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卷,第6期 2014年6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弹光调制傅叶变换光谱技术研究
Vol, 34,No, 6 , pp1502-1505
June,2014
陈友华1,王召巴1,2,王志斌12,王艳超,李永帅1,张宇寒
1.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仅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51
2.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弹光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光谱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折返式弹光调制干涉仪结构,该结构通过在弹光晶体前后表面镀制相互交错的的全反射膜,并让人射光线以约10"的倾斜角人射,使得被测光束在晶体内部产生多次反射,增大光在干涉仪中的传播距离并提高了调制光程差,建立了折返式弹光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干涉-光谱反演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搭建了相应的前置收集光系统,并进行了激光光源和氙灯光源的遥测实验,实验所得干涉条纹清晰、稳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次反射式弹光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达到13cm-1,且该方案使得光线在晶体内部产生反射,降低了光能损失,保证了系统性噪比,最后的光谱反演结果表明,所设计光谱系统的技术可行,为后续的样机研制以及光谱、辐射标定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弹光调制干涉仪;折返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光谱分辨率
中图分类号:TH74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0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4)06-1502-04
法,或者基于驻波原理的长棒状弹光调制干涉仪结构12},前者要同时控制多块PEM同频同相振动,难度较大,且受到串接的多晶体界面影响,在提高光谱分辨率的同时,光通量
弹光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仪(photo-elastic modulator bas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meter,PEM-FTs)是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的一组重要分支,其核心器件一干涉仪,由弹光调制器以及一组正交的偏振片构成,其因独特的干涉调制机理(应力双折射干涉调制),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术特点,诸如极高的干涉调制速度(S量级)、静态、时间调制和抗振动能力强(谐振工作状态),并带来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诸如对高速、瞬态荧光发光现象进行定性识别等".91,
受限于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modulator,PEM)的调制光程差,现有的PEM-FTs的光谱分辨率存在不足,其应用领域也受到了一些限制.因此,与PEM-FTs相关的研究工作的重点便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光谱分辨率上。研究者们一方面致力于提高单块PEM的调制光程差,但受晶体材料热学、力学特性约束,光程差增加的效果有限,同时过高的驱动电压所导致的过大应变,会引起材料性质的一些非线性变化,而且过大的应变会引起其固有频率热漂移,使得谐振工作过程难以控制,目前该方案达到的最好结果为50m左右11;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对弹光调制干涉仪进行结构改进,如将几块几何尺寸、谐振频率相同的弹光调制器审联的办
收稿日期:2013-04-11,修订日期:2013-10-20
将急剧下降,且需后者尚未见相关原理样机的研究报道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折返式弹光调制干涉仪结构,该结构的特点在于,仅在一块PEM内部产生多次反射,降低了反射损失,保证了系统信噪比,且只需要控制单块PEM的报动状态,控制难度低。
折返式弹光调制干涉仪理论模型
由于弹光调制干涉仪的应力分布为余弦方式,中心应力
最大,边缘最小,因而传统弹光调制于涉仪光人射一般股是在晶体最大应力处-申心位置,人射光传播距离为晶体厚度D,如图1(a)所示;图1(b)是本工作所提出的折返式弹光调制干涉仪结构示意图,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在晶体前后面,以旋转对称方式镀制反射膜,采用倾斜入射办法,使人射光在晶体内多次反射,增大了光在晶体内的传播距离。根据光程差公式一么,相应的调制光程差也会增大。由于晶体申的应力-折射率按余弦规律分布,导致了光在不同折返路径上的光程差不尽相同,因而需建立新的干涉-光谱反演函数关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仅器专项基金项目(611127015)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2DFA10680)资助
作者简介:陈友华,1986年生,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土研究生
e-mail: chenyh110512(@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