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本地传输网络分层建设思路

本地传输网络分层建设思路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0 10:18:4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本地传输网络分层建设思路 数学执车与率用
本地传输网络分层建设思路
钟声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10)
通信技术
摘要:随着综合业务发展、尤其是数据业务增长速速,传输网需要由单支持TDM业务的传输网转向支持TDM、数据等综合业务的传输网,以降低运营商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市场竞争加剧,各运营商对传输网络质量可靠性、灵活性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传输网络满足业务要求,且能速造的接入用户,并可随时根据容户需求对电路进行调整。本文针对本地传输网现面临的维护和管理等问题,提出分层建设的组网思路。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分层建设作用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现有本地传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对现有网络提出新的要求:(1)要求上层网络需满足大容量的各种业务的汇聚、疏导,网络趋于智能化,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2)要求下层接人网络需满足各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丰富业务接口和带宽分配。本地传输网传统的组网方式已不能满足网络发展需要,采用新的组网方式已是大势所趋。
2分层建设总体结构
为了便于本地传输网的建设、组织.管理和维护,本地传输网宜按分层构架进行组网,具体架构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边像层和接入层(详见图1所示),具体网络的分层可根据各地的实际工程情况考虑。
建议业务量大,网络规模大的城市市区按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人层,中小城市、城市郊区按二层架构:核心汇聚层、接人层。
2.1各层面的作用
为了便于本地传输网的管理和维护,各层面具备如下作用:(1)核心汇聚层以网络智能高效为目标,由目前高容量MSTP环
网向ASON智能光网络过渡,实现核心局房间及汇聚节点间的业务传送、调度。(2)边像接人层以具备丰富的业务接人能力为目标,以 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为主要方式建立,其他方式作为补充。
2.2建设思路
以下按核心层、汇聚层和边缘接入层一一阐述具体的建设思路。
(1)核心层建设思路。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对于多中心局房地区考患建设核心层环路,核心层环路节点一般为多个业务的中心局(BSC,MSC、汇接局、ATM交换局,关口局、数据交换中心等),各个
核心是汇聚屋动综接入量
会产
核(汇表
关1、NSC、BSC、ATI将M、数心等)
汇型ET点(常理基作舒的量、POP点等)
速综层下点(基站动、POP点等)款报、至联网用产
图1本地传输网总体分层结构图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8-0039-01
节点间的业务流量也比较大。核心层业务属于分布型,环路时采用复用段共享保护环比较合适。核心层在网络建设初期,可以采用环型结构,随着业务的增加,可以逐步过渡到网状网结构。核心层设备选用交受容量大、处理能力强的MSTP设备,后期可采用城域波分环网(OADM,OXC)或智能光网络(ASON)。
对于已经建设核心层环路的地区,根据业务网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扩容升级,升级一般采用设备升级或是叠加环路等方式。
(2)汇聚层建设思路。汇聚层节点主要用于分区汇集众多基站和 PoP点等业务按人点的电路,并将它们转接到核心层节点。汇聚节点应以汇聚区域内的业务量进行设置,单节点汇聚区域和业务量不宜过大,尽量考患与业务量大的数据POP点合设。汇聚层业务类型都属于汇聚型,一般采用2.5G环网,可采用2纤单向通道保护环,汇聚层环路网元节点不宜过多,城区宜控制在5个以内,郊区以控制在9个以内;每个汇聚点所汇聚的SDH环的数量一般应在3-5个左右,汇聚的边缘层节点的数量在市区应少于20个,在郊区应少于40个。对于已经建设汇聚层环路的地区,根据业务网提供的业务需求量核实各汇聚环的容量使用率情况,一般汇聚层环路容量使用率达65%将考虑进行扩容,扩容方案一般采用装环、叠加环路或是设备升级等方式。
(3)边缘接人层建设思路。边缘层主要实现基站,数据POP点至汇聚节点或核心节点的传送。根据新增基站和数据POP点的分布情况,接人路由应尽量短、电路归属尽量相同的原则组建边缘层网络。新增基站和数据POP点一般以环路或链路的形式接入原传输网。对于新建边缘层环路节点不应太多,在光纤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一般环上的节点数不应超过10个。如果一个物理路由上的节点数量过多,可以组织多个边缘层环网,边缘层可采用155M/622M环网结构,采用通道保护环结构。链型接人可采用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卫星传
输、租用电路等方式。 3结语
随着各运营商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大量新增业务对本地传输网的承载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本地传输网的利用率、便于本地传输网的管理和维护,本地传输网分层建设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钱宗班,等.光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2]韦乐平.李美源.SDH及其新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3]徐荣.等.城域光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60616
作者简介:钟声(1979一),男,云南腾冲人,本科,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本地传输网组网规划设计。
39
万方数据
上一章:电视台制播一体化网络管理与维护 下一章:沙特丙烷管线项目自控系统网络架构简介

相关文章

本地传输网引入ASON的策略分析 移动互联网下分层媒体传输速率优化研究 GB/T 40570-2021 多屏互动基于本地网络的终端间互动技术要求 GB/T 40570-2021 多屏互动 基于本地网络的终端间互动技术要求 YD/T 5231-2016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工程验收规范 YD/T 5231-2016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 MPLS网络工程验收规范 YD/T 5226-2015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分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