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卷,第1期 2016年1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36,No.1.pp181-185 January,2016
高分辨率多光谱的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王福涛13,王世新",周艺1*,王丽涛,阎福礼,李文俊12,刘雄飞1,2
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大地震发生后,产生大面积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并产重阻碍广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快速获取的震前和震后航空、航天等多源遥感数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数据,首先结合次生地质灾害在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上的形态、结构和纹理特征,对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有效监测。结果显示:芦山县、宝兴县和天全县次生地质灾害最为严重,各有164处、126处和71处大型次生地质灾害点。并结合GIS技术对这些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特别是同区域地质构造、烈度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
他三个沿本区域两个主要地质断层分布;超过97%的次生地质灾害位于烈度Ⅱ~IV度、坡度25°~50°且海
拨800~2000m之间的区域。最后结合震害遥感监测评估结果,对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及实施提出建议,关键词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芦山地震;监测;次生地质灾害
中图分类号:TP79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6 )01-0181-05
nasaMakama和马笼弘志、美国的Bolt等,利用航空遥感图像进行震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土耳其地震、希腊雅典地震、印尼地震海啸、南亚地震、海地地震等发生后,
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地震发生后,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山区,往往会导致大面积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阻碍了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此时快速全面的获取灾情信息特别是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信息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技术具有的观测范围广,速度快,安全,不受地形、地貌的阻隔,遥感影像直观、准确、信息丰富等优点,可以在地震灾害应急减灾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充分发挥航空、航天遥感等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地震发生后,准确、全面地获取灾情图像信息,并对后续次生灾害进行动态监测。日本的Taka-
收稿日期:2014-09-01,修订日期:2014-12-18
均采用了遥感手段及时地获取灾区的房屋倒塌、道路损和次生灾害等信息,并进行震害损失评估"。在我国,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后,王晓青、魏成阶等利用航空遥感影像,以及震前、震后SPOT5图像,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在地震应急阶段获取震害遥感影像并进行了地震灾害评估4。在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遥感发挥了重要信息源的作用,遥感技术在震害监测和评估中得到了重点应用和推广[-12]。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重大专项)的部署和实施,高分辨率的航空和航天多光谱遥感技术得到有力推进,推动了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与评估应用中的跨越式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501,41201441,41371363),国家高分重大专项-电子政务灾后重建项目(00-Y30B15-9001-14/16)和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课题项目(1207115-18)资助
作者简介:王福涛,1983年生,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员
*通讯联系人e-mail:zhouyk@ radi.ac. en
e-mail : wangff@ radi. ac.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