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Standard
国家电网光伏电站并网技术
标准解读 ①文/张军军泰筱迪
光伏系统接入电网作为光伏发电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光伏发电对公用电网的影响。未来光伏并网多应用于110kV以下的输电线路,电网运行环境极为复杂,并网技术难点亦将倍增,光伏发电功率的波动性、随机性、高渗透率给中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于2011年颁布了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 Q/GDW618-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两项企业标准,对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容量和不同并网方式的光伏电站,在技术指标、并网前应接受测试的项目和方法进行规范。本刊就两项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解读,以便企业参照执行。
一、一般原则
这两项标准适用于接入380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离网型光伏发电站。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和电能消费的格局决定了在中国进行光伏发电时应采用集中开发、高压输送和分布接入、就地消纳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光伏电站并网特性不同,其并网要求也有区别。标准中按不同的接入电压等级对光伏发电站进行了分类:通过380V
4《认证技术》2012·01
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为小型光伏发电站,通过10kV~35kV 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为中型光伏发电站,通过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光伏电站为大型光伏发电站。按不同的并网连接方式,又将光伏发电站区分为:专线接入公用电网,T接于公用电网以及通过用户内部电网接入公用电网。为避免小型光伏发电站在用电低谷时向公用电网倒送电,小型光伏发电站总容量原则上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25%,这样还能允许小型光伏发电站根据上一级变压器的容量进行灵活配置。为避免在发电高峰时输电线路过载,T接于公用电网的中型光伏发电站总容量宜控制在所接入的公用电网线路最大输送容量的30%以内。综合考虑光伏发电系统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温湿度条件和测试系统各设备的工作温湿度条件,测试环境温度要求10℃~ 50℃,环境湿度要求不超过90%。
二、电能质量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环节中,电能质量参数主要包括谐波,间谐波、高频分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不平衡度、直流分量。其中谐波、间谐波、电压偏差、电压波动
编辑/孔令欣
和闪变、电压不平衡度分别参照对公用电网的相应国标。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主要是通过连接并网型光伏逆变器实现的。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直流能量由稳定的电流源提供,属于电流源型逆变器。实际测试中,谐波电压、间谐波电压、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及电压不平衡度,这些涉及电压参数的量,一般与并网点的公用电网实际值相仿,差异不大。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运行时,并网点向公用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电流额定值的0.5%。但对于某些小型的光伏发电站,如社区型或户用型发电站,实际测试时精度要求过于昔刻,一般按照馈送的直流分量不应超过5mA来处理。通过 1级以上的变压器升压至10kV以上电网的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其逆变器产生的直流分量已被变压器有效隔离,不需要检测直流分量。
三、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针对小型光伏发电站(380V),标准提出了有功功率变化率和功率因数的要求:针对大中型光伏发电站(10kV以上),除了有功功率变化率的要求外,还指明大中型光伏电站应配置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压调节的控制系