂组成)之间(图2),地裂缝目前活动性较弱,在地表未见破裂,处于隐伏状态。但根据钻探资料显示,其深部标志地层一—古土壤层错断明显,地裂缝最大错距达2.60m。总体上裂缝北侧相对上升,南侧相对下降,总体走向北东,活动方式为南倾南降。其发育规律与西安地裂缝相似,也与地形地貌特征有一定关联性,标志地层也产生一定的断距,但它们至今未出现类似西安地裂缝那样的剧烈活动。 2007年长安大学在进行西安地铁二号线勘察中,在
【收稿日期]201104-10
【第一作者简介】姜规模,男,1963年生,学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署土),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
地质与岩土工程工作。
123
上一章:全球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下一章:西天山阿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剥蚀改造过程探讨

相关文章

DBJ61/T 182-2021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DBJ61/T 178-2021 建设场地土壤氡勘察与工程防护标准 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 DBJ61/T 162-2019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西安地裂缝灾害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基础 [彭承光等] 1995年版 DB11/T 1625-2019 场地形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中的常见问题剖析与处理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