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执车与率用
FTTH光纤到户系统
接入及架构技术实战要点简述
张淑云
(黑龙江省农垦通信红兴隆分公司852通信中心,黑龙江宝清155620)
通信技术
摘要:本文对FTTH接入技术和可择方案、FTTH建设关健环节和入户统等以及光缆效设的基础要求等做了概要性阐述,对光纤入户工程要点环节的实战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FTTH;系统案构技术:接入技术和可选择方案
中图分类号:TU855
1FTTH接入技术和可选择方案
文献标识码:A
1.1点到点同步数字系统/多业务传送平台系统
点到点同步数字的技术优势主要在于:网络性能和业务可靠性更加优化。对以太网的支持是SDH的最新发展趋势,业务传送平台是SDH发展的最终归宿。从物理原理上说,把不同的业务映射到不同的SDH时隙,可以把SDH设备与多层分组设备集成为若干的实体,再于网络的边缘定位业务层和传送层,就构成了一个集中的 SDH多业务节点。从而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
1.2点对点(PZP或MC)
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靠的是MC+,且作为点到点技术的过渡技术,实践表明,MC+传统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另外,MC的应用成本比较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MC对数据包并不进行加工处理,这项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升级成本,无需更换光纤传输的网卡,只要加上MC就可以实现运行目的。
1.3有源以太网系航中的点到点
严谨地说,接人网其实并不包括传统的以太网。一直以来,以太网技术,是企事业用户最常用的接人网方法,它偏重于办公室公用设施的接口应用。根据专业人的调查发现,以及我们的经验来看,以及以太网的兼容性特别好,它的可靠性高,安装简使,扩展性强,维护简单,性价比很高
1.4无源光网络系统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FTTH的实现技术最重要的是无源光网络技术,其中,EPON技术是重中之重。OLTONU/ONT及其ODN 是PON系统中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无源”,其实是就光纤等光器件和ODN的分路器都没有源光面言的,原理是OLT射出的下行光信号传到各ONU/ONT完全是通过光纤的无源光分路器分路的。
2FTTH建设原则、关键环节和入户光缆施工统筹
(1光分配网ODN的建设要兼顾好现实与长远的需求:例如,近期和远期用户的需求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建筑类型,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从节约成本考感,可把光分路器和OLT的PON 口分为多次配置完成,但是,光缆容量须终期需求准备,争取一次性配置到位。(2)FTTH建设中关链点有五个:一是施工标准和产品标三是佳户家中布线以及终端的选择环节:四是综合资源匹配环节。五是ODN网络故障的定位环节。(3)一般FTTH光缆的人户段,施工单
收稿日期:2016-12-30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49-0)
位都会采用蝶形引入。室内环境一般采用明管、暗管、垂直竖井或线槽等方式,;面室外环境,考患到目后紫外线的长时期照射,要增加光缆的强度,采用黑色护套的自承式蝶形引人光缆为宜。(4)蝶形引人的光缆,最大好处是质量比较轻,施工起来比较方便,但与其它材质相比,光缆光纤的直径更小、韧性也差很多,对作业者使用的工具和本身的施工技术要求要高很多,增加了难度。从降低施工成本和质量考感,要根据状况,合理的组织,安排施工作业,以满足工程要求,以确保FTTH人户敷设安全,提高施工效率。(5)施工小组必备工具如下:螺丝起子、尖嘴钳、美工刀、电工刀、穿管器、开孔器、手持光源等工具。这些工具可缩短作业时间,为确保施工质量创造条件,从
安全角度考惠,还必须佩带梯子、活动链接器、保安带。 3光缆敷设的六个基础要求
(1)为综合判断施工是否经济安全以及是否便于将来的维护和用户是否满意,在敷设人户前,作业人员从熟悉作业环境角度考虑,提前到现场分析住宅建筑物的类型、外部环境以及线缆已经敷设的路由的状况,以此综合判断工具的选配和引人光缆所用的明管暗管的选择。(2)为保护人户段光续,对没有办法安装波数管的区段,必须用缠绕管保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光缆的引人怕长时间没泡在水中,所以不能直接铺设在地下管道上。(3)媒形引人光缆的收设要大于25mm;固定后要大于等于13mm;一般情况下,其牵引力要加在加强的辅助构件上,不能超过其张力的75%;为防止其他东西缠绕光缆,光缆盘和放缆托架必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光纤不被无意损坏,施工者要特别注意光纤的伸拉韧性及其强度、特别是可弯曲半径情况;(4)光缆敷设要密切关注每一个作业时段,必要时要检测光续,以确保光纤没有损坏;(5)人户作业时,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要尽可能多预留一点插头连接的尺寸,二是光纤对接对环境要求严格,作业周围尽可能干净一些,保持作业空间整洁无污染,(6)在入户光缆敷设完毕后测试,修补不满足要求的线路,修补失败的要返工;为使于后期维护参考,施工情况需与用户签字确认,并在记录单上
记录详细信息。 4结语
FTTH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接人网方式,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实战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通过理论指导,结合推广建设中的实战经验和感悟,才能加快这一技术的更新和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张云(1976一)女,山东梁山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通信网络设计规划及网络设备运行维护,研究方向: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
49
方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