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既有建筑改造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既有建筑改造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9.0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4 18:02:5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既有建筑改造 6
doi:10.3969/j. issn. 1009 3230.2014.08. 002
应用能源技术
2014年第8期(总第200期)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既有建筑改造
刘中华
(黑龙江省海伦市经营管理站,黑龙江海伦152300)
摘要:既有建筑改造是个老话题,但怎样改造是常新的课题,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已被普遍接受的今天。文中以既有建筑改造为题,提出了新形式下既有建筑改造的可持续原则,生态技术策略和既有建筑改造的产业意义。目的是利用既有建筑改造的机会,协调既有建筑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推动、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既有建筑改造;可持续发展;技术策略
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3230(2014)08-0006-03
中图分类号:TU-9
Unde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 Strategy oftheReconstructionofExistingBuildings
LIU Zhong hua
(Hailun, Management Station, Heilongjiang Hailun 152300, China)
Abstract: The transfomation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is an old topic, but how to refom is always new, especial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toda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as a subject, presents a new situation both sustainable building renovation, ecological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oth industrial significance. Objective is the use of existing buildings reconstruction opportunity,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resources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wor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strate gy
0引言
我国建筑业还是一个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而且越是早期的建筑其“三高"问题越严重。建造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对既有建筑来说这已成为过去,无法弥补和改变(1-")。但高能耗、高污染还会在建筑的继续生命中发生,危害资源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相俘。解决既有建筑高能耗、高污染问题只能依靠建筑改造。尽管建筑改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建筑可持续收稿日期:2014-0621
修订日期:2014-07-15
作者第介:刘中华(1964-),男,现任黑龙江省海伦市经营
管理站站长。
万方数据
发展的角度,为了理顺既有建筑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今天的建筑改造都应在提升建筑可持续性上有所贡献[4-7]。
既有建筑改造可持续原则 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既有建筑改造应体现如下原则:
1.1遵重自然的原则
以往的建筑创作和改造中,我们更多地在强调“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并未提出建筑与自然关系的主张,这不能不说是建筑设计原则的一种缺失。建筑改造也可视为建筑的又--次创作,利用这样的机会去弥补原创的不足,既是对建筑
上一章:空冷机组粉末树脂覆盖过滤器的调试要点分析 下一章:论10﹢kV线路故障的分析方法及防范措施

相关文章

论经济发展战略 林毅夫著 电能替代战略实施下的湖北地区未来电网发展模式探究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我国新兴能源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研究 复杂性科学范式下的生态省发展战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实施指南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系列丛书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诊断技术 既有建筑改造年鉴(2010) 既有建筑改造年鉴(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