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卷,第2期 2013年2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 33, No. 2, pp494497 February,2013
不同磷浓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高光谱特征研究
秦朝阳1,2,刘雪华1.2·,赵金博
1.环境模报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 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所,北京100084
摘要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是国内潮泊蓝藻水华中的常见藻种,在实验室光照培养箱中对其进行培养,使用GER1500光谱仪在自然光照下采集藻液的光谱数据,研究了不同磷浓度培养基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规律以及培养周期内藻液的光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低磷浓度(≤10pg·L-1)成为铜绿微囊藻生长紫殖的限制性因索,随着培养时间的不断增加,铜绿微囊藻藻液的光
谱曲线在550,610,660,700~710,760nm附近等一些波段量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高光谱;磷浓度
中图分类号:X87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4/j. issn. 1000-0593(2013)02-0494-04
水华藻类的光谱特征研究[13-1)等。从目前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蓝藻水华水体在蓝光、红光以及近红外波段都表现出明显的光谱变化特征,为我们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水华
目前,我国淡水潮泊严峻的富营养化趋势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大间题之一[]。近年来淡水潮泊蓝藻水华的发生也频频见诸于报端,蓝藻水华严重影响潮泊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潮泊水环境质量面临巨大压力,给群众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严重危害当地的经济发展成果。因此,从本质上认识水华的发生机理,进而建立快速准确的湖泊蓝蒙水华预警方法已成为环保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传统的水质监测手段需要大量的采样和实验室化学分析工作,耗时费力成本高,难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而高光谱遥感技术却在这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简单来讲,当水体水质发生变化时,将导致水体的反射与吸收光谱发生改变,高光谱遥感技术通过研究水体高光谱特征变化与水质变化间的响应关系,进面建立利用水体高光谱信息反演水体水质的预测模型,从面实现对水质的遇感监测,与传统方法相比,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动态、大尺度、成本低、便于长期监测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基于这些优势使得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研究领域有内陆潮泊水体叶绿索浓度的光谱反演[3.7.11.16],潮泊水华的遥感识别[8-10),水体水质及富营养化水平的遥感反演(%.12]、常见
收稿日期:2011-12-01,修订日期:2012-03-20
提供了可能。
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室外实际水体,实验室内的光谱特征研究比较少见,室内光谱研究可以克服室外研究的很多干扰因素,有助于判定某一特定藻类的光谱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15]。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是国内很多潮泊蓝藻水华过程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藻种之一[1+1],研究其生长周期内的光谱变化特征对建立潮泊水体遥感监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部分 1.1
样品的制备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Qeruginosa)FACHB-912为研究对象,果用BG-11培养基进行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在人工气候箱(RXZ-280B型)内进行,保持人工气候箱内的环境条件稳定:温度25℃,湿度60%,光照度2200Ix,光暗比为14h:10h,培养一段时间后经镜检铜绿微囊藻浓度超过 10°个·mL-1时可以作为实验藻种,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饥镜培养8。
1.2测定方法
基金项目: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专项(11Y02ESPCT)和国家“十一五"水体污案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2008ZX07313-004-05e)资助
作者简介:泰朝阳,1984年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方方数据
e-mail;qinzy2003@163.com
e-mail; xuehua-hjx@tsinghua. edu,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