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

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30.8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19 17:55:3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 数事执本与点用
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
邹建宏
(69010部队新疆岛鲁木齐830017)
通信技术
摘要: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智能化的多功能无线电通信系统,该系统的功能通过软件来定义和实现。款件无线电的基本设计思路是让宽带D/ A转换器、A/D转换器与天线在最大程度上相互靠近,在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的硬件支持平台利用款件技术来实现各种所需要的无线通信功能。正是借助于以上特点,软件无线电拥有着使用灵活、通用性强、便予升级和系统联网的优势。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概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内满,而后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款件无线电的若干关键性技术。
关键调: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解调/调制
中图分类号:TD6515 1、软件无线电概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1-0037-02
方式来实现。一般情况下,软件编程可以实现以下这些功能,主
约瑟夫·米托拉(JesephMitola)在1922年5月份举行的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WR,Software Radio)的概念。该概念的核心思想就是积极建构一个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的硬件支持平台,而后借助该硬件支持平台,让宽带D/ A转换器、A/D转换器与天线在最大程度上相互靠近,利用软件技术来实现各种所需要的无线通信功能,例如数据格式、工作频段、加密模式、调制解调方式以及通信协议等等,让软件无线电拥有使用灵活、通用性强、便于升级和系统联网的优势。由于软件无线电的各种功能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的,因此,假如需要对通信系统进行更新只需要添加新型软件模块即可:同时,软件无线电可以形成多种通信协议与调制波形,因此能够有效兼容以往的旧体制电台,延长了通信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各个国家为了彻底解决通信中的互通性问题,均在积极开展研
究和探素,在让通信系统充分满足互通性的前提下,还需要在保密性,抗干扰性、安全性等方面多傲努力。除此之外,为了同时兼顾无线电台时代发展的衔接问题,通信系统还需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除了软件无线电之外,还有另一设想也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即研发多功能化、多频段化的电台,并将其系列化,用以代替目前所有的电台,但是该想法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并且使用寿命也很难符合要求,在通信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那此系列化的电台会很快落伍。
在今天,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信号处理技术和宽带模数转换技术、具有较高技术成熟度的EDA工具和可编程器件尤其是不断提升的硬件制造水平,这些均为软线无线电提供了极大的技术便利。有鉴于此,软件无线电的物理层必须要具备非常优秀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兼容各种操作系统,并保证各种通信功能可以正常使用。相对于传统的通信系统,软件无线电不需要考虑多标准通信间题、信道特性和介质的改变间题,总之不需要考患硬件的更新间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接口通用性间
题,它在保证通信功能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使用成本。 2、软件无线电的相关特点
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众多的优势,归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易于实现系统的模块化。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本设计思想就是模块化设计理念。利用该技术,非常容易实现通信系统的模块化设计。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和电气接口方面均严格遵循开放和统一的标准,如果需要进行维护或者提升系统性能,仅仅通过更换某一个模块便可以实现,而不需要更新整个系统。
第二,全面的数字化。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于当前任何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全面数字化的通信系统。这主要是因为软件无线电技术数字化处理的重点便是通信系统的基带信号,射频段信号以及中频段信号。
第三,功能的软件化。软件无线电技术除了必需的具有良好通用性的硬件支持平台之外,其他的各种功能均能够通过软件编程的
要包括:信源编码、解码方式以及可编程的射频频段、中频频段、信道解调方式与信道调制方式等等,
第四,优秀的可拓展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非常优秀的可拓展性,不管是系统功能的拓展,还是系统功能的升级,均可以非常轻松地完成,由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基于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的硬件支持平台,因此在硬件方面的可拓展性不大,其优秀的可拓展性主要体现在软件方面。如果想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或者拓展仅仅需要对相应的软件进行升级或者拓展即可,非常方便。升级和拓展软件要比改进和优化硬件电路简单许多。借助于软件
工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实现各种通信业务的拓展。 3、软件无线电的若干关键性技术
3.1DDC(数字下变频技术)
DDC是“DigitalDownConverter"的缩写,即数字下变频技术,数字下变频是A/D变换完成之后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处理的工作项目。通常而言,数字下变频主要包括数字下变频、二次采样以及滤波等三项内容,是通信系统当中进行数字处理工作量最大的环节,也是工作难度最大的环节。一般情况下,人们均抱有以下观点,即只有对每一个采样点进行一百次以上的操作才能够在比较好的程度上进行滤波等处理。我们假设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的频率是 10MHz,那么采样率则必须要高于25MHz。则单个DSP(Digital
(MillionInstructionsPerSecond,百万条指令)的运算水平,目前的DSP水平是很难满足这样的运算要求的。目前为了有效解决 DSP预算能力的瓶颈间题,通带都将DDC(数字下变频技术)的工作交给专用的可编程芯片去完成,借助此举,软件无线电的可靠性不仅获得了保证,还保留了无线电所特有的优势。目前的DDC芯片通常具有很高的可编程能力,可以比较简单地通过改变控制参数的方式来控制信道的中心赖率,二次采样率以及带宽,实现从一个带宽信号中将所需要频点和带宽的信号进行滤出的效果。
3.2宽带/多频段天线技术
我们对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的天线提出的要求是,能够有效地覆盖所有的无线通信频段。显然,这样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我们以美军为例,它曾经研发出一款几个倍频程的宽带天线,然而由于效率非常之低面最终放弃。对于绝大多数的通信系统而言,其天线只需要覆盖几个频程不同的窗口便可以,而不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的频段,如果想要覆盖所有的频段,则可以采用组合式多频段天线的方法来实现该要求。并且,组合式多频段天线在技术上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我们以美国研制的AN-400型的超宽带叶片状天线为例,它可以覆盖960MHz至1220MHz和30MHz至400MHz的频段。
3.3高速信号处理技术
高速DSP(DigitalSignalProcesing,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是基于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中主要的职责就是完成编码/译码、比特流处理、调制解调以及基带处理等环节的工作内容。但是高速DSP芯片也是制约基于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发展的
37
上一章:术语百科Technical﹢Terms 下一章:电机驱动技术新动态

相关文章

认知软件无线电系统:原理与基于Sora的实验 基于虚拟仿真软件的单片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基于dsPIC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控机床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LoRa通信的博物馆微环境无线网络系统 论地铁的公共无线通信引入 论无线通信中的远程测控技术 基于DBPSK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和微功率无线通信的双模通信在低压载波集抄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