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化处理与评价

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化处理与评价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7 13:33:4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化处理与评价 2014年11月下第43卷第22期
DOI:10. 7672/sgjs2014220037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化处理与评价*
赵勇「,邹仁博,王晓锋
(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摘要】预制构件结合面的粗糙化处理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结合面粗糙度的国内外
标准进行了对比,讨论了结合面粗糙度的评价和量测方法,并对结合面粗糙化处理施工工艺特点和要求进行评析,[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面粗糙化;平均粗糙度
「中图分类号1TU7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4)22-0037-03
InterfaceRoughnessCharacteristicsofPrecastElements
Zhao Yong',Zou Renbo',Wang Xiaofengi
(1. College of Cin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Be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face roughness characteristic of precast element is an importa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etail for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The requir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roughness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national or institute codes were compared, while the measure methods were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roughened technologie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precast concrete element; interface roughness characteristics; average roughness
0引言
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存在大量的接缝,且接缝往往处于结构受力较大或较复杂的部位,因此接缝的性能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以下简称规程JGJ1”)在第6.5.5条中规定,“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给出了板、梁、柱、墙结合面的处理要求;在第11.3.7条中则提出了“制作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粗糙面处理”、“可采用化学处理、拉毛或凿毛等方法制作粗糙面”的要求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4年报批稿)中则将“预制构件的粗面的质量及键槽的数量"作为预制构件进场项验收内容[2]。由此可见,从设计、构件制作到工程验收,相关标准都将预制构件的结合面质量作为-项重要的内容。然而,规程JGJ1[1]对结合面的粗造化处理并未提出具体的工艺要求和检验方法,在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J10B06)
[作者简介]赵勇,副教授,E-mail:yongzhao@tongji.edu.cr【收稿日期]2014-10-28
37
计算结合面受剪承载力时,也未考虑不同工艺处理的粗糙面的区别,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1
结合面粗糙化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和规
程JGJ1要求,“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另外,规程JGJ1还规定“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美国规范ACI318—114]在计算结合面受剪承载力时,摩擦系数取值考虑了三种情况,分别为:整体浇筑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6mm、未专门进行结合面处理,且其受剪承载力与结合面特征有关系。
欧洲规范EN1992—1—1[5]和模式规范 MC2010[6]在计算结合面受剪承载力时,也考虑了结合面的特征,将绪合面分为非常光滑、光滑、粗糙和非常粗糙等四类,而且模式规范MC2010还提出了粗糙度的要求。其中非常光滑面指在钢、塑料或特殊处理的木模上浇筑混凝土的表面,其粗糙度基本为零:光滑面指滑模、模压表面或振捣后未做进一步处理的自由表面,其平均粗糙度不大于1.5mm;粗糙面指采用喷砂或高压水枪冲刷等形成的表面,
上一章:散热系数及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温度及应力的影响研究 下一章:欧式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相关文章

DBJ/T13-406-2021 福建省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综合评价标准 数控化再制造机床导轨结合面刚度分析 JC/T 2738-2022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 JC/T 2738-2022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 DB21/T 1872-2011 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 DB/T 29-245-2017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与检验标准 基于数字图像法的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粗糙度表征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层与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